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张承惠:财政仍需努力,货币还要宽松
主题:战略新兴产业新动力与国企混改投融资机遇
时间:2015年7月10日
主办: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与兴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联合举办
【编者按】
去年11月以来,中国央行4次降息、3次降准,执行宽松稳健的货币政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张承惠认为,在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之下,总体上货币政策还是存在着一定调整空间。
张承惠认为,从现在中央银行的操作来看,特别是这次为了救市,已经无限制地提供流动性,为券商提供流动性,通过政策支持大股东,支持上市公司主要的持股人回购股份,支持国有企业增持,至少是不减持股份,从种种因素来看,今年下半年总体上货币环境还是比较宽松的环境。
以下是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对张承惠发言内容的摘录:
银行不良率大幅增加
今天主要是讲讲金融形势。因6月份的数据还没出来,主要讲一讲1-5月份的数据。
第一,1-5月份货币信贷总体情况。看一下货币供应量,M2的增长是明显低于预期的,5月份是10.8%,比今年年初的目标低了,比去年同期增速降了2.6个百分点,整体上货币供应量的速度是下来了。
狭义的货币供应量增速M1也是降低的,5月份的数字比4月份还好一些,基本上还是处于历史的低位,有几个低谷,那是危机时期的特殊情况。
社会融资总量,1-5月份累计将近7万亿,同比少增了1.64万亿。5月当月社会融资总量扭转了连续3个月的下行态势,比上月增加1600亿,但是仍低于3月的总量。
银行信贷,1-5月份新增5.28万亿,同比多增6206亿元,还要看全社会融资总量的指标,全社会融资总量是少增的,尽管贷款是新增的,银行信贷新增了,但是信托贷款、委托贷款、外币的贷款、未贴现票据都大幅度减少,这几项合计减少1.38万亿,尽管贷款有所增加,但是社会融资总量仍然是减少。
造成货币供给和信贷减缓的主要因素还是经济下行,经济下行压力带来了企业借贷的需求不足,借贷和未来中长期的投资需求不足。
还有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银行慎贷,由于资产的风险在不断的暴露,对放贷是非常谨慎的。
对于这次股市的暴涨,刚才说到了杠杆的作用,监管部门在一定程度上也默许了,或者是纵容了银行在制造股市泡沫中发挥巨大的作用,这里面一个背景,就是因为实体经济不景气,银行不敢贷、不肯贷、不愿意贷,银行资金往哪儿去呢?当然到最有吸引力的市场上去,看上去最安全、又最能赚钱的市场。
人民银行近期有一个对银行家和企业家的调查报告,我们可以看到,在二季度,企业景气指数比一季度下降了一个百分点,而且是历史的最低值,企业经营状况恶化是比较严重的,最近的信息,企业的利润情况有所好转,6月份的数字还没有出来,我们看不到,但是一季度的情况是不乐观的。
从银行的盈利指数,银行业的景气指数来看,都比一季度有大幅度下降,创下历史新低。
从银行角度来看,影响银行盈利主要原因,一是企业贷款需求不足,二是银行不良贷款大幅增加,这个和前几年银行的行为是有关系的,前几年商业银行都喜欢垒大户,喜欢挑大项目、大企业,一旦大项目、大企业有几家一出问题,立刻快速增加它的不良资产。
从不良率可以看到,从2012年四季度不到1%在逐步反弹,银监会以前一直坚持银行要双降,从2013年开始银监会不说了,因为确实出现了反弹。
今年一季度达到了1.39%,二季度的数字还没有出来,估计肯定还是比1.39%要高的,从一些典型的、局部的调研可以看到,银行的不良率都是在增加的,而且这个不良率还有相当一部分被盖住了,我们看到有一部分,或者说我们听到的有一些大银行的支行的不良率甚至达到5%-8%,如果一个地区的支行普遍经营状况不好,我们不太相信总行不良率是它显示的那么低的水平,如果真实水平是百分之一点多的话,还是非常良好的状态,在国际水平,不良率2%-3%还是很正常的,我们现在还处于领先的水平上,当然这个前提是如果数据是真实的。
对于银行来说,中央银行的几次降息,以及利率市场化,还有近期的两批债务置换,地方政府债务置换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比较大的利润损失,至少是三个点的利润损失,地方政府这个做法是挺有意思的,基本上是强制商业银行一定要把地方政府的债务置换掉,基本上是哪个银行的贷款就置换成债券,按照贷款的同比例,或者是同等的数量进行置换。
商业银行不贷也不行,我问过一个地级市的财政局长有没有商业银行不贷的,他说工农中建都肯贷,但是个别的城市商业银行不肯贷,如果不贷它们以后就不能在这个地区开展业务,最后他们都乖乖就范了。
这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是构成实际利益损失的,因为债券置换的本意就是要降低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前期银行贷款的利率一般都是6%-8%之间,现在债务的成本比这个低三个百分点左右。
金融与实体经济进一步脱节
2015年以来,金融和实体经济脱节的情况在进一步加重。
首先,融资难。2015年以来尽管中央银行多次降准、降息,而且商业银行的操作准备金率也在上升,商业银行的资金是非常富余的,尽管商业银行有钱,但实体经济融资难的困境并没有得到缓解,有些地方反映甚至更加严重。
我上个月到一个地级市,到东南发达地区的一个地级市去调研,当地的金融办主任跟我说,他去调研了一个创新型园区,这个园区有90家中小企业,大概一年的产值是七个亿,给政府创造1500万的税收。但是这90家中小企业里面,只有两家企业从商业银行获得了借贷,绝大多数借贷都是亲朋好友,自有资金,或者是民间借贷。从全市情况来看,有工商执照的是11万家中小企业,加上个体户30万家,一共是40多万家,但是能够得到银行贷款卡的比重只有30%多一点,特别重要的是,即便有了银行贷款卡,银行也不一定给你贷款。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有些银行近期已经不再开发新客户,只做存量客户的挖潜,现在银行内部流传一个口号,宁可少发展,也不要不良,因为一发展,有可能对不良带来一些影响,所以有些银行到期收回贷款以后就不再续贷,这个情况已经反映到了实体经济,导致部分企业的资金链断裂。
前期我关于这个问题刚给国务院写了一个报告,有一个山东的例子,这个企业经营状况还是非常好的,由于银行逼着它还贷,而且它当初续借的时候,支行行长是有承诺的,由于种种原因,这个承诺没有兑现,被迫前后一共还掉了5000万的贷款,占他全部贷款的50%,有1个亿的贷款,这个企业最终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倒闭。
现在这种情况是相当普遍的,大家调侃说,银行历来不会“雪中送炭”的,只会“锦上添花”。而且说现在的情况是“火上浇油”,这方面更擅长,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再看一下融资贵的问题,从人民银行一季度的数字看,基本利率上浮的占比是在上升的,尽管近期中央银行基本利率不断地下调,从2011年6月以来,尽管有波动,几乎都是处于很高的水平上,70%以上的贷款利率是上浮的。浮的比重大体上在10%左右。基准利率的占比还在下降,上浮的这一块儿比重一直维持在高位上。
再看一下正规金融机构和民间金融机构利率的比较。2013年下半年到今年的一季度,6个月到一年期贷款的基准利率是从6%降到了5.1%,当然6月份又降了,因为我没有其他的数字比较,只能还用一季度的数字,下降了0.9个百分点,而一年期贷款的基础利率下降了0.66个百分点,什么叫基础利率?是商业银行对最优质客户的贷款率,这个基础利率下降了0.66个百分点,而商业金融机构,商业银行的平均贷款利率下降了0.5个百分点,这个幅度都比基础利率下降的幅度要低。
但是我们看P2P,民间借贷,温州的民间借贷利率下降0.72个百分点,尽管下降的幅度不大,但也明显高于正规金融机构,P2P的网贷利率下降得比较明显,下降10.99个百分点。从事实可以看到,正规金融机构对中央银行降息的反应是不如民间机构的。
资本市场钱到哪儿去了?今年资本市场火爆,到目前为止,中国资本市场牛市走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
在2014年的1-5月份,股票融资1719亿元,债券融资10326亿元,合计12000亿,而在2015年1-5月累计,股票融资是增加了,因为股市火爆,但是增加也有限,同比增加1169亿,债券融资是减少了,因为股市火了,大家都不买债券了,这一点是可以理解的,企业发行债券的条件恶化,企业也不太愿意发行债券,更愿意选择股票。
在这种情况下,债券是减少了3398亿元,在股市这么火的情况下,合计减少2229亿元。因为有一些民间配资的钱是很难统计的,据说进入股市的钱,有四到五万亿,把股指炒得这么高,但是实体经济获得的融资只有2000多亿,这个反差很大。
还有一个问题,实际利率是上升的,这个和PPI的上升是密切相关的,对企业来说,我们觉得,由于中国企业,制造业比工业的口径要大,工业的利润一季度是下降的,如果按照现在的债务水平和贷款平均利率来测算的话,今年工业企业需要支付5万亿,2014年全年的工业企业利润是不到6.5万亿,这个利润是税后的,不能简单地说利润都支付银行利息了,这是抵扣了利息财务成本以后的利润,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比较,整体利润才这么大,但是它的利息成本何其之高。
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总体上还是稳健的货币政策,当然中国稳健的货币政策和国外中性的概念是不一样的,我们稳健的幅度比中性的幅度要宽。现在对于货币政策的走向,其实在最近几个月,一直有很多争议和讨论,有一派观点认为,为了支持经济增长,而且我们现在通胀水平比较低,6月份通胀水平出来了,是1.4%,比5月份的1.2%有反弹,但是总体上还是比较低的水平,加上考虑到企业的融资成本,还有地方债务置换等等因素,货币政策还需要松一点。
也有一派意见认为,货币政策由于传导机制不畅,再松也难以进入实体经济。这个问题确实是存在的,我前面跟大家说的已经反映出来传导机制的问题。所以货币政策要谨慎,更多的需要财政政策发力。
现实情况可以看到,这个争议是几个月以来的争议,但是最近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其实货币是松的。我原来倾向于财政还要再努力,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现在大家说不积极,要让它变得积极起来。但是财政这一块儿受到财政收入下滑的制约,有些地方是增速下滑,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负增长,这是受收入限制的。
而货币我感觉还需要适度放松,这是我这半年以来的观点。其中一个原因,可以看中国的基础货币投放的渠道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大家也知道,从2001年中国入市以后,大体上从2002年到2003年开始,我们的外贸、出口就出现了飞速增长,年均增长率在20%多。今年据说能达到6%就很不错了。这么高速的出口增长率,而且有非常大的贸易顺差,因此,中央银行花了很大的力气,要回收巨额的贸易顺差所引进来的外汇,需要通过回购外汇来回收过度的流动性,体现在外汇占款上,外汇占款在2015年1-5月份,负增长1500亿元,从2011年以后,基本上外汇占款的增速在下来,这意味着中国政府投放基础货币的渠道,不能再通过外汇占款投放了。
怎么办呢?就需要通过降准,而且中国目前的存款准备金率仍然是偏高的,几次降准之后,大体上还有16%-18%左右,这么高的存款准备金率,大多数国家是没有的。我一直主张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要降准。
再看一看国际环境,从国际环境来看,国际利率上升的概率是比较低的。去年就在说,美国今年上半年以前应该是加息的,但是现在看起来,延缓了加息的步伐,尽管经济复苏的情况还是不错的,一季度的GDP有一个回落,但是二季度的情况又挺好,而且它失业率6月份只有5.3%,是相对很低的水平。
我们可以看到美国还是相当谨慎的,今年年底可能是要加息的,但是加息的力度不会很大,而且加息的频率不会很高。欧元区,持续量化宽松,基准利率在2017年底之前都会维持在历史低位上。日本的情况也是一样。
在这种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之下,总体上货币政策还是存在着一定调整空间的。无论是从稳增长的角度,调结构的角度,还是从化解财政金融风险的角度,以及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现在还有若干个区域战略,比如说京津冀的战略、珠三角、长三角这些战略,恐怕是需要一定的比较宽松的货币政策。还有一点,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从国际经验来看,在早期阶段都需要有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
从现在中央银行的操作来看,特别是这次为了救市,已经无限制提供流动性,为券商提供流动性,通过政策支持大股东,支持上市公司主要持股人回购股份,支持国有企业增持,至少是不减持股份,从种种因素来看,我觉得今年下半年总体上货币环境还是比较宽松的。当然,我们还得看CPI,CPI在6月份出现了反弹,PPI现在还是在负增长,而且比上个月又低了0.2个百分点,这种情况下,只要通货膨胀,不会出现比较大的反弹,我觉得比较宽松的态势不大会出现趋势性的逆转。
(本文根据主办方提供的速记整理,未经主讲人审订)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