- +1
上海专家忆“带抗战牌坊过马路”:每小时挪15厘米随时会倒
高境庙纪念邨牌坊,高6.3米、宽8.5米,这座抗战纪念牌坊已经在上海伫立了80多年。
也许很多人想不到,就在4年前,这座牌坊还身处杂乱不堪的集贸市场内,牌坊上还经常有晾晒的棉被,以及堆放在此的禽类和水产品。
为了把它搬到现在的“新家”,专家带领工程队铺轨道牵引这座抗战纪念牌坊,每个小时走完15厘米后,就要用千斤顶调整定位,为了过一条马路,竟花了两个晚上。
高境庙纪念邨牌坊“搬家”:每小时移动15厘米
1932年1月28日,日军突袭上海,史称“一·二八”事变,又称“一·二八”淞沪抗战。事变以国际调停结束,但战争严重破坏了上海,大量民众无家可归。
为此,当时的上海市民地方维持会分别在庙行、大场、高境、马桥等地捐建纪念村,为劫后余生的民众提供住房,同时建纪念牌坊,高境庙纪念邨牌坊正是其中之一。
这块抗战纪念牌坊虽然在2003年11月20日名列上海宝山区不可移动文物,但因为位于逸仙路殷高西路铁道旁的逸骅集贸市场内,这块牌坊还是受到了周围开发带来的不利影响。宝山区高境镇文化活动中心主任张亚杰将牌坊当时的处境描述为“四面受敌”。张亚杰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当时牌坊前有民宅、后临菜场,铁路和开发的小区都近在咫尺,由于无建设控制地带,机动车时常“包围”牌坊,不时还会磕碰牌坊。“如果再不实行保护,文物可能就要失去了。出于这样的考虑,上海市文管委做出要整体平移的决定。”他说,2011年11月,高境庙纪念邨牌坊平移工程开始实行,工程总指挥是同济大学的蓝戍己教授,他还是当年上海音乐厅平移的总指挥。
据张亚杰介绍,平移的目的地是180米外的空地。为配合牌坊平移,空地上的广场已先行建设,牌坊平移完成后,广场也能同时竣工。
张亚杰回忆说,由于牌坊年代久远,结构易被破坏,不能使用吊车,平移的工程不算容易。工程队将牌坊(地表上层高4.5米,埋地下层1.8米,基础层约1米)整体挖出后,铺轨道牵引,每个小时走完15厘米后,要重新用千斤顶定位、调整。
“其实在移动之前,牌坊本身已经不是完全竖直的了,如果走得太快不小心的话,牌坊随时可能会倒。”张亚杰回忆起当时平移的经过,仍然有些紧张,“180米里,最困难的还数过马路。”
高境庙纪念邨牌坊要过的马路是双向四车道的殷高西路。为了不影响正常交通,牌坊要在半夜过马路。交警部门管制一个方向的车道后,牌坊就抓紧通过……到了第二天白天,牌坊终于停在了马路中央的隔离区内,由工程队看守,等待入夜后再通过马路的另一半。
除了技术难度,牌坊的整体平移还遇到了居民意见上的阻力。“特别是一些本地的老人,对牌坊很有感情,在他们眼里牌坊是‘碑’一样的存在,难以接受还有搬迁这种事情。这是一种文化传统上的阻力。”张亚杰说,不过,等广场完全建成后,老人们就去牌坊的“新家”坐坐、看看,现在已经习惯了。
小川沙侵华日军登陆处:保留原碑再建新碑与高境庙纪念邨牌坊相比,上海“小川沙侵华日军登陆处”的故事要更为曲折。
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据史料记载,1937年8月23日凌晨,侵华日军在上海宝山罗泾的小川沙河口登陆后,一路烧杀抢掠,在不到100天的时间里,杀害平民2244人,烧毁房屋10948间,史称“罗泾血案”。
虽然在此后的几十年里都没有立碑,但在当地人尽皆知。1973年8月,罗泾乡在当年侵华日军登陆的地方立“血海深仇,永志不忘”碑,以告诫后人不忘国仇家恨。1985年9月,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宝山县人民政府在原址重新立碑,碑的正面刻“侵华日军小川沙登陆处”,背面记述日军暴行,以祭奠被日军杀害的遇难者。
随着上海的发展,“侵华日军小川沙登陆处”碑所在的地方成为了宝钢运输车辆来往的交通要道,这块碑被围在了新建的企业围墙内,从碑的位置看不到登陆处的江水。虽然参观者只要向企业门房通报来参观碑即可获得放行,但还是造成了诸多不便。
另外,碑文“侵华日军小川沙登陆处”也遭到了各方质疑。“当时很多专家学者提出,碑文表述不当,容易产生误解。很多百姓也说,怎么像纪念日本军了。”宝山区罗泾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严跃进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之后便有了“易地”“易名”的构想。
经上海市文物管理部门和宝山区有关部门研究决定,在罗泾镇党校内竖立新的“侵华日军罗泾大烧杀遇难同胞纪念碑”,位于原址的“侵华日军小川沙登陆处”碑也没有拆除。严跃进解释说,一来是纪念者很多都习惯了原址;二来那里确实是日军登陆处,纪念碑也是一个历史的标识。
据宝山区有关部门介绍,宝山诸多抗战遗址均因旧地开发或文物损坏等有过重建、迁移的工程,包括罗店红十字纪念碑、无名英雄纪念墓遗址、马桥纪念村牌坊等。其中,罗店红十字纪念碑、无名英雄纪念墓遗址的新址均位于中学校园内。参与无名英雄纪念墓重建的宝山区张庙街道办事处霍利钊表示,寻找新址时,关键要和原址贴近,同时也要考虑对文物保护是否有利。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