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你知道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的故事吗?

2021-07-14 20:2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追忆革命先辈为革命事业战斗到最后一刻的丰功伟绩,展现革命后人传承红色精神的孜孜不辍,从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中汲取前进力量。日前,日照日报社策划开展了“中共日照党史人物后代寻访”,组织记者分赴杭州、济南等地,对王尽美、安哲、陈雷(牟春霆)等日照籍革命先辈的后代进行采访。敬请关注!

1898年6月

莒县大北杏村(今属诸城市)

一个佃农家庭喜添男婴

他就是中国共产党先驱

王尽美

资料图

为了找机会读书,王尽美七八岁的时候,先后到本村地主设的家塾去为其小少爷陪读,但因受到侮辱又失学在家。后来村里办起了村塾,又成立了小学,他才重新得到学习机会。在小学期间,王尽美受到进步教师和书刊的影响,接受了一些新思想,开始树立起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高小毕业劳动了两年后,他决定离开家乡,到济南去寻找改变穷人命运的真理。

1918年夏,王尽美考入了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前往济南求学的王尽美,临行前登南岭,远眺潍河水,俯瞰家乡山河,写下了“沉浮谁主问苍茫,古往今来一战场。潍水泥沙挟入海,铮铮乔有看沧桑”的诗句。到了济南不久,王尽美便投入了革命的洪流。

王尽美烈士纪念馆新址

王尽美烈士纪念馆旧址 (1971 年始建)

王尽美参与创办的《励新》《晨钟报》《山东劳动周刊》等刊物,资料图

1919年

王尽美在“五四”运动的革命洪流中,逐渐成为山东学生界的杰出领袖。

1920年初秋

与邓恩铭、王翔千在济南组建“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1920年11月20日

与邓恩铭、王翔千等组成“励新学会”,发行《新青年》,同时创办《励新》半月刊,王尽美任主编。《励新》半月刊宣传新思想,抨击时弊,对传播马列主义思想和新文化起到了很大作用。

1921年春

王尽美和邓恩铭发起建立了济南共产党组织,并出版了《济南劳动周刊》。

1921年7月

王尽美与邓恩铭一起代表济南共产党组织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任中共山东区支部书记。

党的“一大”闭幕后

王尽美回到山东,在党中央的指导下,正式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济南地方支部”,直属中央领导,王尽美任书记。之后,他又领导山东第一批党员骨干分子,在胶济铁路沿线的青岛、淄博等地相继建立了党的组织。这期间,王尽美还根据中央指示,积极筹备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山东支部,创办了《山东劳动周刊》。

1922年1月

王尽美赴莫斯科出席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6月回国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同年8月,他被派往山海关从事工人运动,是京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也是开滦五矿总同盟罢工指挥部的成员。

1923年2月

王尽美回到山东负责党的工作,主办《晨钟报》《现代青年》《十日》等报刊。

1924年11月

中共山东省地方委员会成立,王尽美当选为书记。

1925年初

王尽美赴青岛领导工人运动和国民会议运动。

1925年8月19日

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王尽美积劳成疾,于1925年8月19日在青岛病逝,时年27岁。

资料图

《启航——中共一大会议》(油画)何红舟 黄发祥 作

王尽美参加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代表大会填写的调查表

王尽美留世的照片非常少,这是前几年从俄罗斯新发现的珍贵照片,王尽美(左二)在莫斯科参加国际会议。资料图,《泉城之光》纪录片。

27岁

正值芳华

王尽美的人生却定格于此

但他那坚韧不拔、勇于开拓的革命精神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优良作风

如星光闪耀

激励着后人继续奋勇前行

同是27岁

王尽美的孙子王明华

已在浙江大学无线电系

半导体技术专业任教

直到70岁才退休

他不仅是浙大光电子学科的创始人

也是我国光电子领域的佼佼者

科研成果丰硕

如今80岁的他依然忙碌着

提起大北杏村,王明华的眼神中有了一丝乡愁。1945年,抗战胜利后,4岁的王明华跟随母亲曹建民回到大北杏村,在那里和曾祖母一起生活到9岁。他的父亲王杰(原名王乃恩)当时已在外参加革命。

1950年10月,王明华和母亲、妹妹前往浙江义乌,与工作在那里的父亲团聚。王明华的曾祖母因留恋故土,暂未同行。

当他们辗转抵达义乌,已是半夜十二点。摸黑找到父亲的工作地点,却被告知父亲带领队伍打土匪去了。第二天,王明华才见到了分别五年多的父亲。

建国后,毛主席到青岛视察工作时,对陪同的山东省负责同志讲过:你们山东有个王尽美,是党的一大代表,是个好同志。听说他母亲还活着,要好好养起来。于是,曾祖母由山东省委接到济南,度过了幸福的晚年。

1953年7月,王明华的母亲带着他和妹妹,与伯父王乃征一起去拜访负责照顾曾祖母的李宇超。时任中共山东分局统战部副部长的李宇超,和他们谈起了王尽美的生平事迹。从他们的交谈中,王明华第一次完整得知曾祖父组建山东早期党组织、为革命呕心沥血的一生。

“如果我出生在那个年代,可能也会像祖父那样努力读书,寻找救国救民之路。我一直从事教育事业,这和祖父的初心一脉相承。”王明华说。

一生赤诚跟党走,浩然正气留乾坤

在王明华的办公室

有一张王尽美的照片

这也是王尽美留下来的

唯一遗物的复制件

照片原件现存于

济南英雄山烈士陵园内

编号001

“全体同志要好好工作,

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

和共产主义的彻底实现而奋斗到底!”

这是王尽美逝世前

在病床上口述

请青岛党组织负责人记录的遗嘱

如今,这份“遗嘱”

被王明华用相框裱起来

挂在他办公室的墙上

祖父未竟的遗愿

早已在王明华的心里

化为一种信仰

他把信仰化作前行的力量

走出了一条报效祖国的求学道路

1942年出生的王明华,从小到大,父母并没有向他刻意灌输“他是王尽美孙子”的特殊身份,他和普通孩子一样成长,听到的家训就是三句话“听党的话”“好好学习”“努力工作”。

王明华从小学习成绩优良,考大学时,他不忘祖父遗志,选择了对国家建设急需的通信专业,报考了浙江大学无线电系无线电技术专业。

毕业后,他本想到部队研究导弹,但浙大挽留其留校。1965年8月,王明华开始在浙江大学无线电系半导体技术专业任教,从事硅基集成电路科研与集成电路原理与技术教学研究工作。

这一干就是一辈子。

1979年起

王明华负责创建光电子技术研究室及光电子技术专业。

1981年9月

受国家派遣,王明华赴日本东京大学电子工学科进修,师从著名集成光学专家多田邦雄教授,学习并从事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光波导理论与集成光学器件研究。

1983年9月

回国后的王明华,承担了浙江省科委重点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首届国家863计划项目,开展GaAs材料光波导及高速光调制器芯片研究,并于1986年开始该领域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1991年9月

获得包玉刚留学奖学金后,王明华再次赴东京大学多田邦雄教授研究室,与多田邦雄教授联合培养博士生一名,并在国家863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下,研制成功具有创新结构的GaAs基行波超高速光调制器,3dB带宽超过3OGHz。还研制成功M-Z干涉光波导器件,微波带宽达到20GHz以上。

2004年

王明华先后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4年度再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深入研究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全内反射型光开关及阵列。

从无线电技术到微电子再到光电子,王明华始终在不断攀登科学高峰,他不仅是浙大光电子学科的创始人,也是我国光电子领域的佼佼者,科研成果丰硕。如今,他的科研团队在光纤通信元器件研究方面,逐步向世界先进水平靠拢。

“我现在80岁了,还在奋斗,你们再干半个世纪,还不到80岁,前途非常光明。我们党走过了100年,带领着14亿人口奔上了小康,这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一步一步干出来的。你们作为年轻人,在任何形势下,都要时刻想着国家,要认清形势,学会判断,要有自己的信念……”王明华说。

传承红色基因,坚守党的初心

不同的时代,相同的信仰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接续奋斗!

人物档案

王尽美(1898~1925),中共一大代表,山东党的创始人。原名瑞俊,字灼斋,1898年6月出生于莒县大北杏村(今属诸城市北杏社区)人。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山东党组织早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党的创建和早期革命活动中,作出了卓越贡献。

1920年,王尽美与邓恩铭等人发起成立“励新学会”,创办《励新》半月刊,研究和传播新思想、新文化。1921年,王尽美作为代表参与中共“一大”会议。1922年7月中下旬,王尽美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终日的奔波中,王尽美积劳成疾,感染了肺结核,他以带病之身,奔走于济南、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组织发动工人运动。1925年8月19日,王尽美病逝于青岛,时年27岁。

王明华,生于1941年8月20日,是王尽美次子王杰(原名王乃恩)的儿子,曾为浙江大学教授,现已退休。

原标题:《你知道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的故事吗?》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