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疫情后收入锐减,印度中产阶级也被迫排队领救济食品

澎湃新闻记者 王卓一
2021-07-15 19:08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速报 >
字号

过去一年里受疫情影响,大量印度人收入锐减,导致目前印度饥饿现象的增多,甚至出现了原先的部分中产阶级人群被迫排队领取救济食品的情况。

有印度媒体近日指出,印度政府把中产阶级当成了“自动缴税机”或是“进行消费的机器人”,相较对于其他阶层的态度,印度政府对中产阶级没有那么重视。

40%至90%中产阶级食品消费受影响

据彭博社7月13日报道,2020财年(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印度经济衰退7.3%。印度本就拥有全球近三分之一营养不良的人口,经济下滑引致买不起足够食物的情况在城市人口中尤为严重。印度主要城市中分布着食物分发中心,虽然目前相关统计数据有限,但有工作人员表示,他们以前没有见过这么长的队伍。

彭博社报道称,2020年4月,斯瓦拉杰·谢提(Swaraj Shetty)在孟买参与创立了一个食物分发点,目前这个分发点的业务已经走出孟买,进入同在马哈拉施特拉邦的普那,以及印度南部城市班加罗尔。“去年来的大多还是外来务工人员,但今年我们一直看到中产阶级的人排队寻求帮助。”谢提说道。彭博社刊文指出,在印度,中产阶级的定义是每日收入在10美元(约合64.7元人民币)至20美元之间的人群。

另据《印度时报》今年6月报道,一项调查发现,疫情令印度的食品消费不平等状况加剧。在收入居前20%的阶层食品消费占比有所扩大的同时,其余所有阶层都出现了显著下降。在疫情初期,收入最低的40%家庭遭受的食品消费减少最为严重。但随着疫情恶化,所有阶层家庭的食品消费额都下降了。

调查发现,除了最贫困人口外,疫情对中产阶级的打击最为显著,影响了40%到80%的中产阶级的食品消费。

45岁的纳雷什·库马尔(Naresh Kumar)去年和妻子一起失业了,现在还在寻找工作。今年6月,库马尔几乎每天都要在凌晨5点在食物分发点外排队,以确保食物不会被其他人领光。

此外,根据皮尤研究中心的数据,由于经济衰退,2020年印度中产阶级人数减少了3200万。而位于班加罗尔的阿齐姆·普莱姆基大学发布的《印度工作状况》研究报告也显示,印度有2.3亿人口的日均收入降至375卢比(约合33元人民币)以下。2020年3月疫情刚袭击印度时,2.986亿印度人生活在日均收入少于375卢比的家庭中,到了2020年10月末,这样的印度人已经增至5.29亿。

《印度工作状况》报告还显示,多达九成受访者表示,“由于封锁,他们所在家庭的食物摄入量减少了”。“人们今年耗尽了积蓄,还在偿还债务。我们无法期望任何人的收入回到2020年1月、2月的水平。”研究报告作者之一阿米特·巴索尔(Amit Basole)说道。

政府对中产阶级“既不关心也不同情”

印度法律规定,政府有责任以每公斤1卢比(约合0.09元人民币)的补贴价格每月向最贫困人口提供5千克大米、小麦和粗粮。2020年6月,在数以百万计的外来务工人员离开受封锁的城市,徒步返回农村后,印度总理莫迪宣布为最贫困人口每人每月再提供6千克食物,这项耗资达1.5万亿卢比(约合1.3千亿元人民币)的计划持续到了2020年11月。2021年4月,该计划再次启动,预计将再次持续到11月。

至于地方层面,印度各邦政府也在尽力向穷人提供食物。今年4月,新德里首席部长凯杰里瓦尔宣布计划向720万名配给卡持有者提供两个月的免费粮食,并为15.6万名人力车夫和出租车司机每人补助5000卢比(约合434元人民币)。

然而,印度知名英文媒体《自由新闻日报》7月14日刊文指出,印度政府对中产阶级“既不关心也不同情”。相比中产阶级,农民等低收入群体和企业主才是印度政府更希望争取的对象。眼下莫迪政府应对疫情的处置方式备受责难,故向贫困人口提供基本食物保障,对维护执政党印度人民党在印度联邦议会第一大党的地位至关重要。

今年5月,印度食品通胀率为5%,而飓风等自然灾害可能令食品通胀进一步加剧。对于包括中产阶级在内的印度民众而言,食品价格上涨正成为每天都要面对的威胁。用一位印度民众的话说:“倘若现在来了第三波疫情,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对此,有经济学家呼吁政府根据印度的国家食品安全法案,扩大救济食物分发的范围。

    责任编辑:胡甄卿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