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外眼看肃南】祁连山生态保护由“治”到“美”的启示

2021-07-08 18:2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出品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甘肃频道 王锦涛

祁连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黄河流域重要水源产流地,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仰望中国版图,祁连山是阶梯分界线,更是天然的固体水库,其冰雪消融,孕育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大内陆河,滋养黄河、青海湖,哺育戈壁绿洲河西走廊……倘若没有祁连山,西面塔克拉玛干沙漠、北边腾格里沙漠、南侧柴达木沙漠,将席卷连片,直逼西北,觊觎华北;干热风暴,会直扑“中华水塔”三江源。失我祁连,中国地理格局将发生巨变。

然而,长期以来,祁连山局部生态破坏问题十分突出。2017年7月,中办国办就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发出通报。通报指出:当地违法违规开发矿产资源问题严重,部分水电设施违法建设、违规运行,周边企业偷排偷放问题突出,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不力。

整改问题,修复生态,既要解决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更要纠正思想认识偏差。痛定思痛,张掖市坚决扛起祁连山生态环境整治保护修复的政治责任,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逐个问题研究制定整改方案,组织实施了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集中整改整治攻坚行动。核心区全部149户牧民和占缓冲区34%的146户436名牧民搬离祖祖辈辈生活的祁连山;保护区内矿业权全部关停退出,矿山完成生态恢复治理;河道生态基流足额下泄;核心区、缓冲区旅游设施全部拆除撤离……占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总面积76%的张掖段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整治任务按期完成并通过省级验收认定,探采矿项目、旅游设施项目和水电站分类退出工作全部完成,曾被过度放牧、采矿筑坝等问题困扰的祁连山,彻底祛除沉疴,生态保护修复取得明显成效。

过去求温饱,现在要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要生态。祁连山生态保护和建设,有成效,有教训。如今,在总结前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到了统筹确立、坚定实施长效机制的关口。今年以来,甘肃省、张掖市借党史学习教育的“东风”,从政治高度深刻认识祁连山生态保护与治理的极端重要性,以祁连山国家公园建设为契机,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常态化开展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加强全域监管,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守护河西走廊的生命线。

生态环境保护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在领导干部。张掖市把整治保护修复祁连山生态环境作为“天字一号”工程,建立整改整治周例会制度,严格落实市级党政班子成员分工负责抓生态环境问题整治和四班子成员联系包抓整改项目的“双保险”责任制,采取固定督查人员、固定督查区域和每月至少明察1次、暗访1次的“双固定、双督查”方式,经常性开展整改工作“回头看”“再巩固”“再提升”,确保旧问题不反弹、新问题不发生。

生态环境保护能否落到实处,要义在精准施策。祁连山地处甘肃、青海两省交界,“偏向”甘肃,绵延1000多公里,其中700多公里在甘肃省张掖市。张掖聚焦祁连山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分类施策科学有序整改整治,采取分区域整治(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分阶段推进(清理项目、现场整治,分类施策、解决问题,修复保护、完善机制三个阶段)的办法,研究制定矿山、水电、旅游设施、草原超载等整改指导性意见,逐项明确整改标准要求、政策办法、责任主体、验收程序和完成时限。对探采矿项目全部关停,撤离人员、拆除设施、封堵矿井、清理现场,通过平整覆土、种草造林、围栏封育、加固护坡等措施,实施矿区矿点地表生态恢复治理;对水利水电项目全面开展现场及周边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引水式水电站建设安装生态基流下泄设施和监控设备,在建水电站采取“一站一策”方式关停退出;对核心区、缓冲区旅游设施项目全部拆除撤离,实验区内的全部停业整顿,在落实环保措施、补办缺失审批手续后规范运行。严格实行以草定畜,采取围栏封育、禁牧休牧、异地借牧、补播改良和“牧区繁殖、农区育肥”等措施,治理草原超载过牧问题。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祁连山保护区(张掖段)117项探采矿项目全部关停退出,矿区矿点生态环境全面治理恢复;36项水利水电项目全部整治规范,河道生态基流足额下泄;11项旅游设施项目完成分类整治,核心区缓冲区旅游设施全部拆除撤离。提前完成三年草原减畜20.63万羊单位的任务,祁连山张掖段草原实现草畜平衡。林草“一地两证”问题妥善解决,342.59万亩林草重叠面积实现了权属分明。组织实施的“一园三带”国土造林绿化(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修复和黑河生态带、交通大林带、城市绿化带)三年完成营造林164万亩,相当于在河西走廊造了一个塞罕坝。

生态环境保护能否落到实处,重点在治理能力。不断提升生态环境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是基础,卫星遥感、生态监测等科技手段是保障,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是关键。张掖全面禁止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内一切生产经营活动,严把实验区项目环保审批第一关口。加强市、县区和乡镇基层环境监管队伍和能力建设,坚持落实县区月检查、市级行业主管部门双月巡查、台账化管理和常态化督查“四项监督制度”,形成全程跟踪、全程监管、全程督办的监管机制。成立祁连山林区法院、林区检察院和森林公安分局,建立政法、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多部门联动、常态化巡查执法机制,始终保持依法严惩生态环境污染破坏行为的高压态势。对环境保护失职渎职、包庇纵容、弄虚作假等行为,依纪依法从严查处,终身问责。修订完善县区工作实绩考核指标体系,加大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权重,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生态环保“一票否决”制度。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区定位的产业和项目发展落地。张掖建成的“一库八网三平台”为支撑的生态环保信息监控系统,形成“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天地一体立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实现对全市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环境状况监测的全覆盖。

生态环境保护能否落到实处,核心在长效管护。区划多变,权责失衡,自1987年甘肃省设立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以来,保护区甘肃段范围面积多次调整,功能区划一度有名无实,实地勘界雾里看花。在管理上,祁连山保护区曾存在“两张皮”,多头执法、九龙治水。2019年5月,依托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组建的大熊猫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省管理局张掖分局挂牌。祁连山国家公园内全民所有的自然资源资产委托管理局负责保护、管理和运营,按照山水林草湖一体化管理保护原则,对园区范围内的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重要饮用水源地进行功能重组,打破原来各类保护地和各功能分区之间人为分割、条块管理、互不融通的体制弊端,长效管护,佑我祁连。

生态环境保护能否落到实处,根本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主要来自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张掖市坚决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基础性、底线性任务,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活动的前置性条件,坚决做到“凡不符合国家生态环保政策法规的决策一个不能定、项目一个不能上、事情一件不能办、活动一项不能搞”,坚定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取消对肃南县的GDP考核,宁可经济发展速度慢一些,也不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宁可GDP增长速度慢一些,也不以浪费资源为代价。坚持集约节约用地、高效节约用水,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水肥一体化建设,累计发展高效节水面积226.6万亩,年节水2.7亿立方米。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农畜产品加工、智能制造、清洁能源、新型材料和文旅康养产业等,2020年全市生态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7.4%,高出全省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

“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当江南。”张掖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加快建设“两山”理论实践新基地,祁连山正由“治”到“美”。

原标题:《【外眼看肃南】祁连山生态保护由“治”到“美”的启示》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