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问吧精选︱古代中越之间是宗藩关系,不存在“侵略”一说

黄兴球
2015-08-10 15:11
来源:澎湃新闻
私家历史 >
字号

【编者按】

去年,中国船只在南海海域与越南船只发生冲撞事件,其后,越南国内爆发反华游行,随后,游行更升级为暴力抢砸事件。发生如此恶性事件,除两国之间的利益冲突之外,与当下越南人的对华史观也不无关系。

1974年西沙海战后,越南社会科学院推出《越南古代史》,认为“越南历史就是一部中国侵略史”,而这正是目前越南的主流观点。这种观点是如何形成的?历史上,中越关系究竟如何,有过怎样的恩怨冲突?近日,浙江工业大学越南研究中心教授黄兴球做客澎湃·问吧,针对相关问题,与网友进行讨论、交流。私家历史摘录部分问答,以飨读者。

越南的反华游行

丛丛:古代中国指的“越南”和现代的越南在地理上有什么差别?

黄兴球:在北宋时期的968年以前,越南地区的交趾(有时称交州)、九真、日南三个郡都在中国治下。“越南”一词的出现是在阮福映建立阮朝时(1802年),阮福映向中国清朝的嘉庆皇帝请封,得封为“越南国王”。当时阮朝治下的“越南国”疆域大致与过去的交趾、九真、日南相当。越南现代地理疆域中的中南部、南部、西南部,都是后来蚕食、征战占婆国、真腊国得来的。

焦糖:越南人是如何看待安南、越南、南越这些国号的?

黄兴球:“南越”涉及赵佗在岭南所建立的“南越国”和1954年在越南南方所建立的“越南共和国”,要注意区分。赵佗的“南越国”被越南史学家误写为越南历史的一部分,这是我们要注意的一个历史问题。安南是当代越南人不喜欢的一个词,认为有屈辱之意,大家不要再用,用“越南”一词,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赵兄:越南对秦汉时的中越关系怎么解释?

黄兴球:这个问题不能这么问,里面隐含原则性错误,秦汉时期不存在“中越关系”。公元968年越南的丁部领建立“大瞿越国”,自称皇帝,这时中越之间才成为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发五十万大军向岭南地区进攻,三年后设置桂林、南海、象郡。按照谭其骧的《中国历史地图》所示,象郡所管理的部分地区属于现在的越南北部边境地区。这是中国王朝向南开疆拓土的又一次成功。西汉时期,汉武帝平定了赵佗在南海的独立政权之后,控制了岭南。这个时候的越南北部地区称为交趾、九真、日南。

赵佗是河北人,本来是秦朝派驻南海的郡尉,在秦末失势之时在南海宣布独立,建立起“南越国”。南越国存在的时间是公元前204-111年,都城在番禺(今广州),所辖地域包括秦朝的南海、桂林和象郡,即秦朝时期越南北部属于象郡的部分。南越国在公元前111年被汉武帝的十万大军攻破灭亡,其国土的三个郡被重新划分成9个郡(其中原来的象郡被划分为交趾、九真、日南),纳入西汉王朝的版图。因此,从秦朝设立南海郡以来,越南北部属于南海郡,土地管辖权是有承续关系的,都属于中国秦朝和汉朝,脉络十分清晰。

秦汉时期被越南当代史学家归属到他们所谓的“北属时期”。“北属”就是属于北方的意思,北方就是指的中国。

这个词最先出现在越南著名史学家陈重金的《越南通史》中,后被越南史学家广泛引用,成为一个越南历史专有名词。该书成于1917年,1954年在西贡正式出版。该书的第二卷的标题是“北属时代”,称秦兵占岭南为“第一次北属”,汉武帝灭“南越国”后设立交趾、九真、日南为“第二次北属”。越南社会科学院1971年所出版的《越南历史》延用了“北属”这个概念,却将这两次“北属”称为中国对越南的“侵略”,这是越南目前的主流观点,并被写入历史教科书中,遗毒后人。

WHATINI:汉唐时期,越南都属中原王朝版图,五代独立后,那里的汉人社会怎样了?

黄兴球:五代时期南汉管理原来的交趾、九真、日南。北宋968年越南独立出去后,汉人社会怎样,没有多少史料。比较清楚的是“马留人”——马援军队留下来的人,他们大体居住在河内以北到广西钦州、防城这一带地区。至今仍然有些村庄祭祀马援。另外,需要提到的是明末将领杨彦迪等人不愿意归属清朝乘船跑到越南成为阮朝开拓期南部疆土的主力,其后人成为“明乡人”,现在仍然是越南南方嘉定省的主要居民。

明乡人的会馆,也是他们的祠堂

犹记风吹水上粼:黄教授,您好,明清以前,中越之间的“宗蕃”关系与明清时期朝贡体系有何不同啊?

黄兴球:我个人认为宗藩关系和朝贡关系是一回事,有了宗藩关系就需要朝贡;没有朝贡,就不存在宗主国和藩属国的关系。两者要合一,不能分开。我们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中国什么时候变成越南的宗主国的。

从秦汉以后,到隋唐,越南的北部、中北部地区都属于中国的郡县,对于这个地区的任何治理行为,都是中国的内政。但是,到北宋时期,越南的丁部领打败了“十二使君”后称帝,于968年建立了“大瞿越国”,自称为“大胜明皇帝”。对于这个变故,宋朝没能很快地做出反应。因为直到三年之后的971年,北宋的军队才打到岭南,消灭南汉,与“大瞿越国”接壤。973年,丁氏第一次向北宋进贡,宋太祖封其为“安南都护”等职,还没有承认丁氏的王朝。975年,丁氏再次入贡,宋太祖态度变了,封丁氏为“趾郡王”,将丁氏所领之国列为宋朝的“列藩”。从此以后,中国的王朝不再将越南地区视为本朝的郡县,而是以藩属国来对待。明清时期,中越的宗藩关系继续得到实行,比如清朝与越南就规定,要越南“六年二贡,四年一朝”。

如果从北宋开始算起,中国在世界的东方实行的这套宗藩关系是解决当时的国际关系的最好办法。宗藩关系不只发生在越南与中国之间,朝鲜、日本、暹罗等国家也是如此。在现代某些国家的学者看来,中国行宗主权,这些周边国家就没有主权,是中国对这些国家主权的侵犯。这种观点是一种误读。

宗主国与藩属国的关系根本不涉及主权问题,因为中国对周边这些国家的内政几乎不予干涉,只是在这些国家发生过动乱其帝皇要求帮助时,才可能出兵去平乱。所以,宗藩关系首先是一种互助关系。其次,宗藩关系是一种贸易关系。藩属国带给宗主国的奇珍异宝,数量有限,但得到的回赠品的价值远远超过贡品,对于进贡者来说是一种盈利的行为,因此乐于接受这种关系,乐于到中国进贡,乐于到中国朝拜中国皇帝。

搬运工:古代越南是否和朝鲜一样大量使用汉文?汉字是什么时候被官方正式确认的?而越南本土的语言和文字又是如何发展的?

黄兴球:古代越南确实使用的是汉文。越南开始使用汉文的时间应该在秦朝,公元前214年秦军攻入岭南,三年不解甲,最终取得胜利,设立桂林、南海和象郡进行治理。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一法度量衡石丈尺,书同文,车同轨。”即在秦朝治下的象郡也是免不了使用汉字的。

越南本土语言很多,按照越南官方的识别统计,越南有54个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具有本民族文字的民族有京族、泰族等民族。

越南目前使用的“国语字”是用拉丁文字标注的京族语,是国家的通用文字。这套文字有葡萄牙传教士亚历山大•罗德斯创设(另有其他说法),当时是为了传教的方便。之后,传教士还用这种文字在西贡出版报纸,开始向社会扩散。

这套国语字在越南北方的扩散与越南早期民主革命者潘佩珠等人在河内举办“东京义塾”有关。“东京义塾”专门教授、推广国语字,并用国语字写教本,出版书籍,目的在于启发民智,宣传反对法国统治的救国的民主思想。虽然“东京义塾”后来被法国人禁止了。但是,国语字在越南北方得到一次普及。

1858年法国殖民者迫使阮朝签订《第一次西贡条约》后,用了多年时间,最终在1885年完全控制了越南,是阮朝成为法国人的傀儡。本来阮朝所使用的文字都是汉文,法国人为了加强本国文化的影响力,要求阮朝在学校开设法语课的同时,禁止再教汉语。并且要求宫廷行政文件要同时用汉文和法文。对于“国语字”,法国人先是反对,后来看到它具有排除汉文的作用,最终不再禁止这种文字。1945年“八月革命”后,胡志明所领导的“越南独立同盟”取得了政权,宣布越南独立,不再接受法国人的统治,成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国”。当时就规定,该国的行政文字是国语字。之后,虽然处在反法斗争的战争状态,但是这套国语字逐步得到推广和应用。

韦勒克:历史上中越之间的人口流动有哪些途径?流动是否频繁?

黄兴球:中越之间山连山、水连水,任何一个山口、水道都可以成为人们穿越边界的通道。历史上和现实中,边民之间根本不用顾忌边界线,可随意跨越,因为长期的通婚、做生意等活动,让大家成为熟人。边界线在他们心里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因此,人口流动非常大。有需要证实的传闻说,目前进入中国的非法越南务工人员已经达到30万人,每个月从我方边界口岸啊遣返的越南非法入境人员有上万人。

当然,历史上从海上移居越南的中国人也很多。要特别提到的是明代末期,1679年原明朝广西龙门总兵镇守杨彦迪、雷高廉等州总兵陈上川等人不愿意归顺清朝,乘50艘船带领3000人到达越南阮朝请求归顺,得到允许。因为当时阮朝想争夺南方属于真腊的土地。这些汉人确实在后来的征战中,赢了真腊,为阮朝开拓越南南方立下汗马功劳。这些人后来被击中安置到两个地方:边和省的清河社和嘉定省的明乡社。现在我们还听到很多越南朋友说他们是明乡人,其实就是告诉你他们是华裔。在开拓越南南方的过程中,还必须提到一个广东人——郑玖,他在明末清初来到真腊,经营赌场,但仗义疏财,招募了很多流民到自己周围,在真腊的河仙地区成为一股势力。1709年,郑玖请求归附阮朝,得封为河仙总兵。真腊的河仙就又变成阮朝的啦。

越南境内的华商会馆

王志超:越南主体民族是京族,但历史上又是从中国分离出去的。京族和汉族到底什么关系?

黄兴球:中国的京族居住在广西的京族三岛,他们的祖先是19世纪到京族三岛附近海域打鱼,发现这几个岛可以居住,就留下来的,他们的故乡是越南的广宁。

说越南京族是从中国分出去的,没有理由。越南的京族从哪里来?首先,同中国史书中所记载的“百越”有关。《淮南子》载曰“从交趾(今越南北部)至会稽(今浙江绍兴),百越杂处,各有种姓”。“百越”当中居住在“交趾”的这部分人,其中的一部分(并非全部)是京族的祖先。所以,直至现在,越南京族多数情况下,不说自己是“京人”,而是用“越人”来称呼自己。这部分居住在交趾的“越人”同现在的越南的芒族同为一个民族,原先都居住在山地上,刀耕火种。复旦大学对京族的遗传基因进行比对后发现,京族的基因同高棉人完全一致。同时,从语言上看,京族语言尽管存在大量借汉词,但其底层词汇还是高棉语,京族语言与芒族语言一样,均属于高棉语族。只不过,京族从山地下到平原之后,后来进入到河内平原,接触到交趾地区的另一部分人——壮侗民族的先民,向他们学习种植水稻的技术,人口日益增多,成为了河内平原的多数民族。由于他们都是居住在都城里,所以被称为“京人”。到1967年越南政府进行民族识别时,将京族定为一个民族。这就是我个人对于京族起源的解释。

WHATINI:据说越南历史上长期以对抗北朝(中国)来教化国民,是这样吗?怎样认识这种教化方式?

黄兴球:对于与中国这样的大国为邻,任何一个国家都会有恐惧感,不光是越南。对北方的防御,是皇帝时代到现代越南一贯的军事措施。这不是教化,是越南国家安全的必然选择,谁在越南当权,都会这么做。

(澎湃新闻实习生鲁诗芸整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