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困境之下,品牌更需要提供“社交温暖”

2021-07-19 17:5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麦华嵩 复旦商业知识 收录于话题#第25期《管理视野》11个

本文节选自,

第25期《管理视野》

执笔时,英国正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全国封锁。有位朋友在英国工作,他的家人则身在美国,与他相隔两地。他笑说,这段时间来,实实在在与人交流的情况,就是前往超市买必需品时,和超市内的员工聊天。在这些艰难、孤独、被困的日子里,超市的存在,为朋友提供了心灵的慰藉。要是官方政策再收紧一些,只容许网购,街上一间店铺都不许开,市民顶多在每天一次的外出运动中遇见一些行人。此外就是网上找朋友,他们(尤其是那些独居的人)的精神状态会不会更差?

其实,不要说新冠疫肺炎情肆虐下的紧急情况,就算是无灾无难的平常之日,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除了在家庭和在工作期间,就是在消费场合了—我说的不只是朋友聚会,也包括买和卖的互动。对,购物也是一种社会活动,它不只是人以金钱换取个人物质所需,也有它的心理意义和价值。因为你购物时和售货员的几句交谈,已经在满足你的社交需要,尤其是超市这种频繁购物的场合。因此,超市的生存法宝并非一味利用让利促销这样的招徕手法,也得让顾客感受到来自人际交往的温暖。这样一来,除了价格上的竞争,社交温暖的传递也可令利润增加。这正是某些高档超市的市场策略。例如,每到圣诞节,英国著名超市品牌马莎百货(Marks&Spencer)会有特别的推广方式,比如直击内心的广告投放——这些方式不光是砸钱做广告,更能令顾客感觉到,逛超市不光是买食物与卫生纸,也是与世界作感情交流的一种途径。

反过来说,要是管理者在买卖的关系中忽略了感情交流的一面,而只将顾客当作讨价还价的博弈对手,那就足以败坏与顾客的关系了。有一件个案足以证明:一位位高权重的专才,常常在一个零售网站购物,但商家总是选择于极不方便的上班时间送货,并且一定要本人签收。顾客于是向商家投诉。谁知道,商家拒绝给予顾客方便,只愿给予一张200美元现金券予以补偿。顾客一怒之下取消了一张大额订单。为什么?仅仅是现金回赠根本不重要,顾客是要求商家聆听自己切身的需要,并且弹性地调整服务,像善待一位朋友一样。可是商家只会向顾客扔钞票!

说回新冠肺炎疫情以及超市。美国市场研究公司Naxion在2020年4月作的一项调查发现:疫情期间,消费者觉得他们信任的品牌,比起州政府和自己的小区还要表现得有责任感和可靠(联邦政府更落后于三者)。因此可以看出,你和顾客的买卖关系做得成功的话,那联系远超于经济的交易,而能够有朋友一般的情谊,顾客信你多于信政府。Naxion的调查也指出,在各行各业中,消费者最敬重的,自然是医疗,其次就是卖粮油杂货的商家——这并不奇怪,因为在各地封锁期间,我们都得依靠超市等店铺生存下去,或是像我的朋友一样,或多或少将超市作为与世界保持面对面联系的方式。同时,我们都深知,超市的员工在疫情阴霾下尽管是带薪工作,但也是冒着感染病毒的风险,保障社会的基本运转。他们无论如何都值得尊敬。这项调查的结果,点明了一项浅显但又容易被管理者忽略的事实:顾客往往重情义多于重利。

同样而言,员工也往往是重情义多于重利。要是你给予员工相对太低的薪资,就如你要求顾客付出相对市价太高的价钱,是会赶走对方的。但要是你对他们有情有义,你就会有一个留得住他们的“品牌溢价”(brand premium)——员工会接受略低的薪资为你拼搏,顾客也会接受稍高的价钱跟你做生意。在遭受疫情的经济低迷期,企业要是能够咬紧牙关,为员工保留薪资和职位,就是有义;向员工表现真诚的关心,就是有情。真诚不用金钱资本,只需感性、真诚的投入,就能收效明显。

管理者也必须考虑怎么通过有效沟通来表达感情。我曾参与过一次调查:员工偏好用什么方式来交流公事?结果是,很多人都不喜欢写邮件,而宁愿面谈。面谈的好处,不只是广东话所谓“三口六面讲清楚”,更在于能传达亲切感。工作中交流的不仅仅是思想,也是感情。在当下令人感到不安的日子里,管理者若是要传达什么事情,就算是简单的信息,也最好特意开一次网上会议,令人家感受到你的尊重,而非发文颁令。因为现在的会议软件,可以容许多人同时在线,实时对话。这对于维系员工士气,是极有用的。

品牌管理,无论对内部员工还是外部顾客,都同等重要。Naxion的调查也指出,消费者最乐意接受的,是那些主动跟顾客保持联系、在疫情中呼吁大家注重健康和卫生的品牌,以及在逆境中善待员工的品牌。对顾客和员工有情有义、对社会大众有责任感,就是一个品牌在当今情势下能够保住内外信心的有效策略。

□ 作者/麦华嵩Vincent Mak(剑桥大学商学院教授)

□ 图片/Pexels、Giphy

□ 本文刊发于《管理视野》2021年6月,版权归《管理视野》所有。

IFBK 0716 The End

原标题:《困境之下,品牌更需要提供“社交温暖”》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