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打骂教育给孩子的影响有哪些?

2021-07-15 11:4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在最新的《不要小看我》节目中,黄小桃妈妈因为桃子唱歌表现不好,没有控制住情绪打了她。桃子正式表演时表现特别棒,但即使收到妈妈的夸奖,桃子的心情依然很低落。后来妈妈也很后悔打了桃子,给桃子道歉。直到在老师开导下桃子的心情才慢慢好起来……

打骂教育是我国的传统教育方式

从古代私塾,教书先生用戒尺训诫不听话的学生,很多家长从小也在“棍棒下长大”,也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在孩子不听话、犯错时,采用这种方式教育TA们,家长也更习惯以此树立威信,而非坐下来沟通。

1

打骂教育为何“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原因一:

“效果好”谁用谁知道

网上有一则玩笑:孩子不听话怎么办?打一顿就好了,不行就再打一顿……

打骂教育看似立竿见影,那是因为孩子无论从身体素质还是心理层面,都不是家长的“对手”。对父母的打骂只能逆来顺受,为了避免身体的痛苦会立刻屈从父母,停止“错误”行为。很多家长因此沾沾自喜,以为教育有方,实际上孩子没有认识到“问题”,甚至在内心对父母是不认可的。

原因二:

快餐文化时代,我的耐心只有5秒

如今工作、生活压力大,快餐文化盛行,人们看短视频的耐心只有5秒,5秒内没有吸引到我立刻划走。给孩子讲道理要苦口婆心,很多家长渐渐地失去了耐心,结果发现提高嗓门或者动动手就能“解决问题”了,打骂也因此成了常态。

原因三:

简单粗暴,直接“有效”。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各种办法让家长“头大”,家长也曾耐心尝试过其他办法来解决,但往往投入了时间、耐心也没有明显的效果。既然“不打不成器”的观念被老祖宗传承至今,不妨以不变应万变。

长期下去,打骂教育的“副作用”明显。好比感冒发烧,不论什么原因引起,先去医院打针吃药把症状消除再说,因为不懂或不知道有更好的方法,而采用了最本能的方式。看似达到了家长的目的,但有的孩子却因此受到了更大的心理伤害,将委屈深藏在心底,直到某件事情触发而不可收拾。

2

打骂教育给孩子的影响

影响一:

打骂式教育影响孩子性格

打骂式教育或许能换来孩子短暂的“听话”,但也造成了孩子自卑、内向、叛逆的性格,大人也失去了孩子的信任,得不偿失。

桃子妈妈表示,自己也深受原生家庭的影响,从小母亲对她很强势,高二时因为成绩差还遭受母亲的打骂,导致现在对桃子也很严厉,自己虽然已经很克制了,但还是有时会忍不住发火。

影响二:

阻碍儿童智力发育

美国《世界日报》曾发表过一项针对1510名2-9岁的儿童进行的研究。这项研究花费了4年的时间,研究结果表明:在806名2~4岁的儿童组中,未遭体罚的儿童,智商的平均数比经常挨打者高出5分;而另一组704名5~9岁的儿童,差距高达28分。以此标本,可见儿童年龄越大,父母对孩子打骂教育的恶劣影响越大。

影响三:

暴力行为无形中养成了孩子的暴力倾向

在长期打骂式教育的影响下,孩子会以为暴力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甚至唯一方法,认为这个世界就看“谁的拳头硬”,而忽视了错误本身。

3

越是无能的家长越喜欢用打骂来教育孩子

打骂孩子无非是家长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威而采用的压迫式管理手段,其实是家长自卑、对教育孩子失控的表现。我们常说要与孩子平等沟通,但家长往往还是会采用权威式管教。

与孩子“约法三章”,可到自己这就不行了,节目中桃子多次提到“妈妈是骗骗我的”,我们容易天真地以为孩子好骗不懂事,今天的承诺明天就“忘”,甚至当场“赖账”。这对孩子未来的人际交往、生活模式、社会信任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原生家庭的话题近年来备受关注,原生家庭意味着父母的言传身教,对个人的影响根深蒂固,想要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可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自我调节,甚至需要心理医生介入,才能从阴影中走出来。有些人甚至一辈子被阴影笼罩,没有安全感的度过一生,然后把悲剧延续给下一代。

让伤害,在这一代停止

在网上看过一句话:

幸运的人,一辈子被童年治愈;不幸运的人,一辈子都在治愈童年。

三字经里写道“人之初,性本善”

每个人从出生都应该是善良美好的,都应该被人关爱,而不是成为宣泄压力的出口。

最好的教育不是用打骂来教育孩子,强迫TA按照你的规划走完一生。

而是用平等的沟通,尊重孩子的想法和选择,培养TA们成为独立、完整的人。

许爸带娃——孩子哭闹着买玩具怎么办?

微博搜索:许毅XY

有一天,许教授的儿子看上了一个玩具,哭闹着要买。于是许教授按兵不动,带着妻子缓步而走,结果孩子意识到此招无效,默默的跟了上去。

第二次,孩子再次看到了心爱的玩具,却表示“我只想看看不买……“

第三次,许教授带着孩子又来到了他的“伤心地”,这次许教授表示可以让孩子挑一样,但是得先去买其他的,最后再来……

这样既满足了孩子的心愿,让孩子意识到哭闹不是达成心愿的手段,又让孩子学会了延迟满足,对以后的成长大有裨益。

如今两个孩子都长大成人,一个已经是副教授,另一个也大学毕业,明明可以讲道理解决问题,还要动手?太无能了。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