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那个告诉世界“莫斯科不相信眼泪”的人,走了

2021-07-30 08:0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郑卜丁 液态青年

作者|郑卜丁

会见戈尔巴乔夫前,美国总统里根看了至少八遍《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希望从电影中了解“神秘的俄罗斯灵魂”。

1980年代,美苏关系稍有回暖。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在与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举行历史性的会晤之前,决定去看一部电影,希望从电影中了解“神秘的俄罗斯灵魂”,这部电影就是《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后来里根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部电影,他至少看了八遍。也因为这部电影,他要收回曾经说过的“俄罗斯是一个邪恶帝国” 这句话。

在那个年代,《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成为了苏联的一张名片,让世界观众窥见了一个神秘国度普通人的爱与忧愁。

7月5日,《莫斯科不相信眼泪》的导演弗拉基米尔·缅绍夫因新冠病毒逝世,享年81岁。他的辞世让俄罗斯人感到震惊。

“与弗拉基米尔·缅绍夫一起,苏联电影的伟大时代也一去不复返。” 莫斯科电影公司总导演卡伦·沙赫纳扎罗夫哀悼说。

01

“莫斯科是张大彩票,你可以赢得一切”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前半段故事铺陈的背景是1958年,柳达、卡佳、安东尼娜三个外地女孩来到莫斯科,住在同一间宿舍里,希望从首都寻找到爱情、财富和幸福。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海报。图片:TACC

而在现实生活中,1958年的缅绍夫19岁,他的目标也是去到首都莫斯科,成为一名演员。“帽子下卷曲的刘海、一件阿帕奇衬衫和夹克”,这是缅绍夫初到莫斯科时的样子。

在此之前,缅绍夫出生于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他的父亲是一名船长的大副,和妻子在一艘从阿塞拜疆开往伊朗的船上相识。在缅绍夫八岁时,全家跟着父亲移居到阿斯特拉罕。

八岁的缅绍夫常常会艰难地向母亲乞求一些零钱,不是为了买姜饼和玩具,而是去电影院看一场电影。

缅绍夫童年。图片:uznayvse.ru

“50年代男孩的梦想是成为飞行员、钢铁工人和地质学家。演员,被认为是一个轻浮的职业。”缅绍夫曾在纪录片中说。

但为了这个目标,缅绍夫三次前往莫斯科,三次被莫斯科艺术戏剧学院拒绝。这期间,缅绍夫做过很多其他工作,汽车工人、矿工甚至是潜水员。

直到22岁时,缅绍夫终于被莫斯科艺术戏剧学院录取。在莫斯科,缅绍夫被同学们贴上“外省人”的标签,他们嘲笑缅绍夫的土和丑,甚至连学校老师们也认为,凭借缅绍夫长相,很难成为一名演员。

在电影《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中,柳达、卡佳、安东尼娜本质上也是三个外省人的故事,柳达将未来寄托于爱情,每天下班后盛装打扮,在莫斯科的地铁、书店游荡,期待遇到改变她命运的男人;卡佳为获得学位苦苦奋斗;安东尼娜很快踏踏实实谈起了恋爱。

她们的命运完全按照每个女孩的性格发展,在柳达精心策划的一场聚会中,她遇到了冰球运动员谢廖沙。卡佳与摄像师鲁道夫相恋,却在怀孕后遭到抛弃。生下女儿后,卡佳开始在学业、工作和照顾女儿之间,疲于奔命,睡眠常常只有三小时。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本来是俄国的一句谚语。伊凡雷帝时期,租赋和兵役繁重,一些敢作敢为的人决定去莫斯科请愿。但在莫斯科,他们的建议并没有得到支持,而是付出了血的代价。

“眼泪无济于事,要相信自己的力量。”这是三个主人公和导演自身希望传达的信息。

02

“苏联名片”背后的故事

闹钟响起,时间已是十六年后,卡佳获得了学位,从一名女工成为工厂厂长。在快四十岁的时候,卡佳遇见了电工果沙,终于收获了爱情。“人生从四十岁开始”,也成为了这部电影的一句经典台词。

后来人们才知道,卡佳的扮演者维拉·阿连托娃正是导演缅绍夫的妻子,她出演这部电影时已经35岁,需要扮演一个20岁的打工女孩,同样需要化身40岁的工厂厂长。

在全俄国家电影学院,维拉·阿连托娃是缅绍夫的同学。在老师和同学们都不相信缅绍夫的才能时,维拉感到愤怒,认为这是一个错误,“在学校的四年,他都没有受到赏识,他们想开除他,但我总能看到,在他独立工作的时候,总是迸发出独特的观点,总是很有趣。”

缅绍夫和妻子维拉·阿连托娃。图片:TACC

莫斯科艺术戏剧学院本科毕业后,没有一家剧院对缅绍夫敞开大门。缅绍夫也在那时调整了自己的方向,进入到全俄国家电影学院导演专业。

毕业后,缅绍夫完成了其导演的处女作——苏联校园生活主题电影《玩笑》。两年后,电影《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开拍,这是一个看似简单、日常且乏味的故事。

出乎缅绍夫和当局的意外,这部电影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他们没有对我们抱有任何期待,不然会反复审查。”缅绍夫说。

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部电影上映第一年,就有超过9000万俄罗斯观众进入电影院观看。人们还能记得那个冬夜,购票队伍好像永远没有尽头。

当年的《苏联银幕》杂志将《莫斯科不相信眼泪》被评为年度最佳影片,维拉·阿连托娃则是当之无愧的最佳女演员。

电影也成为苏联历史上仅有的两部获得奥斯卡奖的影片,第一部是谢尔盖·邦达尔丘克的《战争与和平》,作为根据托尔斯泰同名小说改编的史诗巨片,没有人会去质疑它的地位。但《莫斯科不相信眼泪》聚焦在了普通人的生活上,却意外打破了国界、冷战和军备竞赛的屏障。

它不仅成为了第53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还被评为第30届柏林电影节最佳影片,比利时、美国、厄瓜多尔和葡萄牙的外国电影节上,《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一票难求,电影版权也被全球100多个国家购买。

作为导演,缅绍夫在国际上声名鹊起。但在苏联国内,评论家却对他反响冷淡。

缅绍夫没有出席奥斯卡颁奖典礼,就连这个消息都是朋友告诉他的。缅绍夫也被禁止出国旅行,评论家们认为,让缅绍夫获得奥斯卡奖就是一出“闹剧”。

“无数人从电影院走出来,湿着眼眶,这部电影作为苏联生活方式的名片传遍了世界,但他的作者却不能获得认可。”缅绍夫也曾苦涩地抱怨。

03

“苏联生活的百科全书”

多多少少,《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有些缅绍夫自我投射的影子。

他和妻子维拉也曾以乡下人的身份进入苏联首都,他们婚后根本没有自己的房子,住在宿舍,甚至在女儿尤利娅出生后,他们也不得不长达数年分别住在各自的宿舍。工作很紧,经常缺钱,他甚至不得不在面包店打点零工。

和剧中卡佳一样,缅绍夫夫妻所代表的普通人坚持肯干的精神影响着几代人。去年,还有俄罗斯媒体发起调查,用电影截图来匹配台词,事实证明,直到现在人们还记得这部电影。“我看了几百遍”,下面有人评论说。

直到缅绍夫的第三部电影《爱情与鸽子》,国内评论家们才真正对他予以认可,尽管这部电影遭到了严格的审查和大量的删减,但依旧大获成功。他对苏联平民生活的刻画成为了经典。

在缅绍夫的一生中,从来没有高调的爱情丑闻和炒作。遇见维拉时,他胆小、害羞、沉默,某些特质甚至持续在他们超过半个世纪的婚姻中。

缅绍夫也没有真正抱怨过命运,他曾在采访中表示,他相信命运自有安排。

不过,从四闯莫斯科艺术戏剧学院开始,缅绍夫不止一次表现出难得的勇气。2000年,他的新片《众神的嫉妒》在俄罗斯上映,让人们震惊的是,缅绍夫让自己的妻子在影片中裸体出境,而当时,她已经50多岁。

“我不再是那个年轻的维拉,这就是真实的东西,真正的生活,如果一件事情是真的,它总是有吸引力,”维拉表示。

《众神的嫉妒》后,缅绍夫再没有执导过一部电影,但他却在很多电影中扮演了角色。他曾表示,这是自己“可爱的爱好”,同时也是“一个创造平行世界的机会” 。

缅绍夫一生中只执导过五部电影,但出演过一百多个角色,他被称为“苏联生活的百科全书”。

“仔细想想,我认为自己是一个快乐的人,我梦想成为一名导演,它实现了,我有一个可爱的妻子,稳定的家庭,出色的女儿和孙子孙女……” 缅绍夫在一次采访中表示。

缅绍夫和家人们。图片:INS截图

今年6月,缅绍夫和维拉因感染新冠病毒被一起送进医院,目前,维拉已经在医院得知丈夫去世的消息,亲戚们并没有向媒体公开她的反应。

7月8日,缅绍夫的告别仪式会在莫斯科电影院大厅举行,同样感染新冠病毒的维拉无法亲自参加。不过,在俄罗斯,有很多人正在预备从各地出发,向“苏联电影的伟大时代”道别。

原标题:《那个告诉世界“莫斯科不相信眼泪”的人,走了》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