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穿越历史的桥梁 见证交通变化发展

2021-07-09 18:1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在贵州晴隆、关岭两县交界的北盘江河道上,五座建于不同年代、不同种类的桥梁横跨两岸,它们分别是盘江钢索吊桥(原址为铁索桥)、盘江石拱桥、盘江桥(新桥)、沪昆高速公路北盘江大桥和在建的沪昆高铁北盘江特大桥。

北盘江中段这五座建于不同历史时期的桥梁,见证了沧桑岁月的变迁,透过这些新老建设的路桥,可以领略贵州及黔西南州交通历史的发展变化,也可以找到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脉络。

【滇黔锁钥——铁索桥】

北盘江铁索桥,素有滇黔驿道上“咽喉”和“滇黔锁钥”之称,是古今兵家的必争之地。为便利云南、贵州的交通,保证军秣粮草的运送,时任贵州安(南)普(安)监军副使的朱家民,倡议在北盘江上修建铁索桥,历时三年建成,是贵州省修建的第一座铁索桥。盘江铁索桥比四川大渡河上的泸定铁索桥早70多年,后几经损毁,几度重建。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正在维修中的北盘江钢索链式吊桥

据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现场观察,该桥“望之缥缈,然践之则屹然不动。日过牛马百群,皆负重而趋”。铁索桥建成后,后人为了纪念朱家民的不朽功绩,曾在桥头建祠奉祀,又在桥西岸石壁上书“朱氏鼎钟”和竖朱家民石像,至今尚存。

【抗战丰碑——钢索吊桥】

1936年,黔滇公路通车,工程处在原铁索桥的基础上进行加固,以过空驶汽车维持通行。抗日战争爆发后,黔滇公路作为滇缅公路的延伸线,承接大量国际援华军用、民用运输物资。

1938年5月,建成的黔滇线271处的盘江钢索吊桥,因工程设计及材料存在问题,新桥施工支架搭建于旧桥上,通车后不堪重载,塔架变形,因超重铁索断裂坠于江中。当局于当年10月成立盘江桥工程处,改用起重机牵引钢索于塔架上,将该桥建设为1孔48米的钢索吊桥。

北盘江“抗战桥”遗址

钢索吊桥的法国钢材等原材料经安南(今越南)购进,由滇越铁路运送昆明转运盘江桥,桥位不变,1939年5月建成通车。盘江钢索吊桥长50米,宽4米,净跨30米,载重量达到10吨,但是很快成为侵华日军飞机重点轰炸的目标。

1941年6月8日,钢索吊桥连续数天遭到日军飞机轰炸,坠入江中。之后,在上游1公里处抢修渡口备用。1966年为援助越南抗击美国,加强战备恢复渡口,并改善部分引道。先设人工渡,后改为机轮渡。1976年,北盘江复线大桥修建完工,渡口撤销。

拍摄抗战剧《二十四道拐》恢复后的北盘江钢索链式吊桥

后经过“复整修原”,拆下的钢索吊桥架设于原桥址上,于1942年4月完工(建为钢索链式吊桥)通车。事后,日军宣称,没有两年时间中国人休想架好新桥。而然,中国军民和援华美军工程兵只用了不到1年的时间,就在原址上建起一座钢架桥,保障了大批战略物资的运输,为中华民族的抗战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如今,这座修复后的钢索吊桥,经过多年风雨的洗礼,仍骄傲地屹立在一江激流之上。两岸原有炮楼、岗亭等文物,原貌保存至今。

【遗憾损毁——石拱桥】

时值抗战紧张之际,为了预防钢索吊桥再次受毁,当局又建备用桥于下游750米处,为1孔48米的钢铁索吊桥,即备用桥。该桥于1943年7月完工,撤成桥面系统,只留主索。当时,由于盘江桥周边加强防空和美军援华飞虎队取得制空权,日军空军已不能对钢索吊桥构成威胁。1949年11月,溃败的国民党第八十九军军长刘伯龙下令将两座盘江桥炸毁,企图阻挡解放军过江未遂,但仓惶之中仅炸毁下游的备用桥。如今,隔江相望的备用桥两座桥墩犹存。

【圆满谢幕——盘江桥】

原黔滇公路上的北盘江双曲拱桥又称“盘江桥”,位于钢索吊桥上游1公里处(原盘江桥渡口)。该桥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为保证下游马马崖电站通航,北盘江双曲拱桥于2014年5月初撤毁,并改线在下游500米处的320国道公路复建大桥通行。

北盘江钢架桥(1941年6月9日,被侵华日军飞机炸毁后重新修建的盘江钢架桥)

【横空出世——北盘江大桥】

北盘江大桥,位于晴隆县光照镇与关岭自治县岗乌镇交界处的盘江抗战桥5公里的上游河道,一桥飞架两岸,横跨北盘江大峡谷。

沪昆高铁快速通过(晴隆)北盘江特大桥

北盘江大桥建设之前,跨越北盘江峡谷的车辆必须经过连续数十公里蜿蜒曲折而又湿滑多雾的山路。大桥建成通车后,行车里程缩短了30多公里,行车时间节省了1个多小时。

【超越梦想——沪昆高铁特大桥】

沪昆高铁北盘江特大桥主桥445米的跨度在世界同类型铁路拱桥中跨度是最大的。列车通过北盘江特大桥的时间只有6秒左右,可建设者们却在大山里坚守奋战了整整6年。

沪昆高铁晴隆段北盘江特大桥

大桥创下了贵州高铁桥梁建设的两项纪录:世界钢筋混凝土拱桥最大跨度桥梁,中国高铁铁路桥最大跨度桥梁。(文/供图 陈亚林)

来源: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审:戴宏瑶 姚廷婷 周波

本期二审:魏浩然

编务终审:查必芳

黔西南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微博:@中国黔西南

微信/易信:中国黔西南

APP:北纬25°的黔西南

数字报:http://www.qxnrb.com

官网:http://www.zgqxn.com

邮箱:zgqxnw@163.com

声明

凡“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刊发的原创内容,均保留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微信号:zgqxnw)”。

原标题:《穿越历史的桥梁 见证交通变化发展》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