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德宏小骄傲!每一项拿出来都是非物质遗产
德宏吃货群不知道去哪吃、去哪玩,点击进群 进群德宏,山川秀丽、气候宜人
资源丰富
各族人民
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世世代代繁衍生息
在生产生活中创造了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7月13日,德宏州文化和旅游局在州文化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召开德宏州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专家评审会。
经讨论和评审,评审专家一致推荐“莫弄甘帕”“傣族传统土布制作技艺”“傣族木偶戏”“目瑙示栋制作技艺”“阿昌族春灯”“嵿尚”、“德昂族龙阳节”“傈僳族喜鹊舞”等30个项目列入德宏州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评审结果将于近期进行公示,经州政府批准后将正式公布为德宏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接下来
就跟着小编一起
来认识一下几项
德宏国家级非遗
傣族剪纸
2006年,芒市傣族剪纸被列入首批公布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樊涌 作品
傣族剪纸是德宏地区的传统民间艺术
是傣族人民现存文化的象征
标志和基因
它具有典型的文化多样性
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实用功能
广泛应用于喜事、家居、丧葬、祭祀等
樊涌 作品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剪纸传承人 邵梅罕
傣族孔雀舞
2006年5月,傣族孔雀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傣族孔雀舞是我国傣族民间舞中
最负盛名的传统表演性舞蹈
流传于云南省德宏州的瑞丽
芒市及西双版纳州
孟定、孟达、景谷、沧源等傣族聚居区
其中以云南西部瑞丽市的孔雀舞
(傣语为“嘎洛勇”)最具代表性。
、
阿昌族户撒刀锻制技艺
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阿昌族户撒刀锻制技艺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阿昌族户撒刀锻制技艺
流传于云南省德宏州陇川县西北部的户撒乡
阿昌族制造的铁器极负盛名
以”户撒刀”著称于世
户撒刀是全国四大名刀之一
其工艺祖辈相传
阿昌族打制刀具
因钢性好和式样美观大方
而深受当地少数民族和东南亚各国人民喜爱
“户撒刀”由此获得
“柔可绕指、钢可削铁”的美誉
遮帕麻和遮咪麻
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遮帕麻和遮咪麻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遮帕麻和遮咪麻》
是阿昌族有口皆碑、家喻户晓的创世诗
是一部对阿昌族子孙传习教化的教科书
它有唱诗和口头白话两种传承形式
▲《遮帕麻和遮咪麻》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
▲阿露窝罗舞
德昂族浇花节
2008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德昂族浇花节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性项目。
德昂族的浇花节于每年清明节后第7天举行
是把佛陀诞生、成道、涅盘三个日期
合并在一起举行的纪念活动
为期三天
浇花节是德昂族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
最能集中体现德昂族传统文化的一项活动
也是德昂人民欢度新年的庆典
傣医药(睡药疗法)
2011年5月,傣医药(睡药疗法)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傣族医药
是傣族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中
与疾病作斗争创造的医学科学
是我国四大少数民族医药(藏、蒙、维、傣)之一
是中华医药文化中一朵绚丽的奇葩
傣医药具有独特的一套医学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运用“人体解说”“四塔”“五蕴”
“三盘论”“风病论”“解毒论”等
解释人体结构、生理机能
病理变化对疾病进行辨证论治
以达到调节人体内外肌理平衡
治病讲究医药相兼、因地制宜
具有便、廉、验、快等特点
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艺
2021年德宏州芒市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艺正式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董有湘 摄
茶叶是德昂人的命脉
有德昂人的地方就有茶山
有茶山的地方就有动人的故事
▲董有湘 摄
酸茶可以用陶罐、铜罐和新鲜竹筒来煮
煮出来的口感会有不同
具有天然的苔味、岩味
带有特殊的微酸和回甘
层次感很强
▲董有湘 摄
德宏,文化灿烂、底蕴深厚
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文化之地
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
作为德宏人
骄傲、自豪
德宏传媒集团全媒体记者 杨晓玲
部分内容综合自德宏文旅
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否则视为侵权
编辑丨杨晓玲 审核丨 李武周 郭正权
原标题:《德宏小骄傲!每一项拿出来都是非物质遗产》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