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关于美国民权运动,你不可错过的三部经典纪录片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风起云涌的时代。以马丁•路德•金发表著名的《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说为标志,该运动达到高潮。这场以非暴力抗争为主要手段的运动,对美国黑人政治地位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964、1965年,美国相继通过《民权法案》和《选举权法》,最终在法律上使黑人和其他有色人种获得公民权。下面介绍一些与美国民权运动有关的纪录片。
1、Eyes on the Prize (《民权之路》)
Eyes on the Prize是美国PBS 一系列关于美国民权运动的纪录片,直到现在都是民权运动的重要教材。全篇一共14集,分两季于1987年和1990年在PBS播出。
这一系列片的第一集是“Awakenings”(《公民觉醒》)。第一集中讲述了著名的艾米特案。艾米特·提尔是普通的黑人小男孩,1941年出生于芝加哥。1955年夏,艾米特跟表弟一同前往密西西比州蒙尼(money)镇的舅舅那里过暑假。一天,他去到一家白人开的杂货店买些糖果想分给他的小伙伴,从杂货店出来,艾米特得意地吹着口哨对白人女店员说了一句:“BYE-BYE BABY”。这句戏言也许在芝加哥没什么事,但在密西西比州可要了他的命。因为在这里,黑人连看一眼白人都不允许,更别说对白人女子说这么轻浮的话了。三天后夜里,白人女店员的丈夫和她兄弟找到艾米特舅舅家,把艾米特强行拖走了。第二天艾米特的舅舅向当地警局报案。可这些白人警察也是种族主义者,在他们看来,白人教训一下黑人甚至私刑处死都是可以默许的。
直到几天后,艾米特的尸体被人在河道的淤泥里发现了。整个人已经被打得不成人形,眼球被打出、舌头断裂、下体被阉割,最后只能根据他手上戴着的一枚戒指辨别出他的身份。艾米特的尸体被送回芝加哥。艾米特的母亲决定在儿子的葬礼上开棺让公众看看艾米特是怎么被凌虐的。她想控诉,在标榜自由民主的美国,居然还能发生这样的事。于是,全国的媒体都关注到这起令人发指的谋杀事件中。一个月后,疑犯布莱恩特和米兰姆被法庭以谋杀的罪名起诉。然而罔顾确凿的人证物证,一个全部由白人组成的陪审团以罪证不足为由,判定嫌疑人无罪,当庭开释。
女店员及其丈夫布莱恩特 米兰姆及其妻子然而几个月后,布莱恩特和米兰姆以4000美元的价格,把他们谋杀艾米特的真相卖给了杂志记者,甚至还津津乐道虐杀艾米特的各种细节。(因美国实行一罪不二罚的原则,即被告人在被宣判无罪以后不会因相同的罪行而受到第二次起诉。)
艾米特案在美国黑人中炸开了锅,此案成为开启美国民权运动的标志事件之一。此后全国的黑人和有良知的白人发起了轰轰烈烈的争取公民权的运动,直到1965年《选举权法案》(这项法案规定禁止以人头税、教育程度的测验等为障碍,剥夺少数人的选举权)通过,一代被侮辱和被损害的非洲裔美国人才赢得了自己的公民权。
纪录片第三集“铁窗何所惧”第三集中,美国人民继续为他们的权利而斗争。上世纪60年代初,美国南部仍实行严格的种族隔离,黑人在市中心的便餐厅只能叫外卖,而不能坐到柜台前享受任何服务,包括用餐喝咖啡停留等。格林斯博罗的四名学生开始挑战这万恶的制度,他们买了食品后坐在了预留给白人顾客的座位上,直到便餐厅关门。后来类似的抗议运动席卷全国,史称sit-in movement(入座行动)。持种族主义的白人视黑人这种行为是一种挑衅,于是就有人对静坐的学生暴力相向,但这些学生秉持非暴力的原则,坐在原地任由极端的白人对他们拳脚相加。
警察非但不逮捕施暴的匪徒,相反却以扰乱公共秩序等罪名把黑人学生投入监狱。但即便如此,学生们很好地组织起来,第一波学生被逮捕时,立刻会有第二第三波学生取而代之继续静坐示威。两个月里,全国有69个城市相继发起了入座行动,超过2000人被捕。不懈的抗争之下,最终便餐厅的种族隔离制度被取消。部分座椅在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中陈列2、《自由之夏》
非洲裔美国人在社会和法律层面遭受各种歧视。从立法、执法、到司法,一切似乎都与他们无关,他们不过是法律、甚至是一些恶法治理的对象。怎样才能摆脱这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地位呢?选票,只有选票。运动的发起者是著名的民权组织“学生非暴力协调委员会”(SNCC),他们把目标放在了密西西比州。密西西比堪称种族歧视最严重的南方州。虽然黑人的人口接近一半,但当时只有不足7%的黑人是选民。白人通过各种方式不让黑人成为选民,以维持他们对黑人的种族歧视和压迫。除了政治和经济上的压迫,还有种族主义的三K党实施各种恐怖活动。1963年冬,转机出现了。当时密西西比州的格林伍德市的市民委员会为打压黑人,向黑人关闭所有商业圈,还取消了对贫困农村地区的冬季食物配给。迪克·格雷戈里是那时一流的喜剧演员,他包了架飞机满载14000磅食品飞抵密西西比州的格林伍德向灾民发放。这一也许是作秀的行动得到了全国媒体的关注。SNCC受此启发,认为只有让全国甚至全世界都来关注密西西比州的种族关系,他们的工作才会更有成效。于是他们决定面向全国,尤其是在白人学生中招募志愿者前往密西西比改善黑人的民权状况,这就是密西西比“自由之夏”运动。这一号召立刻得到了成千上万名学生的响应。他们很多都是出身在北方养尊处优的白人学生,但现在却为了跟他们八竿子打不着的黑人兄弟的自由加入到这一运动中来。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一句话:“在还有人被奴役、没有获得自由之前,没有人是自由的”。片中,还有一位白人志愿者说道:“这么多年过去了,或许我的所为帮到了一些黑人朋友,但我从不曾怀疑,自由之夏运动最受益的人其实是我自已”。然而一切在南方的白人看来,就没有那么美好了。他们视种族隔离制度为自己文化和制度的传承,视这些北方来的志愿者是对密西西比的入侵,视来自联邦的民权法令是悍然干涉他们的内政。于是他们增加警力购买装备,要打响这场捍卫自己文化和社会的战争。除此之外,这些南方文化上的保守派,还“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猜度国人”。来听一下白人的市民委员会成员是怎么说的吧:“这些进入密西西比州的白人女子,她们称自己为白人,我则更愿意叫她们为浅毛老鼠。她们竟然住在睡在黑人的家里。还告诉我说,他们没发生性关系,鬼才信呢!”自由之夏运动还没正式开始即传来噩耗。一只由两名白人义工和一位密西西比州本地黑人组成的先遣队在密西西比州的费城镇失踪。直到两个月后他们的尸体才被找到。原来他们一进入密西西比州就被警察扣住后交给了三K党,被凌迟处死了。残害他们的凶手,直到2005年才被定罪。当然并不是所有南方的白人都是坏人。芭芭拉·内夫是1963年的密西西比小姐。她的家人出于好心,邀请白人志愿者来家里坐坐,了解一下情况,消除隔阂。但他们竟接到邻居的威胁电话,芭芭拉的父亲还被老板辞退了。在外巡游的芭芭拉有家难回,因为联邦调查局跟她说,有人会向她家里投炸弹,内夫一家在敌视的社区再也呆不下去,最终被迫搬离密西西比州。自由之夏除了鼓励黑人居民进行选民注册外,另一大贡献就是自由学校。白人设置文化水平测试,拒绝给予黑人选民的资格,但在教育上,他们也在蓄意打压黑人。黑人学校的师资、硬件极差(还好意思称“隔离但平等”),没有公民课,没有黑人的历史文学课,只教你怎么尊敬白人,怎么遵守吉姆·克劳法(种族歧视法)。而在自由学校,志愿者给黑人小孩打开了一扇窗,让他们接触到了外面的世界,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夏季,但他们却在小朋友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靠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改变自己族群的命运。下图中左侧的小朋友后来从密西西比乡间走出,成为了一位博士。
后来,林登·约翰逊签署了《选举权法案》,全国不得再以人头税、文化水平测试为由,为任何种族的公民设置选举障碍。至1965年底,密西西比州超过60%的黑人都去登记了选民。如今,密西西比州民选出的有色人种的官员是全国最多的。所以,权利和自由不会从天而降,也不会是任何人的恩赐,你必须自己去争取!
3、《自由乘客》(Freedom Riders)
《自由乘客》是PBS 2011年出的一部讲述1961年“自由乘车”运动的纪录片。导演:斯坦利·尼尔森“自由乘车”运动的背景是,美国南部种族歧视严重,最高法院虽然宣布洲际交通间的种族隔离法违宪,但南部各州仍拒绝在州际交通间实施种族融合计划,依旧在候车室洗手间、餐厅、汽车和火车座位上实行种族隔离。
民权组织“种族平等大会”在全国招募志愿者,他们想从华盛顿坐州际公交车深入南部,以检视公交车站旅店洗手间的种族融合情况。最初的13名自由乘客(7个黑人 6个白人)分成两组,分别乘坐灰狗公司和小径公司的客车,途经弗吉尼亚州、南北卡罗莱纳州乔治亚州阿拉巴马州和密西西比州,最终到达新奥尔良。1961年5月15日星期天,当灰狗公司的客车载着自由乘客进入安尼斯顿站时,一群白人包围了客车。他们打碎车窗,猛刺轮胎,还尖叫道:“让我们杀了这些黑鬼还有这些亲黑者。”当车离开安尼斯顿站后,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来回扭摆,不让自由乘客们的客车超越。由于在车站被刺,客车车胎瘪了。一伙暴徒围困了抛锚的车,他们还把一枚炸弹扔进车引爆。此时,自由乘客尚在车内,暴徒堵住车门,不让他们逃生。当他们觉得大火快引发油箱爆炸后才退却,自由乘客这才得空逃离早已熊熊燃烧的客车。接下来暴徒开始攻击自由乘客,直到高速公路上的巡警驱散他们。
灰狗公司的客车在阿拉巴马州安尼斯顿郊外烧毁,小径公司的客车则继续驶往伯明翰,他们对灰狗公司客车的遭遇一无所知。伯明翰警察局局长“公牛康纳尔”是全美国最恶名昭彰的种族主义者。康纳尔与三k党徒约定,在警察前来驱散他们前,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在汽车站袭击自由乘客。运动的组织人者之一的詹姆斯·派克被严重打伤。首次自由乘车运动结束,但来自田纳西州纳什维尔市的学生准备前赴后继。他们挑选了10位学生分成两组继续旅程,但当第一批自由乘客抵达伯明翰走进白人专属的候车厅时,“公牛康纳尔“立即逮捕了他们,5月18日午夜,康纳尔把自由乘客带出监狱载到州边境一个火车站让他们坐火车回家,但自由乘客们第二天又回到伯明翰市与纳什维尔来的第二组人马汇合。他们被困在车站,因为客车司机拒不出工。最终在司法部长罗伯特·肯尼迪的斡旋下,客车公司才勉强出车,阿拉巴马州的州长帕特森也答应出动警察保护自由乘客的安全。但当客车到达蒙哥马利市车站时,警察和直升机撤走了,等待他们的是一群暴徒。吉姆·茨威格是这组自由乘客中唯一的白人,1961年5月20日,他在蒙哥马利市车站被打得满身是血,掉了七颗牙齿。1961年5月23日,民权领袖在蒙哥马利市举行新闻发布会,他们宣布自由乘车运动仍将继续。最前方是约翰·刘易斯,他参加过纳什维尔的静坐抗议,1965年塞尔玛的佩图斯大桥上也出现过他的身影。1961年5月24日,当公车驶抵密西西比州杰克逊市后,自由乘客下车走进白人候车室。杰克逊市警长遂逮捕了他们,并把自由乘客送至臭名昭著的帕其门监狱(劳改农场)。但来自全国各地更多自由乘客决定以身试法,誓言要填满帕其门监狱,以支援自由乘车运动。此后的三个月里,超过60次自由乘车运动在南部进行,接近450名示威者参与,超过300人被逮捕。1961年9月,迫于肯尼迪兄弟的压力,州际商业委员会发出强制命令:乘客可以在州际长途汽车和火车上坐在他们想坐的位置;“白人”、“黑人”的牌子在终点站被摘除;种族隔离的饮水机、厕所、候车室被合并;午餐柜台开始对所有顾客服务,无论他们的种族。自由乘车运动不仅为有色人种赢来了他们应有的权利,也让更多美国人关注到南部非洲裔人民的处境,它亦成为民权运动中的标志性事件。
PBS14集纪录片《民权之路》中的第3集“铁窗何所惧”中,亦有自由乘车运动的内容。-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