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技术派|中美俄高超音速导弹大不同,争夺战略优势系伪命题?
【编者按】
近来不断有消息传出,中美俄三国都在试验高超音速导弹。但这种以五倍音速或更快速度飞行的导弹所涉及的相关技术并不成熟。高超音速运载系统的预期军事价值在于:能够快速、长距离攻击,同时躲避预警雷达和弹道导弹防御系统。
支持者称,高超音速导弹可以替代核武器的一些角色。而批评者的看法是高超音速导弹将破坏大国间的战略稳定。
当世界大国在速度上为进攻性武器未来发展找到了突破口时,一场高超音速军备竞赛似乎不可避免。在这如火如荼的景象背后,冷静的思考和反思则显得越发珍贵。
本文作者系美国物理学家马克·葛贝德(Mark Gubrud),现任北卡罗来纳大学的和平、战争与防御课程兼职教授。此前,他在普林斯顿大学科学和全球安全项目任博士后研究助理。他日前向澎湃新闻表示,考虑到中美在这一问题上的重要地位,欢迎中国专业人士加入讨论,与他的观点进行交锋。
虚假的战略优势?
中美俄在研发高超音速导弹上存在差异。美国近期主要把高超音速项目当作进行战略打击的非核替代方案;而俄罗斯是为了满足其能确保击败美国导弹防御体系的需求,据推测高超音速导弹携带的是核弹头;中国还未具体说明其使用原则,而按照美国的观点,中国开展高超音速滑翔试验是为了研制出新型的核运载工具。
但笔者的看法是,这些使用理由在现实中都是牵强的,站不住脚。美国的导弹防御体系并不足以严重威胁俄罗斯和中国的核威慑能力。而那种认为美国为避免核战爆发的风险而采用非核手段打击中俄两国境内军事目标的想法也很愚蠢。
三国都投入力量研发高超音速技术的动机仅仅是,此项技术可能触手可及,可能会带来某些军事上的优势,且其他国家也都在研发。因此,一场(围绕高超音速导弹和运载器的)军备竞赛已经上演。
有很多说法认为,率先掌握高超音速技术的国家将获得极大的战略优势,在这种说法层出不穷的情况下,却没有任何人去解释这些所谓的“极大优势”究竟何在。
美国技术上占优
就技术的成熟性而言,俄罗斯据信到目前为止没有取得太大进展,而中国的试验记录似乎显示已有三次成功、一次失败。美国同样喜忧参半。
毫无疑问的是,美国拥有最尖端的技术基础,特别是在材料领域,在设计和建设高超音速试验运载工具的经验方面。美国还是唯一一个展示过取得成功的超燃冲压发动(scramjet-powered)试验运载工具的国家(编者注:今年4月消息称,中国航天科工三院31所“某液体冲压发动机研制”成果荣获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不过,中国在很短的时间里取得了长足进步。而如果中美都能,俄罗斯无疑也有能力研制出高超音速武器。
但各国的技术都没有成熟到在不进行进一步大量试验的情况下就能直接投产的程度,目前那些试验成功的仅仅是试验运载工具,还无法跟真正的装备原型相提并论,后者仍未进行过任何测试。
所以眼下,签订一份“禁止试验协定”(test ban)仍是非常有效和可靠的军控措施。
难得的“机遇期”
对任何一个正在进行高超音速导弹试验的国家而言,尤其是美国和中国,对外宣称单方面暂停试验的禁令,比如以两年时间为一个时间段,然后通过邀请和挑战的方式使其他国家也加入这一禁令,这一方法是非常简单易行且没有风险的。
即使在最坏的情况下,即宣布禁令的国家放缓了2到5年的技术发展,而其他国家持续进行技术研发,这种单方面的暂停行为也不会带来战略性的风险。
如果事实显示其他国家都在继续试验(而未跟进加入“禁止高超音速导弹试验协定”),由一国单方面发起的禁令可能随后废弃,原因则是多方拒绝加入。但与此同时,这一禁令的发起国家将因其和平意愿和努力阻止军备竞赛的行动而获得极大的国际信誉和尊重。
事实上,笔者认为更大的可能性是,其他大国也会跟进加入“禁止试验协定”,因为他们将会认识到这些昂贵和不可靠的武器不会带来任何强大的军事优势,只会导致更大的危险和丧失安全。如果中国率先实施禁令,美国人会意识到中国确实有开发这项技术的能力,而如果美国拒绝跟进加入“禁止试验协定”以示回报,中国还会重拾这项技术开发。
所以,禁令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期”,可以加强中美之间更稳定的安全合作关系。
“潘多拉盒子”打开了?
相较于网络和太空武器,就超高音速导弹达成“禁止试验协定”并不是更紧迫的问题,相反这个问题更容易解决,在事态恶化前,不要错过时机。
太空领域的武器问题极度紧迫,中国对禁止在太空部署武器的呼吁是值得支持的,还有美欧倡导的太空行为准则(Code of Conduct),该准则没有认定反卫星武器为合法,却充斥着“以自卫为名进行反卫星攻击说得过去”的语言。这些呼吁和准均未能对在地球上部署的反卫星武器提出禁令,而中美俄三国都发展了这些武器。太空武器化的责任更多在美国。美国指责中国最近进行了反卫星动能杀伤(Hit-to-Kill)性试验,但美国自己却进行了更大规模的相同试验。
在网络空间,进行军备控制并不有效。因为计算机系统有很多漏洞可以钻,只有每个国家都加强自身网络安全以抵御网络攻击才有可能。产生一份禁止物理性破坏网络攻击的协议或许有所裨益,但间谍活动不会停止。最终,没有哪份禁止网络武器的协议会带来任何有意义的安全。不过好消息是,如果做出必要的努力,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的安全还是有可能的。
另一非常紧迫的领域是自主武器,亟需一些协议,对所有的目标选择、身份识别和交战等环节的决策做到负责任的人为管控。把控制权交给机器是非常危险的,必须予以避免。由于自主性武器可以产生真正的军事优势,对于军备控制而言这是一大难题。
总之,禁止高超音速导弹试验是一次机会,能将事态引向新的和好的方向发展,并将可能促进达成有关其他新兴技术的协议,减少对大国间稳定安全关系的破坏。(沈哲凡译)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