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河北双虎丨梁滨发誓不入党就不结婚,景春华深入火线抢一车煤

中国纪检监察报
2015-07-10 14:34
来源:澎湃新闻
打虎记 >
字号

7月10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发布预告称,即日起将陆续推出“今年就把今年任务落实好”系列报道,对照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工作报告这一“蓝本”部署的七项重点工作,专访七位省(区、市)纪委书记,请他们结合本省工作实际,总结经验教训,计划展望未来,努力完成好下半年工作任务。

当日该报刊发第一篇访谈文章《纪律建设是治本之策——河北省纪委围绕“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凝神聚力》。以下为全文:

五次全会部署本年度主要任务,第一条就是“从严治党、依规治党,加强党的纪律建设”。CFP 资料

1 纪检监察机关衡量党员干部唯一的“定盘星”、“度量衡”就是纪律

记者:五次全会部署本年度主要任务,第一条就是“从严治党、依规治党,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半年以来,河北省纪检监察机关在这项任务贯彻落实中呈现什么态势?取得哪些进展?

河北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陈超英:河北省纪检监察机关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精神,认识持续深化,目标愈加聚焦,措施逐步明晰,把纪律和规矩立起来、实起来、严起来的实际效果开始显现:

一是思想上普遍回归“原教旨”。客观讲,过去我省有的纪检监察机关的确存在着以查办大案要案“论英雄”的问题。随着工作的推进,大家逐步认识到,在当前依然严峻复杂的反腐败形势下,惩处贪腐非常必要,但是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么“好同志”、要么“阶下囚”,只有回归党章,靠纪律和规矩管住大多数,才能从根本上遏制腐败蔓延的势头。

二是工作上基本归位“原支点”。在深入持续的学思践悟中,越来越认识到,纪检监察机关衡量党员干部唯一的“定盘星”、“度量衡”就是纪律。否则,要么是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要么导致攒着问题,“养大了”再处理。这两种倾向都是与纪委的职责相悖的。今年以来,我们从领导体制、总体布局、具体措施和工作保障多方面入手,力求在实践层面找准并强化纪律这个“原支点”。

三是效果上初步体现“盯违纪”。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不再对“小事小情”等闲视之,将违反纪律规矩问题纳入日常监督和纪律审查的重点内容,抓早抓小。比如,严肃查处一县委副书记、县长不如实申报个人有关事项等问题,给予其撤销党内职务、行政撤职处分;严肃查处省直一勘察院公款购买购物卡发放补贴的问题,分别给予主管副院长、后勤服务科长行政警告、行政记过处分。

2 执纪“宽软松”,纪律就会“虚浮飘”

记者:全会工作报告指出,“从严治党关键在严格执纪。要把纪律建设作为治本之策,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对这一点如何认识?河北省在加强纪律建设、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过程中如何突出这一要求?

河北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陈超英:为进一步加强对纪律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河北省委组织省委常委开展专门研讨,深刻剖析梁滨、景春华等发生在身边的典型案例。梁滨曾发誓不入党不结婚;景春华为抢出一车煤不怕牺牲、深入火线。然而随着岁月流逝,他们忘记了入党誓言,忘记了纪律规矩,走上贪污腐化的不归之路。这对党组织而言教训非常深刻,如果在这些人成长过程中及时提醒、扯扯袖子,何至于此?执纪“宽软松”,纪律就会“虚浮飘”。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在年初谋划思路时,我省切实突出纪律建设。在省纪委八届五次全会上,我们部署了7项工作任务,第一项就是“认真落实从严治党、依规治党要求,切实加强纪律建设”,提出要把纪律作为治本之策,把严明纪律、严守规矩放到重要位置来抓。在完善领导体制时,紧紧围绕纪律建设。改过去纪律审查工作由一名副书记分管为所有副书记齐抓共管,进一步调整明确党风政风监督室、案件监督管理室、纪检监察室的职能,强化纪检监察室联系设区市和省直单位的职能,做到纪律建设有部门、对下联系全覆盖。在落实“两个责任”时,强调深化纪律建设。明确要求把纪律建设纳入落实“两个责任”的重要内容,省委新出台的《责任追究办法(试行)》明确规定:一个单位发生3起同一类型的违纪违规行为,在追究直接责任人的同时,必须同时追究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同时,我们还充分发挥反腐败协调小组在纪律建设中的职能作用,调动各方面力量,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3 巡视工作,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瞪大眼睛发现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方面的问

记者:纪律就是管党治党的尺子。纪委是管党治党的重要力量,必须回归本职、回归“原教旨”,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立起来、严起来、执行到位。请结合实际,谈谈怎样具体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用纪律管住大多数?

河北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陈超英:我们具体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敏于立”。吸取梁滨、景春华等案件教训,研究制定了《河北省党员干部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十不准”》;探索实行守纪律讲规矩有关事项明示制度,对照总书记提出的“七个有之”、“五个必须”,提炼出18项纪律规矩,组织省市两级领导干部406人填写《守纪律讲规矩有关事项明示表》。

二是“见于巡”。今年巡视工作,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瞪大眼睛发现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方面的问题,一些部门、系统领导干部无视纪律规矩、肆意插手工程、权力寻租、兼职取酬等问题,以及一些国企、高校等党委领导弱化、反腐倡廉建设不力等问题“浮出水面”。同时,对这些问题我们及时交办、一督到底,不解决绝不撒手。

三是“纠于小”。对于“四风”问题,扭住重要时间节点,寓于日常管理监督,见一个处理一个,绝不养痈成患。截至目前,全省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875件,处理1015人,纪律处分875人,通报139批562起典型问题。我们还对在五一、端午检查中“走过场”的5个设区市发出纪律检查建议书,责令分析原因、改进工作。

四是“改于查”。坚持抓早抓小,认真落实问题线索五类处置方式,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谈话函询,截至5月底共函询、约谈、诫勉谈话省管干部42人。

4 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纪律意识未能内化于心,绷不紧纪律这根弦

记者:结合河北实际,目前党员干部在讲规矩、守纪律上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河北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陈超英: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也非一日之功。从我省监督执纪情况看,纪律建设任重而道远。突出的表现就是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纪律意识未能内化于心,绷不紧纪律这根弦。有的忘记自己的共产党员身份,不学纪律,不知规矩,尤其是国企、高校的党员领导干部,认为所在单位不属于政府部门,就应该宽一点、松一点;有的痼疾难改、明知故犯,在如此高压态势下,依然存在用公款购买粽子问题、公款吃喝问题;有的不是自觉遵守纪律,而是做给人看、应付检查。以办公用房为例,表面上不超标,但原来腾挪的办公用房一直归自己使用,总的算来更超标;还有的别有用心,持一种“真正守纪律讲规矩,什么事都干不成”的论调;有的依然认为,谁守纪律讲规矩,谁吃亏;有的明知组织调查,还搞“攻守同盟”、对抗组织。从问题发生领域看,以今年端午节检查为例,县乡两级多发,占到51%;企事业单位问题突出,占25%。

解决之道就在于把纪律和规矩真正突出出来、严格起来。一方面,多措并举加强纪律教育。我们实施了新提拔省管领导干部廉政谈话制度,我分两批对129名新提拔省管干部进行集体廉政谈话。充分利用委厅门户网站平台,累计发送“廉政短信早提醒”80余万条,从走上领导岗位一开始,从日常工作生活点滴中,经常扯袖子、敲警钟。另一方面,持续发力强化执纪监督。坚持违纪必查、违规必究,让心抱幻想者断了念头,让心存侥幸者戛然止步。今年前五个月,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共接受信访举报39705件(次),立案8044件,结案6948件,处分7492人,同比分别增长27.1%、14.6%、14.8%、15.4%。在去年查处省管干部贪腐类案件超过前10年总和的基础上,立案厅级干部8件、县处级干部151件,同比分别增长166.7%和98.7%,“天网”行动抓获在逃人员13人。同时,聚焦土地开发整理、村官等10个领域,严查“小官巨腐”问题,全省排查问题线索6038件,初核4653件,立案3227件,处分2417人。

5 迈着不变步伐、持续加大力度、执纪越来越严

记者:关于“从严治党、依规治党,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河北下半年有哪些贯彻落实意见?

河北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陈超英:总的要求就是迈着不变步伐、持续加大力度、执纪越来越严。7月7日,省委召开了全省落实“两个责任”经验交流大会,强力推进“两个责任”落实。下半年还将召开警示教育大会,对于纪律建设再提要求、再敲警钟。

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再划界限,明确纪律要求。我们正在拟定狠刹大吃大喝的几个不允许:不允许公款吃喝,不允许工作日中午饮酒,不允许进会所,不允许用公车去吃喝等;我们还要明确党员领导干部亲属婚丧嫁娶事宜的有关要求,如不准邀请服务对象、下属单位,不准收受礼金等;我们还要研究制定有关回避制度的纪律规定、机关食堂管理的有关纪律规矩等。二是再加大力度,开展专项行动。下半年,我们将对办公用房超标、公车私用、公款旅游、公款消费以及党员领导干部兼职取酬、经商办企业等问题进行拉网式地毯式排查治理,发现问题,一律先免职再做处理。三是再传压力,强化责任追究。加强纪律建设,关键还要把主体责任担负起来。去年,我约谈了各设区市市委书记、市长和纪委书记,今年我们将约谈厅直各单位党政一把手、纪委书记(纪检组长)。以省委出台《责任追究办法(试行)》为契机,坚决加大问责力度,倒逼纪律规矩落地生根。此外,我们还将建立党员干部廉政档案,将巡视发现的问题、函询作的说明、廉政承诺、纪律明示等,都放入廉政档案。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