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西班牙一周只上四天班,可能吗?
原创 看理想节目 看理想
最近,有关一周四天工作制的讨论重回公众视线。
据英国广播公司7月5日报道,冰岛的一周四天工作制试验取得了“压倒性的成功”(overwhelming success)。
该试验于2015到2019年间进行,共招募2500名工人参与,占冰岛工作人口的1%,涵盖了幼儿园、医院等超过100个场所。实验期间,劳工每周工作时数由40小时减少至35至36小时,且薪酬不变。
结果显示,几乎所有参与人员都感到压力减轻,且出现职业倦怠的风险更低,健康状况好转。
报告指出,企业通过采取更有效委派工作、减少会议次数和时间、缩短小休时间等等不同策略,可以在缩短工时的同时维持生产力。而且,员工上班时间缩短,在生产力不变的情况下,公司也能节省开支。
报告还指出,如医护行业等个别必须维持生产力的工种,也许会因为缩短工时而需要增聘员工,这会令冰岛政府每年增加42亿冰岛克朗(约2.2亿人民币)的开支,但该支出只占国家整体财政预算的一小部分,在冰岛实行一周四天工作制仍然利大于弊。
该项研究令当地各工会重新商讨工作制度,目前冰岛有86%的劳动人口在保持薪酬不变的情况下,转为更短的工时,或是拥有缩短工时的权利。
研究负责人威尔·斯特朗(Will Strong)表示,这是“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公共部门缩短每周工时的实验,从各方面来说都大获成功”,并且认为“公共部门率先推行更短工作周的时机已经成熟,而且其他政府也可以从中借鉴”。
这样的探索自然令世界这端的我们羡慕不已。其实除冰岛外,近年来有不少企业和政府都在研究减少工时、一周四天工作制的可行性。今天的文章,就从这些已经开始的研究入手,探讨我们与工作之间的另一种可能。
1.
每周工作几天?
没有什么东西应该一成不变
来源|放晴公园·《》
3月时,西班牙政府批准了左翼党派的提议,最早会在今年秋天开始试点一周四天工作制。
这个计划的倡导者认为,要迎合21世纪未来工作的模式,工作制度必须要转型。从全球经验来看,减少工作时间后,企业生产和效率都可以得到提高,而且还能改善员工们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平衡。
不裁员不降薪,那因为员工缩短工作时间带来的额外成本该怎么办呢?
西班牙政府决定负担这个成本。他们考虑向每家参与的公司提供25万欧元的政府补贴。截至4月给整个项目拨款了5000万欧元,差不多相当于3.9亿人民币。
当然,西班牙开始试行一周四天工作制的一个很大动力是希望能够解决国内居高不下的失业率。
在2020年年底,西班牙统计局公布的数据里,西班牙在第三季度的失业率达到了16.3%,全国失业人口达到了370万人之多。这个数值相当于中国兰州市的常住人口数。
不过也有不少西班牙的商会企业表示强烈反对一周四天工作制,因为他们觉得西班牙已经进入了自从内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不能再减少员工的工作时间,增加企业的雇佣成本了。
其实,全世界有很多企业都有尝试4天工作制,或者减少工作时间的计划。
比如说,2019年8月,微软日本决定每周的周五都放假,2300名员工在整整一个月里都能够享受一周三天假的体验。公司发现,用销售额来衡量的员工,他们的工作效率同比提高了39.9%,而且用电量减少了23.1%,打印量也减少了58.7%。
在新西兰,有一家叫Perpetual Guardian的公司也尝试了相同的做法,并发现员工的工作效率保持不变但是工作满意度大大提升了。联合利华在新西兰的公司也决定了在整个2021年采用1周4天工作制,来实验一下这样的做法是不是可行。
美国的一家招聘网站ZipRecruiter表示,现在发布在它们网站上的招聘信息,每1万个里面,有62个都会说自己公司一周只需要工作4天。这个数字是三年前的三倍。
中国社科院在2018年就发过研究报告,建议到2030年实现“做四休三”,每周工作4天,每天工作9小时。这样做,不仅可以减少企业水电消耗,还可以让员工有更多休息的时间用来阅读、休闲,做些短途旅游。
那么关于一周四天工作制究竟是不是真的有用,会有什么样的效果,现在还不能得出结论,毕竟也有失败的试验例子。
比如瑞典哥德堡市政府在一家养老院试行6小时工作制,虽然医护人员确实变得开心了,工作效率也更高了,但是养老院不得不招更多的人来轮班,导致人力成本飙升。
一周四天工作制当然并不是简简单单宣布一下,人们的工作效率就能跟着提升的。整个计划需要在工作方式、方法、理念等各个方面的不断改变来配合。
毕竟,我们都不希望见到有公司号称一周四天工作制,但其实把七天的工作量都压缩在了四天里让员工完成。
不过,也许我们可以期待一下试验的结果。有条件的公司也可以慢慢尝试,比如试验一个月每周都能休三天,或者是每个月有一周可以休三天等等。
因为没有什么东西应该一成不变。8小时工作制,还是一百三十多年前最先由芝加哥的工人们争取出来的。而一周五天工作制,也是一百多年前从福特汽车开始施行的。
2.
“全民基本收入”
不工作,也可以
来源|放晴公园·《》
虽然我们现在讨论着一周应该工作四天或者五天,但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会不会有一天我们甚至都不需要工作就可以满足衣食住行的需求?
这还真的不是天马行空。有一个概念叫:“全民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简称UBI。它指的是,未来人工智能可能带来大规模的失业,为了防止失业带来的社会不稳定,政府可以定期无条件向每个人支付一笔适当的资金。人们可以用这笔钱去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
有不少学者和业界的人都非常支持这一主张,比如伊隆·马斯克(Elon Mask),和2020年美国总统竞选的候选人之一杨安泽。还有一些国家或者地区,则干脆已经开始试行了这一方案。
比如,芬兰在2017年就开始实验“全民基本收入”的方案,到2018年结束。实验随机选择了2000名失业者作为对象。这些人的年龄跨度从25岁到58岁。政府每个月会向他们发放560欧元,相当于4300多人民币。没有任何的附加协议,即使找到工作,这笔收入也不会被减少或者取消。
那么实验结果如何?首先,每个月固定的收入改善了人们的心理状况,人们普遍对生活的满意度提升了,对未来的信心和整体幸福感也都增加了,压力、沮丧等情况也比对照组出现得更少。
其次,有了这份收入之后,有些人愿意去从事过去不想要做的低薪工作,还有人更有信心去追求和尝试实现自己的梦想了。
德国也要实验一个长达3年的基本收入计划。他们在2020年的时候,邀请了愿意参与的志愿者。这些志愿者们每个月可以获得1200欧元的生活津贴,相当于9000多元人民币。而这些参与者们需要在3年里填写7份线上问卷。虽然这项研究还没有得出结论,但结果非常值得期待。
基本收入是不是能真正解决人工智能带来的大规模失业问题,还有待检验。但是通过社会实验去研究和探索新的可能性,这件事情本身是充满希望的。
而且,它也在引导我们反思科技进步、劳动力过剩和社会稳定之间的关系。
3.
工作与我们的关系可以发生改变
来源|杨照·《》
许多不支持“全民基本收入”的人也许会认为,如果不工作一样可以领钱,而且工作的话,国家还要从个人的收入里抽出很大一部分成为税收,去补助不工作的人,那人为什么还要工作?
这是我们的理解和想象,其中包括了我们对于人性的一种假定,认为人性就是贪婪的。这样的假定,不一定是错的,但也不一定是对的。
从前文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探索正在一些国家进行,而且目前已经有了一些比较乐观的结果。
这样的社会安排有另外一种逻辑。这种逻辑是,在生产力解放之后,现有生产力和生产体系不需要那么多劳动者,所以可以只让愿意工作的人去工作。
劳动不再是一种为了要换来工资、用工资养活自己的手段。劳动转而变成了一种需求,人们主动想去工作,而不是被动的,因为没钱而去工作。
如果你认为有足够的钱可以吃饭、睡觉、租房子,有基本的条件把小孩养大就可以的话,政府可以提供。
如果你有多一点的要求,比如希望借由工作、借由创造,得到比较高的生命满足感、成就感;或者想要有一点积蓄,想住得更好一点,夏天去度假的时候多一点选择,那你也可以出于这样的动机去工作。这种情况下,工作是你自己的选择。
这样的社会允许人们从工作当中得到满足,用多重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工作。工作不再对每一个人都是一回事,我们跟工作之间会产生不同的关系。
有一些人被允许认为工作对自己无意义,可以选择不工作。但如果有人要在工作中去追求什么,那也可以在社会提供的基础之上,自己去选择、去精进。
也许我们低估了人性和社会制度改造的可能性。当然这样的改造,在当前的中国也许比较困难。
在英文里面有两个翻译好像一样,但其实非常不一样的词,一个是improbable,一个是 impossible。
这两个词都被译作不可能。但是improbable指的是依照现实条件,不太可能出现、不太可能发生。Impossible则是在逻辑上、在道理上绝对不可能出现。
有一种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称为possible but improbable,意味着这是从道理上面来看,有可能会发生的,但是从现实的条件看,它好像在各种不同的、具体的限制下,不太容易出现。
前文中讲到的对待劳动、对待工作的态度,在中国的当下现实不太可能实现,但这是improbable,而不是impossible,这是两回事。
人性有非常大的弹性,这种弹性是中立的,可以朝坏的方向被影响、被改造,当然也可以朝好的方向被影响、被改造,社会制度是很强大的改造力量。
*本文内容整理编辑自看理想App节目《放晴早安》第34期《四天工作制真的要来了?|0409》及《你好,马克思先生:资本论及其创造的世界》番外《有一天,我们可以自由地选择不工作》, 有删节修改,完整内容可至看理想App内收听。导语部分参考资料:《冰岛“四天工作周”绩效研究大获成功,这是否工作与生活之间的理想平衡》|Initium Media
配图:《重版出来》《我是布莱克》
原标题:《一周只上四天班,可能吗?》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