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国医生》6天5亿,博纳再次成功“复制自己”?
文/YY
沉寂的暑期档和博纳都需要《中国医生》来拯救。
截至目前,上映六天,《中国医生》猫眼专业版的票房预测给出了16.15亿,2019年几乎同类型同班底的《中国机长》最终收获票房29亿,居中国影史票房总榜第13位。
从《中国机长》到《中国医生》,博纳一贯的“主旋律大片”策略依然奏效,但还能复制多少次成功?
《中国医生》上映6天票房5亿,制霸暑期档
2020年的新冠疫情是我们这一代中国人的共同记忆,意义非凡。
因此近些年不断推出主旋律大片的于冬很快就瞄准了这个题材,据《中国医生》刘伟强专访,2020年3月于冬就曾找到他要拍这部电影,立项时间很早。
经过采访与资料的收集,他们最终选择了武汉金银潭医院,“因为疫情暴发时它就是‘暴风眼’,主角也随之确定为该院院长张定宇。”同时刘伟强把《中国机长》的原班人马“平移”到《中国医生》。
从某种程度而言,这是一个“复制成功”的过程。
据新京报报道,《中国医生》的编剧团队从3月开始采访,8月中旬剧本定稿,10月电影正式开机,12月杀青,整个项目的运转仿佛开了2倍速。
由于这是疫情后最大规模的商业电影,因此该项目也吸引了各种一线演员加盟,其中有张涵予、袁泉这样的影帝影后,也有易烊千玺、欧豪、周也新生代流量明星,就连中间客串一两分钟的小角色都是当下炙手可热的明星,堪称全明星阵容。
在观影热门档期暑期档开画的《中国医生》上映首日影片全国票房9481万元,票房占比高达64.7%,各项数据都位居榜首,但2020年的救市之作《八佰》,上映首日就拿下了1.4亿的票房,是《中国医生》的两倍之多。上映6天,豆瓣评分6.9,票房刚刚突破5亿,虽然依旧称霸暑期档,但显然已经失去了“爆款”的竞争力。
博纳还要复制“自己”多久?
在主旋律电影仍然被大众视为严肃的“科教片”时,博纳就已经看到了它的商业潜力。
2014年开始,香港导演徐克的《智取威虎山3D》,一个中国人家喻户晓的故事被改得波澜壮阔有血有肉,投资2亿最终取得了8.84亿票房。 随后“香港导演+主旋律故事”的博纳式商业大片模板正式形成,于冬将这种成功在不同题材中不断复制。
在《智取威虎山》之后,博纳又拍《湄公河行动》和《红海行动》,三部影片共同组成了博纳的“山河海”系列,几乎每一部都创造了非常好的票房成绩。后来博纳为献礼建国七十周年专门准备了“中国骄傲”系列:《中国机长》、《决胜时刻》和《烈火英雄》。
2020年11月,博纳成功过会。在之前证监会披露博纳影业的招股书中,曾详细介绍了自2017年到2019年投资、发行的主要影片毛利率情况,三年总体毛利金额约为29亿元,复合增长率达28.21%。其中两部主旋律影片《红海行动》与《中国机长》表现最为突出。
不知是路径依赖,还是乘胜追击。在第2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博纳影业宣布推出“中国胜利三部曲”,分别为根据新冠疫情防控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中国医生》、以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役为背景的电影《长津湖》、向隐蔽战线上无名英雄致敬的谍战片《无名》,献礼建党百年。
如今“中国胜利三部曲”,打头阵的《中国医生》并未收获意料之中的票房成功,从某种程度上似乎也在说明“博纳模式”的有限性。此类影片大多场面宏大,星光熠熠,但剧本薄弱,影片模式化严重,虽然“山河海”的大场面让观众眼前一亮,但当特效泛滥剧本短板就更为凸显,博纳模式也拥有了阿克琉斯之踵。
“三部曲”的另一部电影《长津湖》预计年内上映,根据媒体报道称,该片或为中国影史迄今以来最贵的电影,制作成本达到了2亿美元,约13亿人民币。
这次博纳还能成功“复制”自己吗?
原标题:《《中国医生》6天5亿,博纳再次成功“复制自己”?》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