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党史天天读】陈松年:陈独秀三子,为两个哥哥料理后事,陪父亲走过人生后几年

2021-07-10 18:1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1953年,毛主席到安庆视察。在此期间,毛主席和同行人谈起了安庆的历史,并提到了当地的一位历史名人,随即询问:“他的后代生活得如何?”

工作人员回答说:“孩子较多,生活困苦,为了供养孩子读书,还卖掉了房子。”

毛主席听后,陷入了沉思,随后说道:“生活困难,地方政府要给出一定的补助,他们是烈士的后代,要以烈士的标准来对待。”

在毛主席的特批下,当地政府给予这位“名人之后”每个月30元的补助,并且为他安排了工作。

而这位被毛主席特殊关照的烈士家属,就是陈独秀的第三个儿子----陈松年。

陈独秀

虽然陈松年没有像哥哥陈延年和陈乔年那样,走上革命的道路,但是他的一生也很坎坷,可以说是一部血泪史。

1910年,陈松年出生在安庆老家,只不过他出生时,父亲陈独秀和母亲高大众已经结束了夫妻关系,而且那会父亲整日在外忙着革命,根本没有回过老家。

幼年时的陈松年,一直跟着母亲和祖母生活,在他的世界里“父亲”的角色是缺失的。虽然没有见过父亲,但他内心里很渴望父爱,心灵上一直有一个无法弥合的缺口。

陈松年3岁那年,祖父陈昔凡因病去世,还没来得及出殡,家里就来了一群“不速之客”,他们是奉袁志凯之命来追捕陈独秀等一批知识分子的,并声称要斩草除根。

在他们到来之前,陈延年、陈乔年听说官兵要来抓人,赶紧翻墙逃跑,陈松年也跟着两个哥哥要逃,可是他年纪太小,翻墙时竟然掉到了邻居家的水盆里。

陈家在当地乐善好施,待人热情厚道,和邻居的关系非常亲密。所以当邻居家的女主人看到掉在水盆里的松年时,心生一计,佯装成这是自己的孩子,赶紧挽起衣袖给松年洗澡。

就这样,陈松年才逃过了一劫。不然落入官兵手中,后果不堪设想。没有抓到人的官兵自然不肯空手而归,就顺手抢走了陈家珍藏的一批字画。

后来年长自己十几岁的两个哥哥,先后走出家门去北京、上海读书,最后还走出了国门,赴法留学。

陈延年

相比两个哥哥,陈松年并没有那么幸运,他没有得到父亲的“特殊照顾”,也没有外出求学的机会,仅在大学读过书,后来因为时局等原因,又中途辍学了。

不过陈松年和哥哥们一样,非常的能吃苦,辍学后就也会坚持读书,又因为家学的渊源,所以文化修养还不错。

小时候的陈松年,经常幻想着父亲是什么样,想着以后见到父亲要说什么,可这一刻他等得太久了。

陈松年第一次见到父亲,是在20世纪30年代,当时陈独秀被国民党关进了南京监狱,母亲带着他从老家来探监。

见到父亲那一刻,陈松年忍不住落下了眼泪,那泪水里有自己的心里的委屈,也有对父亲的心疼。

其实陈独秀内心很疼爱孩子,但他表现得却很严格,见到松年落泪,他心里也很难过,但嘴上却说:“哭什么哭,男子汉大丈夫流血不流泪,哭是一种没有出息的表现。”

如果说童年缺失父爱,给陈松年的人生多了一抹灰色,那接下来发生的一系列变故,则差点击垮他,那就是两个哥哥和姐姐的相继去世。

1927年,大哥陈延年在上海被捕,因威武不屈,宁死不跪,被敌人乱刀砍死。得知噩耗后,陈松年犹如被人当头打了一棒,几乎晕厥过去。

之后他和姐姐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来到了上海,为哥哥延年处理后事,当时国民党下令,不准收尸。松年和姐姐只能在哥哥就义的地方点上几根蜡烛,烧上几炷香和一点纸,随后伏地痛哭一场。

陈延年剧照

而就在大哥牺牲的第二年,又传来二哥陈乔年在上海被害的噩耗,陈松年和姐姐几乎处在了崩溃的边缘。随后他们又奔赴上海为二哥料理后事,敌人仍然不让收尸,看到倒在血泊中的乔年,姐弟二人心中的痛 苦,难以用言语来形容。

延年和乔年的接连去世,让姐姐高玉莹受到了严重的刺激,她一病不起,最终吐血而亡,年仅28岁。

至此,高大众为陈独秀所生的四个孩子,只剩下陈松年一人了。短短两年,失去了三位亲人,这对陈松年而言,是多么的残忍。

陈乔年

之后的日子,陈松年作为整个家唯一的“男丁”,侍奉祖母、母亲,但他内心的痛苦却不曾减少,每当想起哥哥和姐姐,他都觉得心如撕裂般疼痛。

虽然没有走上革命道路,但陈松年的人生也是动荡不安的。1938年,陈松年28岁,这一年日军即将要攻占安庆。

眼看敌人要打到家门口了,陈松年赶紧将家中财产转移到乡下,藏在陈家的祠堂里。虽然藏得足够隐蔽,但依然没有躲开敌人的魔爪,最终所有家产被洗劫一空。

看着空空的祠堂,陈松年的心里升起一股悲凉感,而作为普通人的他,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祈祷万恶的敌人早日被赶出中国。

就在日本攻占安庆时,陈独秀和第三任妻子潘兰珍正生活在四川江津,日子过得很贫困。为了躲避战火,陈松年夫妇带着母女和一岁的女儿来投靠父亲。

在江津,一家人生活得很艰难,唯一的收入就是陈松年夫妇教书所得的一点微薄薪资。虽然物质上并不富裕,但一家人在一起,还是很幸福的。

陈松年是一个大孝子,虽然生活困苦,可是依然尽力地侍奉奶奶,陪伴父亲,对和自己年龄相仿的继母,他也非常尊重。或许小时候太缺爱,所以陈松年很珍惜家人在一起的时光,尤为满足的是可以和父亲天天见面。

对于陈独秀而言,儿子一家的到来,也给他凄苦的生活平添了不少快乐。人到晚年,身上的菱角已经被磨平,能够享受儿孙承欢膝下的时光,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陈独秀剧照

只可惜这样的日子,陈松年只拥有了四年,先是祖母去世,接着在1942年,父亲陈独秀也与世长辞了。

此时恰逢战乱,陈松年只能将父亲和祖母安葬在江津,一直到抗争胜利,陈松年才想尽办法将他们的灵柩运回安庆,总算是落叶归根了。

1949年,新中国终于成立了。想象一下,如果两个哥哥、姐姐、父母亲都健在,这将是何等庞大的一个家族,而如今仅剩下陈松年一家。

回望解放前,陈松年经历了太多的不幸,但他都选择独自舔舐伤口,将那些悲痛深埋心底。但其实解放后他的生活依然不乐观。

左二:陈松年

陈松年和妻子共养育一男三女,虽然夫妻二人很努力去工作,但家境依然很贫困。懂事的女儿们见父母太辛苦,主动提出放弃读书,帮父母减轻负担。

但这个想法却遭到了陈松年夫妇的反对,陈家世代书香,不能让这个家风就此中断。陈松年的妻子坚定地对女儿们说:“你们只管好好读书,就算砸锅卖铁,我们也会供你们读书。”

父母如此说,也是如此做的。

从此后,为了让儿女们安心读书,陈松年夫妇更加拼命了,他们去窑厂抬土、去铁路上修路、回到家还糊火柴盒。

然而,过度的劳累却压垮了陈松年妻子的身体,最终没能看到儿女成才,她就撒手人寰了。命苦的陈松年,又经历了中年丧妻之痛。

妻子的离去,让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为了供养子女读书,陈松年甚至卖掉了房产,但一家人的日子依然不好过。

一直到1953年,毛主席去安庆视察后,陈松年家的境况才有所好转。那年,毛主席到了安庆,从工作人员口中得知,陈松年一家人的日子不好过,于是让当地政府每个月补贴30元。从此后,陈松年坎坷的生活才有所改善。

晚年的陈松年谈起这“30”补助时,依然感恩地说:“当时的我,真心感谢毛主席,并不仅仅是因为钱的缘故,更是因为毛主席给我和全家人应有的地位,也多亏这每月30元的补助,我家里的四个孩子,有三个上了大学,这笔钱帮我解决了很大的困难。”

毛主席不但让政府发放补贴,还让他们给陈松年安排了工作,这份恩情陈松年感激不尽。后来的陈松年,被安排在省文史馆工作,子女们也都成为了栋梁,他自己也过上了安稳的日子,但他心里从未忘记过父亲和失去的亲人们。

1976年时,陈松年已经年过七旬,他拄着拐杖,步行10余里来给父亲扫墓,告慰父亲在天之灵。此后每一年,陈松年都会来一次,每次到了那,就会跟父亲讲讲如今的太平生活。

1990年,陈松年因病去世,终年80岁。此时距离大哥延年去世已63年,距离二哥乔年去世已经62年了。

唯一欣慰的是,陈松年替两个哥哥,看到了太平盛世,于哥哥们而言,这就够了…..

来源:党史教育

出 品:锡林郭勒盟公安局政治部新闻宣传科

邮 箱:pinganximeng@163.com

编 辑:王雨薇 刘洋

原标题:《【党史天天读】陈松年:陈独秀三子,为两个哥哥料理后事,陪父亲走过人生后几年》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