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四大证券报齐发评论员文章:市场信心正在快速恢复

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证券日报
2015-07-14 14:11
来源:澎湃新闻
牛市点线面 >
字号

中国证券报表示,在政府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决心面前,A股市场的信心正在快速恢复。东方IC 资料

中国证券报评论员:壮大机构投资者 构建A股“稳定器”

监管层果断出手,各类机构投资者协同出击,A股市场近日迅速止跌反弹。在政府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决心面前,A股市场的信心正在快速恢复。

面对市场出现的非理性下跌,包括券商、基金、保险等各类机构投资者充分践行了自己的社会责任,主动发起维护A股市场稳定的倡议,斥巨资在二级市场买入股票,为化解市场恐慌情绪,稳住A股市场走势起到了重要作用。伴随着中国股市机构投资者队伍的不断壮大,他们正勇敢地担当起A股“稳定器”的重要角色。

机构投资者在股市剧烈波动中充当“稳定器”的良好效果,在海外成熟市场中屡有验证。以美国股市为例,这个有着两百余年历史的市场,在发展初期以散户为主的时代里,不仅内幕交易横行,而且市场波动极其剧烈,最著名的便是令世人无法忘却的1929年大崩盘。此后多年,随着机构投资者的壮大,数量庞大的养老基金、各类捐赠式基金、保险基金、对冲基金、互惠基金和大大小小的投资公司等构成了美国资本市场的主体,美股波动明显趋缓,即便是如2008年次贷危机的严重系统性风险,也在机构投资者的合力“维稳”下安然度过。

机构投资者之所以可以成为股市的“稳定器”,一方面源自于其与散户不同的长期价值投资理念,另一方面则是拥有更强烈的市场责任感。

从投资理念来看,机构投资者大多信奉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相较于散户注重短期股价波动,机构投资者会更注重上市公司的基本面状况,并通过长期持股来获取合理回报。更重要的是,在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市场里,博弈往往在“聪明人”之间进行,如果上市公司股价出现不理性的波动,就会有机构迅速介入,通过反向操作实现套利,股价势必向合理价格回归,从而有效地遏制了股市的大幅波动。

从市场责任感来看,散户多抱有博取短期收益的投机心态,而在机构投资者眼里,股市不仅是获得利润的场所,更是他们的“衣食父母”,需要精心呵护,所以他们有着天然的责任意识。因此,当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时,往往会有大型机构投资者挺身而出,稳定市场信心和趋势。这一现象,不仅在海外成熟市场中屡屡出现。在本轮A股市场下跌中,多家券商、基金、保险等机构投资者也用真金白银展示了他们对股市的责任心。

此轮A股市场的大幅下跌充分暴露出,国内股市依然呈现十分明显的散户化特征。尤其是加入融资融券、场外配资等杠杆行为后,大量带有“赌博”心态的个人投资者涌入,进一步放大了这种特征。正是这种显著的散户化行为主导了此前A股泡沫的急速膨胀,并引发了随后去泡沫时的快速下跌。由于在A股中占比依然过小,机构投资者队伍尚无法完全承担起A股市场“稳定器”的职责。东方财富网Choice金融终端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一季度,机构持有上市公司流通股占比不过32.45%。比较而言,海外成熟市场中,机构投资者持有的市值占比往往达到70%左右,日均成交超过八成都由机构投资者进行。这充分表明,下一阶段,中国应当从各个方面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并大力培养如养老金、保险资金和公私募基金等具有长期价值投资理念的机构,让中国的A股市场走出一波长期的、健康的大牛市。

上海证券报观察员:让市场回归常态

■本报观察员

夏日的暴雨骤晴正在A股市场上演。在上周初连续出现千股跌停之后,从上周四开始A股已连续3天出现千股涨停的现象。指数与个股股价持续强劲反弹固然令投资者欣喜,但中小市值个股的成交额仍在低位徘徊,市场基本功能和定价机制的恢复落后于指数反弹。

如果把A股市场比作一个人,他正处在大病之后的恢复期。这一阶段的市场更需要的是理顺机制、恢复功能,实现市场回归常态化,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波折越少、速度越快,对市场各方以及实体经济来说都越有利。

流动性匮乏的正反面

从上周四起,在联合救市行动大大缓解了大量个股持续无量下跌所形成的流动性危机后,市场受情绪作用出现报复性的反弹。两市持续3天出现千股涨停的现象。从技术性停牌避跌中走出的复牌个股普遍卖单稀少,连续封涨停。在过去三个交易日中,沪指累计涨幅达13.2%,昨日盘中一度突破4000点,创业板指累计涨幅达13.4%。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大量成份股停牌,导致创业板指在过去三个交易日中出现事实性涨停的现象。

千股跌停与千股涨停之间看似有云泥之别,但都显示出市场在异常状态下流动性的匮乏。以流动性严重不足的创业板为例,上周二创业板指盘中事实性跌停,当日成交447.3亿元。次日国家队资金有意识地向中小市值个股注入流动性,创业板指成交大幅扩大到929.5亿。此后三个交易日,市场情绪反转,创业板指连续走高,但在不断有上市公司复牌交易的背景下三天日均成交仅631亿元。同样的现象在中小板指乃至深成指上表现也十分明显。

充分的流动性是金融产品有效定价的基础,缺乏流动性的市场其价格运行也失去了基础。在市场持续出现千股涨停无法交易的现象背后,资金对新买入机会的渴求压倒了其对标的本身的判断。复牌上市公司无论是否释放实质利好,目前价格无论是已经偏离基本面还是完成了此前过高估值的回归,都被饥渴的资金不由分说地封住涨停,这对资本市场恢复正常的资源配置和定价功能来说并非正常现象。

监管措施折射救市目标

市场监管层已经注意到了市场反弹中出现的不正常现象,并加以调控。在政策层面,证监会上周末发布实施《关于清理整顿违法从事证券业务活动的意见》,重申证券账户实名制要求,并明确提出六项举措,对违反证券账户实名制要求,借助信息系统为客户开立虚拟证券账户、借用他人账户、代理客户买卖证券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清理整顿,以防止此类违法违规现象卷土重来,再次危及股票市场平稳运行。

此举直接针对市场反弹过程中再次蠢蠢欲动的场外配资现象,明确了监管层彻底规范场外配资行业,清理违法违规现象的决心。监管层选择这一时点释放这样可能被部分市场人士解读为利空的政策信号,也进一步彰显了救市行动旨在恢复市场常态,并不一味追求指数上行的底线思维。从昨日行情走势来看,投资者用现金投票,也对监管层对场外配资的监管行动表示了赞成。

与此同时,上千家上市公司复牌交易的速度也高于市场预期。昨日有366家上市公司复牌恢复正常交易,创单日复牌数量历史新高。其中大多数为7月8日技术性停牌避跌的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复牌速度加快,一方面有助于市场走出非常态,恢复完整的交易功能。另一方面也将在微观层面对市场供需平衡进行有利的调节。

市场回归常态是各方之福

在市场流动性危机逐渐过去之后,救市行动已经进入了一个更加微妙敏感的阶段。一方面,投资者信心仍处于脆弱时期,仍需要关注和呵护;另一方面,市场在危机中出现异常状态需要得到及时纠正,使得市场基本功能能够得到尽快恢复。

资产定价是资本市场的核心功能之一。上市公司的股价反映了市场对于宏观基本面、行业发展前景、公司经营治理水平等各方面情况的综合判断,对社会资本的有效配置具有重要指导作用。而当市场在情绪波动、流动性不足等因素的作用下出现大幅波动时,其定价功能就被大大削弱。令市场定价功能回归常态,既有助于投资者通过理性判断寻找投资标的,也有利于社会资源的高效配置。

与此同时,市场在这次危机中暴露出的问题也需要解决。其中,如何用好和管好杠杆首当其冲。在经济结构转型、社会资本配置重心从旧经济转向新经济的过程中,杠杆工具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但杠杆工具监管失位所产生的破坏力也在此轮危机中显现出来。在过去三周中,资本市场经历了快速地去杠杆,其过程虽然痛苦,但也为监管层对场内场外各种杠杆工具建立高效完善的跨部门的监管体系提供了条件。时机宝贵,不容错过。

市场及时回归常态还将为资本市场恢复融资功能奠定基础。在救市行动中,新股IPO和企业再融资暂缓。在危机中,及时采取这些措施对恢复市场信心作用巨大。但失去融资功能的资本市场并不完整。市场及时回归平稳运行的常态将为恢复新股发行及上市公司再融资,以及注册制改革创造良好条件,让资本市场在经济结构转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证券时报:坚决清理违规配资 推动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证券时报记者桂衍民

三根阳线改变信仰。随着市场行情的气温回升,部分投资者正在进行着一项高危动作——加杠杆抄底。为了呵护市场的长远健康稳定发展,证监会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各方严格清理整顿违法从事证券业务活动。

毋庸置疑,当前行情的企稳和回暖来之不易。在股市持续大跌之时,为维护国家金融系统的安全和投资者的切身利益,政府集合多方之力,才让股市止跌回升。如此来之不易的成果,包括投资者在内的市场参与各方,都该倍加珍惜。

回头总结从去年年底启动的这波大行情,大家一致的看法是来势凶猛,而各类合法的、非法的配资加杠杆鱼龙混杂。尤其是民间各类行走在灰色地带的配资公司,在最疯狂的时候,配资比例从1:3一路攀升到1:10。这种巨大的杠杆比例,在单边牛市行情中尚可持续,但一旦个股出现回调,强平引发的踩踏就难以避免。

以1:5配资为例,投资者购买的个股只需回调16.7%,投资者本金就会因爆仓而飞灰湮灭;如果配资比例再放大到1:10,持仓个股更是只需回调9个点,投资者本金就会彻底化为乌有,连翻本的机会都没有。而在任何一个市场任何一只股票,都不可能永远只涨不跌,暴涨背后往往随之而来的是暴跌。

同时,罔顾风险、肆意放大杠杆进行配资的行为,不仅害己,也会害人。高杠杆非法配资,一方面会加剧市场波动,给自己、他人和市场制造紧张氛围和恐惧心理;另一方面,因为配资公司的运作不透明,不仅威胁着投资者个人资产安全,还威胁家庭资产的安全,更因游离于监管之外而威胁着整个证券市场甚至整个金融系统的安全。

从市场角度而言,此次监管层下决心清理场外非法配资,正当其时,应从严从速,宜早不宜晚。在政府打出一系列维稳组合拳后,可以看到,当前市场信心不断恢复,大盘反弹迅速,投资者资金不断涌入,在此时,正是立下规则以防前车之鉴,防范不合规配资资金再度介入的良好时点。

从投资者角度看,股票市场素来讲究风险与收益成正比,能承受多大的风险才可能获取多大的收益,从无只享受收益而不承受风险的市场。因此,每一位投资者都应该清楚,慎用杠杆,远离非法配资,切忌好了伤疤忘了痛。

证券日报:再问恶意做空股市的力量来自哪里

■董少鹏

在中国政府采取一系列稳定股市的重大举措之后,海外舆论出现两种声音:一种是肯定中国政府稳定市场信心,由中央银行为股市注入流动性的行动,并且看好中国经济增长趋势。另一种是指责中国政府过度干预市场,比较典型的是英国《金融时报》,列举了七项罪责。同时,一些跨国金融机构相继表示与“做空中国股市”无关。

究竟该如何看待市场正常调整之外的“做空因素”?是否此次大调整只是因为“杠杆资金”过度?是否中国经济增长和中国改革进程真的与股市涨跌无关?是否做空者真的那么纯洁无暇?

笔者认为,只要您认真读了上述这几个问题,就可以有一个初步的答案了。

此次中国股市遭遇剧烈下跌,投资者信心遭遇重创,政府出手稳定市场是及时的,也是必须的。常驻中国的美国经济学家劳伦斯·布拉姆说,中国政府需要迅速行动,令市场重拾信心。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问题专家曾锐生认为,政府高层的做法大致正确,“大胆的干预比零碎的措施更能稳定市场”。

当然,也有人不认同这是一场危机。笔者认为,持这种观点的人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在充分认知股市“有涨必有跌”这个一般原理的基础上,我们有必要探究影响市场因素正常发挥的部分,也有必要探究借市场手段之名行伤害市场之实的部分。对于恶意操纵市场行为的部分,既不要无限度扩大,也不要无限度缩小,更不能当鸵鸟、视而不见,也不能当十二三岁的小姑娘,羞羞答答不敢谈。

此轮中国股市剧烈下跌,既有过去历次剧烈下跌的影子,也有一些新的因素。笔者认为,四支恶意做空中国股市的力量在同一时间段“合流”,充分利用了创业板泡沫聚集的机会,为此次股市下跌加上了较重的筹码。从本质上说,恶意做空中国股市的力量其实也是破坏市场稳定发展的力量,需要加以排除。

第一支做空力量的确是境外机构。一些跨国投行做空中国早已长期化,借以影响中国境内金融市场。配合做空中国,他们一般会散布中国银行坏账危机、地方债务危机、房地产危机,还有南海危机,甚至有时炒作执政危机。其主要手段是,利用境外设立的金融工具如“超短新华富时中国25指数ETF (ProShares UltraShort FTSE/Xinhua China 25 ETF )”、“新华富时中国A50指数期货”做空。虽然其成交金额不一定很大,但却是一些人呼风唤雨的工具:境内一些机构经常将其作为风向标。

近期多个国际投行表示自己无力做空中国内地股市,因为中国股市没有给他们放行。美国《华尔街日报》6月10日报道称,目前在中国建立大规模空头头寸是件颇有难度的事。笔者认为,他们不能大规模入场做空,与其长期在场外做空并不矛盾。

《华尔街日报》的同一篇报道还说,著名的做空专业户、纽约对冲基金尼克斯联合基金公司掌门查诺斯押注中国股市下跌差不多已有5年时间,但此间中国股市与全球许多市场一样,都经历着稳步上涨。如此市况令查诺斯的日子变得艰难。初看这个报道,做空中国股市的人似乎还很委屈,但这反而证明了,做空中国的行为早已长期化。

第二支做空力量是内部投机力量。他们不但集中做空,也集中做多,这也是中国股市内部的一个毒瘤。

按常理说,做多做空都是市场行为,但动辄称“今天是散户最后一次逃生机会”、“某月某日某时要全部清仓”,并把这些说法作为正式通知发给客户,还开通快速通道,应属于明显的操纵行为。他们做多和做空时,往往同步散布谣言,谣言的制作往往有鼻子有眼。

有的投资机构通过串谋,集中资金优势,联合多个甚至数十个账号一致行动,制造拉抬或打压单只或多只股票的价格,就是操纵行为。在股市期货推出后,这些机构还进行期现市场联合操纵。

当其集中力量以这种非法方式做空时,就属于恶意做空。

第三支力量是一部分跟风的中小机构。这类机构并无投资主见,对国家宏观形势、金融政策、产业政策研究甚少,其投资原则就是“跟对庄”,痴迷于“小道消息”,对谣言的传播推波助澜。他们十分渴望市场有大的波动,以便做差价牟利,对国家金融秩序的稳定毫无兴趣。

第四支力量是在境内配合、跟随外部做空者的机构和个人。他们的特征是以“完全彻底的市场化”为大旗,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方向,否定金融监管当局依据我国现阶段市场发展情况推出的一系列措施,几乎对每一条新政策都做负面解读,一律以美国标准来定是非。他们还极力拉拢各路同盟军。他们的作用就是搅乱舆论,顺手牵羊。这支力量也是谣言的主要发源地。

这四支做空中国力量的“合流”,能够在股市上得以发力,既与我们的制度存在一些缺陷有关,也与我们在市场经济理论建设上存在严重不足有关,也与我们的执法力度不足有关。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的大型投行机构缺乏独立定价权,在很多时候缺乏自信,简单参照国际定价体系,简单参照国际金融市场指标。如果这个问题解决好了,上述四支力量就自动疲软了。这个问题到了该解决的时候!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