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多地推暑托班破解看护难题,专家:应完善课程质量等保障体系
近日,北京宣布启动面向小学一至五年级学生的暑期托管服务,以街道、乡镇为单位确定承办学校,学生可就近自愿参加。
7月9日,教育部发文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截至目前,山东、江苏、深圳等地已陆续推出由学校承办的暑期托管班。此番推出的暑托班,开创了以学校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力的新模式。
家长要上班,孩子谁来管?长期以来,暑假期间孩子的看护,一直是双职工家庭的忧心事。学校办托管能否化解家长的“暑期焦虑”?记者对此进行了探访。
破解暑期看护难题
北京市中小学7月15日正式放暑假。据了解,暑托班分为两期,第一期从7月19日至8月3日,第二期从8月5日至8月20日,不包含周六日,学生只能选择一期参加,每期托管费360元,午餐费另行缴纳。
以西城区为例,该区共设置27所托管承办学校,每个街道1到2所,家长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海淀区则由教委统筹安排,以现就读学校为单位,将邻近几所小学的学生合并到指定学校进行托管。东城区则是各校自己负责,每个年级一个班,每班35人,最多不超50人,若报名人数不足,采取年级混合编班方式。
托管班虽未限制人数,但列出了参加条件。海淀区家长沈女士向记者提供了学校的相关文件,其中提到,报名时需告知班主任看管孩子困难的具体原因,提交学校审核。托管内容则为“每天督促学生完成作业,适当组织开展阅读及其他室内外活动”。
推出暑托班是出于“双重减负”的政策考虑。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阎琨说:“一方面可以为家长减负,暑托班的初衷便是为家长破解看护难题;另一方面可以为孩子减负,暑托班是‘课后服务’的延续,也是对‘双减政策’的呼应,旨在进一步规范‘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师高杭认为,暑托班尝试用公立学校和公益性组织提供的、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普惠性暑期托管服务,替代校外培训机构提供的、以应试教育为导向的营利性暑期托管服务,有利于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整肃教育生态。
有人欢迎,有人观望
“学校开展托管,我举双手赞成。”北京丰台区的张先生向记者表示,“我和妻子工作很忙,往年暑期只能把儿子送回辽宁老家。但老人不会辅导功课,我又担心孩子玩电子产品没有节制,恨不得一天打两个电话。现在学校有老师带他写作业,我就可以安心上班了,希望以后托管能覆盖整个暑假。”
据了解,暑托班的内容包括提供学习场所,开放图书馆、阅览室,开展体育活动等,但不组织学科培训和集体授课。
娄倩的儿子在北京中关村二小万泉河分校读五年级,她对托管班有更多期待:“暑托班减轻了我们的负担。我希望利用假期培养他的爱好,如果学校能开展一些兴趣课程,比如书法、绘画、球类运动,孩子的积极性也会更高。”
还有不少家长虽然心动,但仍在观望。家住北京西城区的王女士告诉记者,学校是在期末考试那周发的报名通知,在这之前,自己就把孩子的暑假排满了。“我女儿的数学一直拖后腿,我给她报了校外培训查缺补漏。真没想到学校可以托管,我既想让她去试试,又怕她开学后被落下,身边很多家长也是这个想法。”
以学校为主体的托管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各方都需要适应过程。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教授杨小敏指出,校园托管充分利用了学校的场地空间和专业的师资力量,但也给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带来一定冲击。
阎琨觉得,升学考核评价机制是影响家长选择的重要因素。只有考核机制倾向于综合素质而非学科应试,在托管班提供相应素质教育课程的前提下,家长才会更多考虑。
3月1日起,北京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开始恢复线下授课。高杭表示,针对校外培训市场的监管成效,尤其是能否有效打击暑假从事超前超纲教学的培训机构,将会显著影响家长参与学校托管的积极性。
“期待鸡飞狗跳的暑假成为过去式”
托管服务的质量直接决定家长的选择。阎琨认为,“校园托管的定位应该在于,以较低的经济成本同时解决好‘看护’和‘教育’两种需求。目前家长较担心的是,托管服务只‘看护’而不‘教育’。”
阎琨建议,在教师配置方面,可以借鉴三亚、上海等地的经验,考虑学校教师、政府采购与志愿服务相结合。例如返聘退休教师,招募师范生进行暑期实践。收费应采取灵活方式,课业辅导、讲座免费,油画、滑冰等需要耗材或场地的特色课程收取一定费用。
“就托管班的组织形态而言,既可以按年级分班,也可以按兴趣建立小组。此外,学校要善于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形成‘家校社共育’的合力。”杨小敏说。
托管服务将持续校准定位。阎琨表示,应鼓励因地制宜、“一地一策”,完善人员、经费、课程质量的保障体系。在托管过程中寓教于乐,让孩子学得快乐,也让家长“托”得放心。
娄倩对校园托管的未来信心十足。“对于双职工家庭来说,这无疑是重大利好,鸡飞狗跳的暑假成为过去式。虽然今年很多细则还不完善,无法满足所有家庭的需求,但期待三五年之后,各地都积累了一些经验,托管班越办越好。”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