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同游未来,AI + ART人工智能与艺术双向赋能超体验

2021-07-08 16:3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以下文章来源于西岸美术馆 ,作者创想未来的

西岸美术馆

上海市徐汇区龙腾大道2600号西岸美术馆 X 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陈合作项目Centre Pompidou x West Bund Museum Project 2019-2024

六十五年前

人工智能作为概念在达特茅斯会议上应运而生

今日

它已然变为触手可及的现实

成为新一轮技术革命的重要驱力

它不可避免地影响了世界的经济与社会结构

同时也改写着人类、机器、其他生物之间的盟约

后疫情时代

人工智能的发展革新、全球治理

将成为我们想象与开拓的沃土

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举办之际

西岸美术馆发起

“AI、泛技术与艺术”系列活动

演绎AI 与ART交织的精彩篇章

从AI到ART

跨学科与多维度

“加载”智慧与美丽

西岸美术馆作为西岸美术馆大道的核心场馆之一,即将在2021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举办之际,推出双A系列活动“AI、泛技术与艺术”,以新媒体艺术为切入点,开展12场形式多样的活动,你可以在新媒体影像作品展映、夜间沉浸式视听展演、艺术科技工作坊、影像鉴赏与讲座等活动中尽情遨游,体验科技美学,思辨地审视技术与人类的关系,并大胆创想人类的未来。

本次活动,西岸美术馆与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CAC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联合知名学者、策展人、艺术家发起探讨,邀请公众一同与科技对话、与艺术同舞,感受人工智能与艺术双向赋能的全新体验。

◉ 展映作品与演出作品截帧

元·像差 Meta Aberration

跨媒介影像与双A之夜

在本次活动中,你可以欣赏到6件前卫创意的新媒体影像作品展映,并在夜间赴约一场沉浸式视听派对,与朋友度过一个超酷的“双A”之夜!

世界是我的表象,世界是我的意志。”

—— 叔本华

智能时代的“元”是超越不同界域的本质,既开启了数字世界的开端,也是创造了科技本身的意志。“元”促使现实与虚拟的交融,构建了物质与数字世界混合的全新空间体验。科技时代所构建的社会“意象”,是一种对人类生存意识新的考验。当科技、算法和数据成为创造新的世界要素后,我们所处的场域、所用的语言、所经历的情感等人文性内容变得更加广阔而复杂,现实空间也与虚拟社会互相渗透,以往五感体验的表象世界,渐渐融入到“无象”的网络意识世界。数字化进程的不可逆,催生了数字自由主义将是每个人在不久的将来面临的课题。而理性与感性这两种看似对抗的二元属性,一直是推动“意象”积极衍变的原动力,是把可能与不可能的想象力创造从非现实变为现实的良性机制。实验与商业的交叉,艺术与科技的跨域,社会梦想与现实空间的延伸,理性与感性都将是思维认知的永恒源力。探究对“元”的感性认知是我们艺术家、设计师们对科技世界理性核心的观察、探索与感知,而“元”构建的混合现实世界产生的像差是未来数字世界的政治、文化、身份、信仰的关键路径,也是未来元宇宙形态的各种可能性。

联合策划人

程斌

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学院数字媒体设计系主任

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媒介与交互研究所数字娱乐与衍生应用工作室负责人

上海市动漫行业协会理事成员

高校数字艺术专业委员会理事成员

日本电通博士访问学者

中国美术学院设计人文与创新研究博士在读

������

跨媒介影像展映

7月6日至7月8日

10:00 - 17:00

�� 滑动查看展映作品

展映作品1:陈嘉梓,《维度-行径-面具》,2020年,指导老师:李轶军、卢晨

展映作品2:高牧远,《对话幻想 凝望真实》,2020年,指导老师:李轶军、卢晨

展映作品3:张维、胡邱晨、马玉芳,《人抬头时看见“神”》,2020年,指导老师:胡晓琛、陈天翼

展映作品4:覃珏、周凌瑶 ,《基因⼯程—“⾮现实”⼈类研究》,2021年,指导老师:程斌

展映作品5:詹硕宇、牟得鹤,《荒诞之壁》,2021年,指导老师:王志鹏

展映作品6:吴恩甫、李逸轩,《消音步枪》,2021年,指导老师:王志鹏

展映作品7:王茂湘、麻淞滔、王蕾、顾荣逸,《无底洞》,2021年,指导老师:项建恒

双A之夜

7月10日及7月11日

20:00 - 22:00

王志鹏,《元》,2020年

作品由“点”展开的系列动作。“点”作为初始化的形态,会伴随暴力的声音而划破黑幕。划破,也同时是生长;随着其演变,而成为不同的“象”。作品以实时运算的方式,尝试带来一场非常规的视听现场。

俞同舟,《曲速引擎》,2021年

联合演出音乐人:RVE

《曲速引擎》将使用尚未被发现的、具有负质量和呈负压的特异物质扭曲时空,造成我们前方的空间收缩,后方的空间膨胀,被包裹在这一“弯曲泡”中就能在不破坏相对论的情况下超光速飞行。

於阗,《声·相》,2015-2021年

表演嘉宾:戴哲,友情演出:黄浩东

《声·相》是於阗利用声学物理原理,以模数转换的方式搭建声音与影响实时交互的装置作品,用于即兴表演;将水、沙等微观的基本元素在随机的状态下,结合情绪与氛围等主观感受营造一个不同的虚拟视觉作品。

蔡宇潇,《沉默的长音》,2020年

《沉默的长音》是艺术家蔡宇潇“智能城市”创作系列中的一件实时声音作品。在该作品中,艺术家以自己的面部为基础, 用GAN生成式对抗网络技术虚构了智能城市市民乔(Joe)的十八个化身,他们分别发出的十八段人声描述了乔的故事,而那些描述该城市的话则化为一段段“沉默” 的长音。

NO.E.ZA(陈欣+边治平),《Plug_in》,2020年

以割裂的声音信号在废弃的虚拟工厂中搭建抽象的物件与图像,再拆除,再搭建,直到作品完成,并将其保留在原置空间之中。意在激发声音与图像的瞬时联觉,打通观者的感知通道。

张正楠/余娴/王雅歌,《失联》

特邀独立舞者:刘丽馨

特邀音乐人:GUAN/LUKA

《失联》借以赛博朋克风格为基调,当现代科技与人类精神的连接出现失联状态时,从机械的视角出发,利用脑电波为二者建立联系的载体。作品对现代科技持有怀疑和忧虑的态度,警示人们去反思现状及精神自省。

艺术与科技工作坊

除了体验,你还有机会以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到这些硬核有趣的艺术与科技工作坊中。

灵敏向量

面部捕捉与情绪识别工作坊

7月10日

13:00 - 17:30

�� 滑动查看工作坊详情

“面部追踪和情绪识别技术正在悄然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角落,从安全系统到广告定向投放和娱乐活动…人们在生活中被动地为面部识别技术提供数据输入,各种不同规模的面部追踪设备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影响?随着相关技术被开源,变得更容易获取,我们将如何预见它们的应用场景?

该工作坊旨在教授关于面部追踪系统如何与机器学习协同运作的基础知识,通过机器学习初级微表情(快乐、愤怒、悲伤、惊喜等),分析并试图诠释我们的情绪。通过道具和快速原型设计,我们将共同构想面部追踪和情绪识别的可能用途,通过亲身实践、头脑风暴和推测可能应用场景的方式来更好地理解面部追踪的不同功能。

工作坊课表

工作坊导师

Vytautas Jankauskas

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研究与创作实验室主管

纽约大学互动电信项目(ITP) 兼职教授

Pervasive Media Studio 永久驻留艺术家

Vytautas Jankauskas是一位艺术家、设计师和研究员,拥有意大利布雷拉美术学院的媒体艺术学士学位和日内瓦高等艺术设计学院(HEAD-Geneve)的媒体设计硕士学位。他的实践对新兴技术如何栖息和塑造我们的家庭世俗进行探寻,通常与物联网、 数据所有权、数字公民权、社交媒体以及它们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有关。

艺术家和造物者的机器学习工作坊

7月11日

13:00 - 17:30

�� 滑动查看工作坊详情

艺术家和造物者的机器学习工作坊是专为艺术家和造物者的机器学习入门介绍,将讨论不同的框架、应用和工具,以开发创造性的人工智能艺术项目,重点将使用Runway ML(一款专门为艺术家、设计师开发的机器学习应用),通过一个简单的网络界面用人工智能为艺术和创意项目提供动力。

本次工作坊将由昆山杜克大学媒体与艺术副教授Benjamin Bacon主持,带领参与者下载和安装Runway ML,学习其基础知识,使用预训练的机器学习模型,以及如何在Runway ML中运行机器学习模型并进行实时骨骼跟踪和运动模仿,并将结果发送到Processing和其他创意编程应用程序。除此之外,还将讨论在Runway ML中开发和训练用于图像、视频和音频处理、生成的机器学习模型。工作坊分为理论、实践和分享展示三个部分,参与者无需具有高阶的编程能力。

工作坊课表

工作坊导师

Benjamin Bacon

昆山杜克大学媒体与艺术系 副教授

荷兰鹿特丹不稳定媒体V2_Lab 终身研究员

Benjamin Bacon是一位跨学科艺术家、设计师和音乐家,他的研究交汇于计算设计、网络系统、数据、声音、装置和机械雕塑。他目前是昆山杜克大学媒体与艺术系副教授,荷兰鹿特丹不稳定媒体V2_Lab的终身研究员。他曾在多所大学担任教职,例如帕森斯设计学院BFA设计与技术主任、信息绘图研究所技术主任,上海纽约大学艺术助理教授等。此外,他还曾在诺基亚亚洲研究中心增长经济实验室担任研究职务。

参与方式

元·像差 Meta Aberration

跨媒介影像展映

��时间:7月6日至7月8日 10:00 - 17:00

��地点:西岸美术馆B1·多功能厅

��价格:活动免费,无需预约

双A之夜

��时间:7月10日及7月11日

20:00 - 21:30 现场展演

21:30 - 22:00 艺术家演后谈

��地点:西岸美术馆B1·多功能厅

��价格:预约参与,活动免费

*观众请从西岸美术馆南门、下沉式广场出入

灵敏向量:面部捕捉与情绪识别工作坊

(英文工作坊,配助教辅助翻译)

��时间:7月10日 13:00 - 17:30

��地点:西岸美术馆B1 Studio

��价格:预约参与,活动免费

*观众需自行携带电脑,主流MAC/Windows皆可

艺术家和造物者的机器学习工作坊

(英文工作坊,配助教辅助翻译)

��时间:7月11日 13:00 - 17:30

��地点:西岸美术馆B1 Workshop

��价格:预约参与,活动免费

*观众需自行携带电脑,主流MAC/Windows皆可

扫码或点击阅读原文预约

后续精彩活动抢先知

2021年7月17日

“被编程的生命/被编码的现实”艺术家影像导赏

影像艺术策展人Lukas Brasiskis将带来哈伦·法罗基、大卫·布兰迪&拉里·阿奇安庞、佩吉·阿韦什等当代影像艺术家的作品。

2021年7月17日-7月25日

科技艺术系列讲座

四期系列讲座,将分别从创作与策展实践中的AI批判、AI智能系统与物联网/数据权力、广义的技术应用、在加速主义背景下的技术哲思几个角度探讨AI、泛技术与艺术之间的交融与纠缠,渐进式引导观众形成对科技的看法,客观地看待技术,并尝试以思辨地方式回应技术的发展。该系列讲座邀请了在此领域各有洞见的艺术家与学者参与交流,包括张尕、Sofian Audry & Istvan Kantor(又名Monty Cantsin)、Interspecifics小组、龙星如、Vytas Jankauskas、宋振熙、程新皓、姜宇辉等。

关于合作机构

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以“艺术、科技、商业”高度融合的创新设计学科为主体,设有“社会与策略”“媒介与交互”“产业与图景”“技术与造物”“智能与系统”五个主要研究院所。以真实社会为参照,以未来拓展为方向,以项目教学为手段,实现“着眼艺科融合,推动跨界教学。打造创新社区,重建设计人文”的学院目标。建立一系列研究所和艺科实验室群,立足本土文化资源、学校艺术资源和产业技术资源,努力形成一批具有前瞻性和标志性的研究成果。

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CAC)

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成立于2013年,系国内首家致力于媒体艺术之展示、研究/创作及学术交流的非营利性艺术机构。通过展览、驻留、奖学金、讲座、工作坊及相关文献的梳理与出版,CAC为媒体艺术在全球语境中的论述、生产及传播开拓多样化且富有活力的平台,以批判地介入不断改变进而重塑当代经验的媒体技术来推动艺术创新及文化认知。

正在展出

抽象艺术先驱:康定斯基

2021年5月1日- 2021年9月5日

西岸美术馆 展厅3

原标题:《同游未来,AI + ART人工智能与艺术双向赋能超体验》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