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位成都“剑客”的二十年

2021-07-09 18:1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有江湖梦的 YOU成都

说到刀剑,你会想到什么?是金庸笔下“倚天不出,谁与争锋”的倚天剑,还是古龙笔下“例不虚发”的小李飞刀?浸润于谜一样的武侠世界的人,或许都会对江湖有着无比的憧憬和向往,少年剑客鲜衣怒马驰骋人间,快哉!

在成都,有一位仗剑二十余年的“剑客”,他几乎没有在朝九晚五的职场待过,时间一天天砸在古代刀剑的研究、收集、修复、复制、写作上,从爱好到专业,从青年到中年,从武备草根成长为该领域的领军人。

他叫龚剑,豹头环眼,双眉浓黑如向下的单书名号,怒起来,大概会变成竖插着的短刃,眼睛明亮有神,睫毛长而密,似自带美瞳,腮下一圈络腮胡,修剪得厚薄均匀,笑起来欢天喜地,五官都在参与,爽朗得彻底。

龚剑

四川成都人,中国武备研究学者

武备文化推广者、收藏家

著有《西藏武备考》《中国刀剑史》

01

入坑武备收藏,一晃20年

龚剑的父亲当年就读于重庆大学,大三时被国防科工委抽调进京,进入五院继续深造。后来支援三线建设,前往秦岭深山的基地,一辈子从事中国某系列战略导弹中一个环节的设计,这个设计拿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填补了这个项目的空白。

龚剑从小跟随父母在山区长大,那里生活环境艰苦,没有玩具就自己动手做,没有食物就去田野里采摘,他的童年过得快乐、蓬勃。

不知道是否因为名字里带了刀兵的缘故,七八岁时,看惯了工厂里父亲和师傅们使用工具,龚剑偷偷地为自己制作了生平的第一件“兵器”——弓箭,就是这把弓箭,在第一次带领小伙伴们去田野里狩猎时,就把农民放养的小猪给射死了。“战功赫赫”的龚剑自然逃不过学校的点名批评和父亲的一顿好打,然而这些并没有磨灭他动手制作各种“刀枪剑戟”的兴趣,一路成长,一路的“刀光剑影”。

龚剑后来复原的唐剑剑环

大学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系毕业后,龚剑去了甘孜藏族自治州工作。1999年,因缘际会,龚剑第一次接触到了西藏武备,他惊讶于西藏刀剑之锋利精美,较之他以前喜欢的现代世界名刀更有历史的厚重感。感兴趣之余,他开始痴迷于追溯和西藏武备相关的一切知识。

上世纪90年代末,正是网络论坛兴起时,无数网民加入到论坛的建设中,这其中便包括各种兴趣的专业论坛。在娱乐生活匮乏的高原,龚剑每天工作之余,便一头扎进刀剑论坛。

那时,拔刀斋论坛第一次有人把中国古代兵器在网络上展现出来,每一篇帖子下都聚集了来自刀剑爱好者的讨论,不乏非常专业的宏篇大论,“这就像一个宝库突然展现在世人面前,那种令人目眩神迷的感觉促使了我不断学习。”

龚剑踏入古刀剑领域后收藏的第一把中国刀是一件清代牛尾刀,和他儿时看过的小人书上的刀完全一样,让人爱不释手。后来他收到了一把真正意义上的古藏刀,手柄是全银的,铁鞘上雕花精美,刀刃展现出迷人且清晰的银白色流水锻造纹。“心里那个欢喜,好长一段时间我几乎都是抱着刀睡觉。”

龚剑从收藏研究西藏武备入手,到全面系统研究中国古代武备,到如今已20余年。这些年来,龚剑没有早九晚五上过班,赚钱的方式包括以藏养藏,古代名刀剑的复制销售、写作、到大学讲课等。

人越自由,越需要足够的自律。自由职业的时间长了,龚剑偶尔也有懒散一下不想工作的时候,而一直驱动他坚持不懈做研究的,用他自己的话说唯有两个字:“喜欢”。

02

他和他的王语嫣的成都生活

少时龚剑常捧读金庸,沉醉在肆意潇洒的江湖天下,各色的英雄奇才,他最羡慕段誉,因为身旁有粉妆玉琢的武学活字典王语嫣。而生活中,龚剑的夫人付春洋便是他的那个王语嫣。

龚剑还在甘孜州工作时,有一年,成都的朋友一行20多个人来旅游,大家燃起篝火,烤起羊肉,跳起锅庄舞,其中一名女子跳舞的样子深深吸引了龚剑。后来,她做了他的夫人。

龚剑和夫人付春洋

付春洋学的是汉语言文学,龚剑做研究看古书时,常遇到不认识的字,便会咨询她,教一个字,付给她5块钱,给了钱便记得牢些。

付春洋也是文史爱好者,一次,龚剑在外地出差,她独自在家睡不着,听了一晚上大唐历史,早上发微信给龚剑说:“这一大晚上武宗宣宗都洗白了,僖宗登基了。”龚剑回:“那大唐要完蛋了,李茂贞要出场装神弄鬼了。”两人不约而同大笑。有些乐趣,只属于同频的人。

他们的生活,柴米油盐,烟火气腾腾。夫妻二人皆是烧菜高手,龚剑的拿手菜有麻婆豆腐、糖醋肉片、红烧鲫鱼、干菌子烧罐头。夫人做菜的境界要更高一些,有一道凉拌萝卜丝,切得极其细,特别考刀法,萝卜丝切粗了入味不均匀,口感辛辣,就跟弄土豆丝一样,太粗了显得村气。厨房亦是二人重要且温暖的交流场所。

夫人做的小龙虾

龚剑做的面条

如今,日常的一天里,龚剑6点半起床,先回看头天晚上写的东西,然后认真做早饭认真吃早饭,大多数时候龚剑会煮一碗面条,盖上一勺夫人炒的肉臊子,自称好吃得不得了。上午查阅各种武备资料,午睡起来后,在网上冲浪,和朋友分享一些有趣的东西,或在线看世界各地博物馆馆藏的武备,入夜后又开始写文章,一般写三四个小时,夜里一点半睡觉。

龚剑有多少武备资料呢?“家里的几个书架已经装不下了,电脑硬盘里存的文献资料超过50个G,再加上大脑里的储备,超过100个G是一定的。”龚剑嘿嘿地笑答着。每日在这些海量的资料库里穿梭,再拎出合适的用到不同的写作章节中去,单是这一项工作都叫大脑超负荷运转。

龚剑的物质欲望很低,和夫人一起养两只猫(一只温柔的布偶,一只痴肥的英短),日子过得简单惬意。他的高消费唯有刀剑收藏。用他的话说眠不过数尺、食不过三餐,这样可以把精力和时间都腾出来,用在刀刃上(是真的刀刃)。偶尔在他全神贯注写作时,两只猫会赖在他的键盘上,怎么赶都赶不走,龚剑无奈地说这俩小萌货就是他出书路上的拦路虎。

刀剑收藏到底有多“败家”呢?龚剑举了个例子:很久以前江湖出来了一只级别很高的剑,手柄:银质、有凸起乳钉装饰;剑鞘:铜质外包边鞘,错金螺旋纹;鞘室:4条金螺纹压片、正面压片锤揲联贯如意纹;提挂:包金双花提挂;格:浅月牙格。这是目前所见两晋剑装具最豪华的一支,剑体已经锈蚀。货主开价25万,按照当时的黄金价格能买730克黄金,整个剑重量也就这个数。在武备藏家眼里,刀剑的价值比黄金贵得多。

夫人是支持龚剑在这方面“烧钱”的,底限是卖了房子能支付得起。她也一直鼓励龚剑不要让理想仅停留在一个单纯收藏者的阶段,应该努力去挖掘收藏品背后的历史文化价值。

03

古剑到底咋个修复?

那么,古剑修复的过程,到底是怎样的呢?

古剑修复的流程非常复杂,修复前需要查找详尽的史料,比对文物残件研究分解、多次绘制图纸、局部实验,然后再开始动手。修复时的工艺结合了锻造、研磨、金工錾刻、装饰、制革、织造、髹漆、鞘装等诸多环节。一套流程做下来,两三个月就过去了。

龚剑有一间专门的刀剑修复工作室,整洁的操作台上分类摆放着各种錾子、锉刀、线锯、台钳、焊枪、胶板、铁板、铜板等工具。

龚剑聊到了2016年的一次宋剑修复。当时,龚剑在朋友处得了一把剑首遗失的古剑,一番查证推断后确认是晚唐至宋之物,开始制作环首,选定如意大环。鞘室的制作则在正面做一脊线,背后做成浅弧面,鞘室包裹丝绢髹黑漆,鞘室横束插入饰件后,横向穿销连同横束、鞘室、饰件整体铆接。因为剑格为素铁,故所有复原零件都使用素样,并适当做旧形成色彩统一。

剑首大环手工切割完成后,挫磨成形,等其它零件完成后统一做旧,鞘室先制作完成,修磨成形后裹丝绢,髹土漆。鞘室完成后,根据鞘室的大小,制作鞘束。所有零件完成后,做旧与原格色彩一致。从开始考证资料到绘图完成,接近 8 个月时间,正式由图纸转为实际施工,用时 4 个月余,待零件做旧完成后顺利组装,前后总体用时接近一年时间。

宋剑修复记

在修复古剑的过程中,龚剑一次又一次被古人的技艺感动。他举例说,被称作“天下第一剑”的越王剑,剑柄顶端有同心圆装饰,在两个同心圆之间仅1毫米间隔,却刻有纹饰。在没有现代科技的春秋时代,这样精美绝伦的纹饰,不知耗费了多少能工巧匠的心血。

这些年来,龚剑修复了十余把古剑。在泥土的深处,还有无数的名器等着被发现被修复,龚剑希望自己可以用长长的余生,多花时间在古剑修复和武备研究上。

04

我们为什么需要武备研究?

“在人类文明史中,每一个民族除了据地而居、休养生息、繁衍子嗣,更重要的一笔就是各部族、各国家之间的战争史。它在组成本民族历史重要部分的同时,也钩沉了其他民族的记忆。在不断地征战中,集精神、智慧、技术、财富于一体的武备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每个阶段武器的制作水平都是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最为突出的标记,它们拥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两千年来,在中国土地上所发生过的每一场战争、每一种出现过的武备,都可以撰长文以成为中华民族之间不断交流融合的传奇。”

——引用自《中国刀剑史》

这是龚剑对历代兵器的认知,是他20余年研究的一个总结。“我们更多是想通过古剑修复这种行为,去触摸真实的历史。金军是怎么装备的?如何南下的?宋军又是怎么反击的?当年岳武穆是怎么打仗的……每想到这些就会沉浸其间。”

兵器凝聚了那个时代的国家气质、民族性格,刀剑所表现出来的善与恶,并不是刀剑自身的状态,而是所用之人的表现。触摸这些刀剑,就是触摸历史。

//无限贴近真实,还原历史,丰满历史,再把这些讲给后人听,这便是龚剑眼里武备研究的意义。

如今,成都武备研究的圈子有二三十人,大家时常聚在一起交流。其中有龚剑这样的老人,也有90后的新人,成都亦禅道馆馆长马郁惟便是其中之一,作为成都地区最先接触到全甲格斗的选手之一,他是资深武术迷。

第一次在龚剑的工作室见到古代刀剑,马郁惟便被震撼了,并迅速上道。如今他收藏了两三百把古代刀剑,其中不乏让圈内人都羡慕的孤品。“每当收到珍贵的古代刀剑,我就有一种时空交错的感觉,抚摸器物,和当时的英雄情结、家国情怀做连结,一方面是一种浪漫主义,另一方面也影响了我对武艺的理解,对格斗技法的思考。所谓重剑无锋,大巧不工。”马馆长如是说。

龚剑很开心看到像马郁惟一样的年轻人加入武备研究的圈子,因为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极其有限,在这个领域耕耘20余年,他也只是构建了中国古代武备的框架,今年4月底出版的《中国刀剑史》算是他这些年部分研究的总结。

龚剑很开心这本书出版后收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反馈,拍古装电视剧的导演说,要拿回去对照着做道具。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说,这一段史料引用不应该把上一句截掉,否则语境不完整。还有文博从业者、电子游戏爱好者、武术爱好者……

目前,龚剑正在撰写《中国甲胄史》,在编辑催稿的这个盛夏,他感觉有点用脑过度。

● ● ●

编辑丨范书 图源丨受访者提供

CONTACTS

原标题:《一位成都“剑客”的二十年》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