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开店梦的破碎:年轻人辞职开店缘何频频失败?
这已经是身边的朋友第四例开店失败了。其中一例是三人合伙开民宿,投入超过100万元,结果刚开业遭遇2020年的疫情,损失惨重;其他三例开的是饮品店,两家店是卖奶茶,一家店是卖烧仙草。持续最长的奶茶店开了三年,算下来勉强收支平衡,等于朋友这三年白干了;烧仙草店开业后仅持续了三个月,营收实在太过惨淡,朋友及时止损,刚好有人要接手,就把店面转让了。
开店是很多年轻人的理想职业,不少人心中一直有着一个开店梦,开一间小小的店铺,可以卖咖啡、奶茶、甜点、书籍或者鲜花……DT财经与智联招聘的《2020年轻人理想工作报告》显示,从80后到00后排在第一位的理想工作都是“自己开店”。移卡联合艾瑞咨询共同发布《小店经济活力报告》,对18-50岁的核心从业人群进行调研,结果显示目前37%的民众已经开了小店,对于未开小店的人群中有71%的民众未来有开小店的打算。其中,咖啡厅、奶茶店、甜品店、面包店、花店、书店最受人群青睐。
大部分人的理想职业是“自己开店”
夸张一点说,很多年轻人不是在开店,就是有着开店的想法,在准备开店的路上。只是开店真如此美好吗?年轻人对开店的玫瑰色想象是怎么建立的?
工作倦怠:开一间小店就好了?
跟朋友谈起开店的缘由,大家的意见不约而同:此前的工作令人倦怠。工作不仅关系着我们的收入与基本生存,也关系着我们的个人价值、自我实现与幸福感。但现实是,工作令很多人感到不愉快,他们有着深深的倦怠感。
早在2013年,《三联生活周刊》就做了一个《困顿与摆脱之路:职业倦怠症》的封面报道,强调了“职业倦怠”的概念,“一种由工作无限膨胀与挫折引发的情感精神与体能上的入不敷出感”。该专题引用《工作是否在摧毁你》的作者、心理学家大卫·波森说的说法:倦怠会摧毁你每一样能力,短期记忆、正面乐观的态度、统筹、判断与推理能力。
不过,职业倦怠当时并没有引发太多的讨论。直到2019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首次把“工作倦怠”列入《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ICD-11)中,并将工作倦怠定义为“由于长期的工作压力没有得到有效管理而产生的一种综合症”,症状为:感觉能量消耗或疲惫,心理上对工作保持距离或对工作感到消极和愤怒,工作效能感降低。
换句话说,如果你的工作让你身心疲惫,每天早晨起床想到工作都是一种负担,下班的时候你总是精疲力尽,工作常常让你觉得崩溃,你对工作越来越不感兴趣和热心,你屡屡怀疑工作的意义,你的工作效率越来越低下……那么,你可能对工作已经产生倦怠。
缘何倦怠?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克里斯汀·马斯拉奇(Christina Maslach)提出了职业倦怠模型,这个模型反映了人与工作的匹配程度。越不匹配,倦怠的可能性就越高。它表现为六个领域:其一,工作负载。你的工作量是否超出你的能力、时间、精力范围?其二,控制感。你是否拥有工作的自主权?其三,回报。你的付出是否能够得到相应的薪酬、晋升和发展空间?其四,社群。能否拥有一段和谐、充满信任的职场关系?其五,公平。在职场上是否得到公平对待?其六,价值观。你践行的价值观是否与工作相匹配?
去年,前媒体人波波夫出版了《倦怠:为何我们不想工作》一书,引用了大量的调查报告与研究数据,试图论证为什么那么多人会在工作中燃尽自我,以至于精力耗竭、消极厌世、效率崩塌。除了工作因素外,波波夫更进一步指出,“工作倦怠并非只是一个在办公场所才存在的问题,也不仅仅只是员工自己的问题,它是由落伍的教育体系、畸形的经济增长、不公正的财富分配、薄弱的社会支持等一系列因素所共同鞭挞出的现代文明的伤疤。”
工作令人倦怠,并且其裹挟着一系列社会问题,很难短时间内得到彻底纾解,人们自然试图逃离。并不仅仅是换一份工作,从一个职场走向另一个职场,而是让自己成为工作的主人:开店创业,自己当老板。
年轻人对自己开店充满玫瑰色的想象,仿佛职场中所遭遇的种种不愉快的事情,当自己开始当老板了,一切就都迎刃而解了。自己当老板,时间是自己的,利润是自己的,可以避免被剥削;自己当老板,不用看别人脸色;开店是兴趣驱动,能够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和掌控感,更可能实现自我价值……
大众传媒也一直在塑造并强化着这一想象。比如近几年时间,开店类综艺如雨后春笋冒出,从韩国刮到中国。韩国综艺界的大神罗英石PD,是开店类综艺的狂热爱好者,几年时间里他推出了《尹食堂》《姜食堂》《咖啡之友》和《西班牙寄宿》等叫好叫座的开店类综艺,在豆瓣上的评分都超过9分。今年罗PD的“徒弟”刘浩镇请来赵寅成、车太贤也做了一个开店类综艺《偶然的社长》,但韩国乡下开一家小卖铺。国内也“复刻”不少开店类综艺。《中餐厅》是开中餐厅,《亲爱的客栈》是开客栈,《小姐姐的花店》是开花店,《潮流合伙人》是开潮品店……
《咖啡之友》开在橘子园里的一家咖啡馆
开店类综艺大同小异,为都市青年提供了另外一种“生活想象”与“工作想象”:人们拥有自己的店铺,对生活有一种掌控感;大家迎来送往各路客人,日子忙碌而充实;一家小店建立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不仅仅是经营者与消费者的关系,也有人情的流动;纵然也有忙到脚不沾地的时候,但“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没客人时都是休闲,静静地享受阳光与阅读;有时实在累了,就不妨把小店关闭一两天,想要自由就有自由。
小店可以一年又一年地开下去,成为很多人的精神部落,简单、纯粹、极致、美好。这是很多人想象中的开店:既能确保相对体面的物质生活,同时可以获得人生的自主和自由。用吕莳媛编剧的电视剧《她们创业的那些事儿》里的一个说法概括,这是“文青创业”。
文青创业
开店:也许看上去很美
但阿兰·德波顿已经提醒道:“报刊和社会舆论没完没了的鼓噪,让每个生活在底层的人都相信他们总有机会攀上社会金字塔的塔尖……这种无限机遇的论调在一开始也许能给人一种盲目的乐观,对那些底层的年轻人尤甚。”罗PD也直言不讳,他的综艺有“剧本”:“大家都知道梦想和现实不同,我意识到大家想要的可能就是现实生活中需要一点幻想的调剂。综艺不是纪录片,而是按照剧本创作出来的一种幻想,而《三时三餐》的观众们都说‘一天只有吃三顿饭就是幸福’,‘我也想像那样生活’。《尹食堂》也是一样的,拥有一家属于我的小店。人们不喜欢从头到尾都是新的,惊喜的,而是喜欢在现实生活中加入一点幻想生活。”
当年轻人按照大众传媒鼓噪的模板去实践时,几乎注定要碰壁了。
我们重点来说说茶饮店(包括纯茶、传统奶茶与新式茶饮),它是不少年轻人的创业首选。无论是数据还是身边直观的例子,都在说明着茶饮店的生意很红火,茶饮店的利润很可观。艾媒咨询公布今年上半年中国新式茶饮行业发展现状显示,33.8%的用户每周消费一次新式茶饮,16.0%每天消费一次,新式茶饮逐渐成为中青年群体的高频消费品。从长期来看,新式茶饮还将呈扩大态势,预计2021年,新式茶饮将恢复甚至是超过疫情前水平,市场规模接近2800亿元。
乍一看,新式茶饮是新的风口,但数据的另一面是,喜茶、奈雪の茶、茶颜悦色、coco都可、一点点、贡茶、蜜雪冰城等知名的新式茶饮品牌,基本垄断了市场,并收割了大部分利润。小众品牌的茶饮或者自主创业的茶饮品牌,并没有太多存活空间。数位线下大数据发布的《2020年中国新式茶饮行业数据分析报告》显示:2016 年中国新式茶饮门店数量还只有19万家,到 2019年,这个数字就涨到了50万家。企查查的数据则显示,去年注册的奶茶相关企业的数量达到了十年之最,共8.54万家,其中有九成面临亏损。有人形象地总结道:“现在的新式茶饮行业已经不是红海,而是‘血海’了。”
不久前闲鱼根据平台的转卖数据总结出了《2021创业避雷指南》。2021年第一季度,创业者最应该避开的项目是:奶茶店、咖啡馆、花店、茶叶店、服装店、便利店、剧本杀店、美容院、密室逃脱店等,相关商品转让最多。不少用户选择在闲鱼出售店铺设备回血。茶叶店使用的泡茶长桌,用于灌装奶茶的封口机以及咖啡店中的商用萃取咖啡机,是闲鱼上转让数量最多的设备。
奶茶店相关商品转让最多
不少年轻人感到不解:怎么会,不是说奶茶净利润最高可以达90%?怎么会变成90%的店经营不善?
年轻人显然低估了开一家奶茶店的成本。网易数读结合了几个品牌茶饮品牌的加盟费做了统一,开奶茶店的第一年,加盟费、保证金、管理费、设备费、装修费、原材料费、装修费、店铺租金、员工租金,你至少需要支出48万元。这些还不算水费、电费和设备折旧的费用。
模拟经营一家奶茶店的成本估算
单单一杯奶茶的材料成本可能很低,这让利润看上去很高,但利润还得扣除掉租金、人工等大头的成本支出。招商证券2019年的《新式茶饮深度报告》显示,成熟门店净利率仅有10%-15%,远低于人们猜测的90%暴利,且净利率对于日单量极度敏感,800单左右是一个门店前台的盈亏的平衡点。这个数据远远超出了外行人的想象。
不少人轻信了网络上“0元加盟”的鬼话,最后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公众号“人间theLivings”一篇《0元加盟奶茶店,让他3个月负债20万|人间骗局》的非虚构写作,清晰展现了这一骗局的运作内幕。当你以为0元就可以加盟时,前面有无数个坑等着你跳。文章底下不少有着相似经历的受害者纷纷留言,教训堪称惨痛。但不少不谙世事、对这个行业并没有清晰认知的年轻人,还在轻信一些“快招公司”加盟商的各种话术,使劲往坑里跳,赔掉自己的积蓄甚至负债累累。
茶饮店如此,书店、鲜花店等也大同小异。虽然后者无须加盟费,但经营一家店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网购的冲击下,很多实体店仅仅依靠情怀也是难以为继的。创业者可以拿情怀做生意,消费者就务实得多:网上更便宜,为什么要线下买?
除了得考虑生存和盈利外,开店所需要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并不逊色于他们在职场上的付出。比如开一间茶饮店,你得早早起床,熬茶底、制作奶盖、烧配料,生意忙碌起来,你得重复点单、收款、做奶茶、搅拌、摇晃、打包;如果请了员工,你得为他们的工资负责,得培训他们形成良好的服务态度,甚至得提防员工联合起来做阴阳账……你以为当了老板就随心所欲了,但顾客就是上帝,你会为点评网站上的一个差评焦虑上火;你以为可以看心情开店,客人少了你就静静读书晒太阳,但房租或员工的人力成本可能会让你静不下心来。不少开店的人自述:开个店比上班累还累,自负盈亏,全年无休。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与美团研究院联合发布《服务业小店店主生活和工作报告》显示,87%的店主每天工作时间8小时以上,也有不少人超过14个小时。
店主工作时长并不短
因此,微博上超过2.5亿次阅读的话题#辞职开店是年轻人的退路吗#,实在太天真了。辞职也许还有退路,但草率地开店搞不好会走入一条死路。
自由的错觉:另一种形式的打工
不少人开店,冲着自主和自由而去。为老板干活就得看老板脸色,接受老板的“剥削”;自己当老板了,就真的掌握自主权,并免于“剥削”了吗?
对于任何实体店来说,房租成本都是最大的支出之一。在网易数读“在黄金地段租下一个15平方米的小店”的统计里,深圳的平均月租金是27135元(平均最高为41445元),广州是17280元(平均最高为26190元),上海是13860元(平均最高为44055元);二三线城市也不见得便宜,青岛是7065元(平均最高为20385元),南昌是5625元(平均最高为7200元)……这也意味着:除非店面是自家的,否则自己当老板,首先是在给房东“打工”。无论你做多做少,老板都得付你工资;但自己开店,无论你是否有收入,你都得给房东支付房租。
在马克思理论的视域里,劳动的异化的根源是,生产资料并不掌握在劳动者手中。劳动者没有生产资料,为了生存只能出卖劳动力,劳动成为可自由出卖的商品,不能体现劳动者的自由本质,劳动产生了“异化”;并且劳动所生产的劳动产品也不能由自身占有,这就造成了劳动者与其劳动产品相异化……前文所谈到的工作倦怠,就是异化的表现。
因此,马克思、恩格斯这样说:“生产者只有在占有生产资料之后才能获得自由。”与之相对的,“一个除自己的劳动力以外没有任何其他财产的人,在任何社会的和文化的状态中,都不得不为另一些已经成了劳动的物质条件的所有者的人所奴役。”通俗地解释,老板有生产资料,那么他在生产过程中就占有优势,他就可以占有你剩余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人们不免会以为,如果我自己当了老板,设备是我的、原材料是我的,是不是就占有了生产资料了呢?利润是不是就都是我的了?
开个奶茶店、开个水果铺、开个理发店、修理摩托车,甚至是开设私立幼儿园,都属于个体经济。社会通行的对个体经济的定义是:在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从事个体劳动和个体经营的私有制经济。个体经济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生产资料和劳动成果归个人所有;二是劳动者以自己的劳动为基础。
但具体的劳动实践中,却很难说个体经济完全掌握了生产资料,因为生产资料除了机器设备、工具、原料等,也包括土地、厂房等。对于一家小店来说,店面才是成本最高的部分之一,只要仍需要支付房租,就存在某种形式的“剥削”,不平等的异化劳动一直存在,你就仍然在为别人打工,也就不存在那种绝对的自主和自由。“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这是马克思想象达到的一种理想状态。这说的是,在生产资料共有的基础上,允许个人占有自己的劳动产品,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只是,目前我们的生产力还没发达到这样的程度,它也是我们社会前进的目标。
开店就能获得所谓的自由自主,恐怕是种错觉。这么说,当然不是让大家别开店、大家别去创业。而是如果你的出发点,是对开店抱有玫瑰色的想象,以为一间心仪的小店就是一个避难所,拥有了它就彻底摆脱了种种外在的束缚,一步到位一劳永逸地抵达了自由,那么你大概率会被现实泼冷水。职场中的种种困境,并不是开个店就好了;如何纾解工作倦怠,的确需要全社会的更多关注和更多努力。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