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央行降准0.5个百分点,央媒:适时降准更好支持实体经济
7月9日,年内首次降准落地。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1年7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将释放长期资金约1万亿元。
此次降准既在预期之中,又在意料之外。预期之中是因为,7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已对此次降准进行“预告”,提出“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意料之外则是因为,在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涨幅仍然较大、年内反复强调稳健基调的背景下,仍然全面降准投放万亿元长期资金。
实际上,此时降准既有空间,也有必要。数据显示,6月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涨幅和5月份相比略有回落。市场普遍预期,PPI年内峰值已过,年内通胀总体可控且不会掣肘货币政策,这为降准打开了空间。同时,在此次降准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仍处于合理水平。
实体经济亟需金融支持,使得此次降准尤为必要。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处于持续恢复过程中,但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使得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承压。因此,亟需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稳定市场微观主体的预期。
当前,贷款仍是企业融资的主要来源之一。然而,银行业金融机构面临负债成本高企的问题,“不敢贷、不能贷、不愿贷”情况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在此时实施全面降准,能够为银行提供较多长期、稳定的低成本资金,有助于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为企业生产经营和经济平稳运行创造适宜的利率水平。
但降准并不代表货币政策转向。稳健与降准二者并不矛盾,稳健也不代表货币政策“按兵不动”。2020年,为应对疫情,央行加大金融政策支持力度,5月以后就逐渐转为常态,今年上半年已经基本回到疫情前的常态。此次降准是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后的常规操作,释放的一部分资金将被金融机构用于归还到期的MLF(中期借贷便利),还有一部分资金被金融机构用于弥补7月中下旬税期高峰带来的流动性缺口,增加金融机构的长期资金占比。从总体看,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仍将保持基本稳定,稳健货币政策的取向也没有改变。
从国际层面看,在美联储发出货币政策转向信号的背景下,中国货币政策仍然保持定力、不跟随操作,而是坚持正常货币政策,以我为主。此时根据国内实体经济的需要进行适度调整,有助于我国经济在内外压力并存的复杂背景下,在稳增长、控通胀、防风险和促改革之间谋求动态平衡。
接下来,我国仍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稳字当头,不搞大水漫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搞好跨周期设计,支持中小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此次降准也有望与前期减费让利等一系列支持措施叠加产生累积效应,有效引导小微企业信贷综合成本稳中有降,为下半年实体经济恢复和发展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