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北京市规划委:通州行政副中心建设绝非大规模“造城行动”

朱竞若、余荣华/人民日报 微信公号
2015-07-14 21:11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北京市规划委主任黄艳首先跟记者强调的是,通州建行政副中心,绝对不是大规模的“造城行动”。 东方IC 资料

北京通州的定位,从城市副中心,到行政副中心,两个字的微妙改变,引起了媒体极大的兴趣。最近,网上原创和转载的各类分析、猜测、信息汇总式的文章、贴子,超过130万篇。

那么,通州的情况究竟怎样了呢?如何定位?怎么建设?针对各界十分关心的问题,记者采访了北京市规划委有关负责同志,请他们做一个更接近事实原貌的解读。

北京市为何要建副中心?

北京市规划委主任黄艳首先跟记者强调的是,通州建行政副中心,绝对不是大规模的“造城行动”,这次规划的优化调整,有一个要求叫“减量提质”,还有三把尺子: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严格划定城市增长边界,严格生态保护红线。

据介绍,北京市行政副中心的规划建设,主要发挥两大作用:疏解中心城人口和功能、带动区域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和北京市贯彻意见中,有一句话很关键:“有序推动北京市属行政事业单位整体或部分向市行政副中心转移”。

黄艳说,在国际上,超大城市和综合型首都快速发展中,出现“大城市病”,是规律性的问题,通过建设“副中心”来应对,也是世界其他同等规模城市的努力方向,并且一般是国家行动。从首尔、东京、巴黎、伦敦,都可以看到这样的发展过程。

她表示,北京市过去多年一直有加快新城建设的规划和行动,但力度不够。这次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下,由党中央国务院直接推动,副中心的建设,与过去二十年的努力不可同日而语。

北京市的行政副中心建设,要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格局中观察。北京市规划委新闻发言人、副主任王飞解读说,北京人口数量过度膨胀、水资源紧缺、大气污染、交通拥堵、生态环境容量不足等问题,主要是中心城功能大而全、且过度聚集带来的。要破解“大城市病”,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关键要通过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调整城市空间布局,重组城市功能。而加快北京市行政副中心建设,正是其中的重要举措。

副中心为何选通州?

北京优化调整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为何选定通州作为副中心?

王飞表示,通州是京津冀城镇体系中的重要节点之一,其脱颖而出,有其历史和现实因素,“聚焦通州,加快北京市行政副中心建设,不是现在才提出来的,而是经过了长时间的酝酿和深入的思考。

通州的定位,前后经历了四次演变。

第一个阶段:卫星城建设。1993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2010年)》中,通州定位为北京卫星城。

第二个阶段:重点新城建设。2005年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提出了新城发展战略。规划对通州新城的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做出了明确的要求:通州是承接中心城人口、职能疏解和新的产业集聚的主要地区,是东部发展带的重要节点,北京重点发展的新城之一,也是北京未来发展的新城区和城市综合服务中心。

其中“面向未来的新城区”是对通州新城唯一独有的定位表述。同时,在总体规划中提出在通州预留发展备用地,作为未来行政办公用地使用。在这个阶段,通州进入加快发展时期,完成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环境整治等“打基础”的重要任务,城市建设的基础框架已初步形成。

第三个阶段:城市副中心建设。2012年6月,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落实聚焦通州战略,分类推进重点新城建设,打造功能完备的城市副中心,尽快发挥新城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2014年初,习总书记到北京视察时提出“结合功能疏解,集中力量打造城市副中心,做强新城核心产业功能区,做优新城公共服务中心区,构建功能清晰、分工合理、主副结合的格局”。通州建设全面提速,运河核心区、文化旅游区等重要功能区的建设全面起步。

近看通州,经过二十余年的建设,已经具备承担市行政副中心的基础条件。地铁1号线、6号线等便捷通达中心城;六环路、京哈、京津塘等高速公路,使通州具备了良好的对外交通条件;中心城优质资源向通州转移,已有10余家中小学和医院在通州开办分校、分院;环境提升,运河两岸景观优美;城镇建设用地有效控制,空间资源较为充足,根据初步梳理,通州区可利用土地资源约55平方公里,功能疏解,预留有充足空间。

黄艳说:“总的来看,通州已经具备承担市行政副中心发展建设的坚实基础。

未来通州如何规划?

今年以来,通州越来越热。下一步规划发展,如何“减量提质”?

一是要把通州的规划放在京津冀更大尺度中来考虑。根据自身定位和发展方向,加强区域互联互通,促进区域生态共管,实现产业协同错位发展。尤其加强与河北周边地区的协同,避免在通州出现“再聚集”问题。

二是要把通州放在北京全市疏解的大局中来考虑。通过中心城存量功能的疏解,有序推动市属行政事业单位整体或部分向市行政副中心转移,从而带动一些商务、文化等功能聚集,通过功能的聚集,逐步带动中心城人口向通州转移,在这个过程中,要逐步提高通州的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吸引力。

三是要把通州放在全市生态绿地系统中来考虑。通州部分地区处于北京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内,下一步要大力建设以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为主体的郊野公园环、以北京周边地区为重点的环首都公园环,实现城市组团之间的有效生态隔离,防止通州与朝阳、燕郊“摊大饼”式连绵成片发展。

四是要带动城乡统筹发展。通州区下辖9个乡镇,约300个行政村。要通过引导周边小城镇有序合理布局,发挥带动本地城镇化的作用,防止出现新的城乡结合部问题。

五是要加快形成以公共交通为主体、对外交通快速便捷、内部交通人性化的交通系统:加强与中心城的快速轨道和快速路的交通联系,实现半小时到达中心城;构建区域统筹的开放交通,实现与机场、周边新城、周边河北区域的便捷联系;构建新城内部人性化的交通系统,通过小尺度街区、自行车和步行网络体系、杜绝封闭大院等措施,力争道路网密度达到现状中心城道路网密度的1.5倍以上,同时加大林荫道比例,建设一个以步行和自行车出行为主要方式的宜居城区。

六是要建立完善有特色、便捷、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通过中心城优质的医疗、教育等资源的整体转移,提升通州公共服务质量。大量设计高品质的公共空间,增加亲近宜人的公园绿地、充满活力的城市广场,营造具有生活气息的街道空间。大力完善一刻钟社区公共服务圈,提升社区服务的便捷性。建立完善的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周边小城镇和村庄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据介绍,目前通州区的发展规划,正在结合北京市总体规划修改同步完善。规划过程中,已加强与河北的对接,实现“规划一张图”,解决边界基础设施、生态廊道等问题。北京市规划委表示,规划编制过程中,将积极“开门编规划”,广泛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