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理想照耀中国》| 刘伯坚 :人生在世,务必有志

2021-07-14 16:1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理想照耀中国(第二季)

由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制作的大型人物传记纪录片《理想照耀中国(第二季)》,通过革命先烈真实动人的故事,生动展现中国共产党人无私无畏的牺牲精神和革命理想。

共产党人“不忘初心”,本片的创意就是让人们通过一个个优秀共产党人质感地看到中国共产党的“初心”。

整个系列共20集,22个人物。前8集《方志敏》《赵一曼》《彭湃》《江竹筠》《萧楚女》《恽代英》《刘志丹》和《许包野》已在东方卫视、新闻综合、纪实人文、百视TV等平台播出。《刘伯坚》人物故事也将于7月13日登陆东方卫视,百视TV同步播出。

“带镣长街行,志气愈轩昂,拼作阶下囚,工农齐解放。” 这首《带镣行》是刘伯坚短暂一生的绝唱,写在他生命最后的日子里。

1895年1月9日,刘伯坚生于四川平昌县一个小商人家庭。巴中山高水险,匪患严重。刘伯坚是家中长子,他看到的是人民生活贫苦,官绅欺压百姓,妇孺饿死街头。天性中的正义感使他立下救国之志。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王朝被推翻,中华民国建立。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反而陷入军阀混战的乱局。在这样的乱世中,刘伯坚17岁了。父母希望他留下振兴家业。刘伯坚则说:“国家受难,民族遭危,大众疾苦,看在眼里,痛在心头。古人都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况乎我辈热血青年。”

“人生在世,务必有志,志者,志向之谓也。国之君,邦之民,又何独不然乎?若国之君无志,则何以治国?邦之民无志,则何以兴邦?吾尝终日而思之,忧心如焚也。由思而推之,人之无志,则无以立身。”

——少年刘伯坚入学作文

刘伯坚辞别父母家人,走出了大巴山,去成都高等师范学校补习外语,这是1919年1月。四个月后,五四运动爆发。

月光黯黯移去,一个院子快变成乌的;天上明晶晶的星子也稀少了,地下轰烈烈的人声也沉寂了,这个世界立地黑暗了,无一丝儿光线了。猛想起西半球的人……素月的光明将死,太阳的光明未现!

——刘伯坚 《秋月》

这首诗发表在赵世炎主编的《工读》半月刊上,充溢着刘伯坚对光明新世界的渴望和追求。

刘伯坚1920年6月25日从上海赴法勤工俭学。在法国,刘伯坚扛过麻袋,推过小车,做过苦力。在那段时间,刘伯坚读到了《资本论》《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在寻找救国,追求真知的道路上,他看到新的方向。他说:“欲使祖国富强,当从世界改革中求之。”

在欧洲的三年半,刘伯坚加入了周恩来、赵世炎等人发起组织的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改称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他主持印刷共青团旅欧支部的机关刊物《少年》《赤光》。1922年8月,刘伯坚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他说:“我的信仰一定不变了,为她奔走,为她奋斗,为她牺牲一切!”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叛变革命。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此时,冯玉祥对西北军中的共产党人则采取“礼送出境”的方式处理。刘伯坚也被礼送出境,但他撒下的革命火种在西北军中持久地影响着。

1928年,他受党组织派遣再次前往苏联学习军事,先后进入莫斯科军政大学和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并出席了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六大。

1930年下半年,刘伯坚回国,来到赣南闽西根据地,在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工作。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刘伯坚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并担任苏区工农红军学校政治部主任。

从1930年冬到1931年秋,红一方面军连续三次反“围剿”胜利。1931年11月底,第26路军中共秘密特别支部在南昌的接头关系被国民党破坏,蒋介石急电缉拿共产党人,但电文被参谋长、中共党员赵博生截获。他与中共秘密特别支部商讨应急办法,并向中央苏区军事委员会报告准备发动起义。

中央批准了第26路军的起义计划,刘伯坚参与领导指挥宁都起义。第26路军起义后,改编成红军第五军团,刘伯坚任政治部主任,他起草了红五军团的宣言。

“起来!不为地主资产阶级打仗,不替军阀争地盘作帝国主义的走狗打仗,而为中国真正独立与和平统一打仗。”

——《中国工农红军第五集团军

全体指挥员战斗员宣言》

1934年10月,红五军团成为中央红军长征路上的“铁流后卫”,而刘伯坚按照党的安排部署,已调离红五军团,任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义无反顾地负担起了掩护中央红军主力撤退的重任。

1935年3月4日,刘伯坚在江西塘村附近的鸭婆坑率部突围时,左腿中弹,弹尽被俘。在人生最后的17天里,他写下了《带镣行》《移狱》《狱中月夜》等诗作,为中国革命史留下了不朽的诗篇。

瓦雀生意何盎然,我为中国作楚囚。

夜雨阵阵过瓦檐,风送计可到梅关。

南国春事不须问,万里芳信无由传。

——刘伯坚《移狱》

这些诗作不是写在充溢着阳光的书斋里,而是写在黑暗的牢房里,写在腥风血雨的旧中国。

“弟被俘时就决定一死以殉主义并为中国民族解放流血”,“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一切听之而已”。

——刘伯坚狱中家书

最后的日子,刘伯坚每天被国民党宪兵押着,带着沉重的镣铐,绕道繁华街市去审讯地,如游街示众,刘伯坚从容缓步唱着《国际歌》,他当街告诉乡亲,红军已北上抗日!

1935年3月21日,他惨遭枪杀,年仅四十岁。

100年后,故乡的人民仍然怀念着这位从巴中大地走出去的革命者。

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

徐冠群工作室出品

纪录片《理想照耀中国》

东方卫视

7月13日 23:02

原标题:《《理想照耀中国》| 刘伯坚 :人生在世,务必有志。》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