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社论】中国投融资机制改革破冰
上次注资国有商业银行是为了修复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而且“只准成功,不许失败”;此次注资三家政策银行,则更多是出于完善中国投融资体系的考虑。
中国银行体系内实际上存在两类投融资模式:一类是以五大商业银行为首的投融资体系;另一类则是三家政策性银行构成的投融资体系。在近82万亿信贷余额中,三家政策银行占比15%;在170多万亿的银行体系总资产中,三家政策性银行占比接近10%;在41万亿的银行间市场的债券余额中,三家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占到四分之一。另外,截至2014年,三家政策银行的实收资本合计为3317亿人民币。由此来看,本次7000亿的注资之后,三家政策性银行必将发生深刻的变化,投融资体系相应也将发生变化,影响必将是长期和深远的。
影响一,进一步完善财政融资、信贷融资、证券融资的投融资体系。与商业银行的股东利益最大化不同,政策性银行的目标更多是实现政府的宏观意图。例如,以开放金融和贸易融资增信为主的政策银行在“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中,有着“集中大额长期”先天的优势,能够更好地与丝路基金、亚投行配合,进而调动更多的内外金融资源支持“走出去”战略。
影响二,进一步完善中国债券市场,使之成为市场基准利率的形成之所。目前债券市场基本是政府债券、金融债、实体企业债券三分天下的格局,未来伴随着地方债务置换、政策性银行注资之后其债券发行增加,债券市场格局很可能变成政府债、政策性金融债、市政债、实体企业债四分天下的格局,相应债券市场逐渐成为信用等级高的批发市场,由此可能成为未来市场基准利率的产生之所,进而对利率市场化完成之后的信贷市场利率产生引导作用。
影响三,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2014年11月份至今,央行累计三次降息,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相应下降了0.7%,其中主要因素就是信贷融资成本降低,而伴随政策性银行注资,三家政策银行将承担更多国家中长期投融资,为更追求市场化目标的商业银行和实体经济腾挪出更多空间。
但是,政策性银行注资之后,能否第二次实现“只准成功,不许失败”的初衷呢?除了出钱,还要从体制机制入手,处理好政府资源和市场机制、长期投资和短期收益、政策金融和商业金融等多个关系,保证在两类金融的竞争合作之下,提高整体投融资效率。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