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最不受宠的似乎总是老二?| 中童综合征

2021-07-09 20:3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144H 华东师大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本文共2963字,建议阅读时间7分钟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144H

编辑/Stardust

美编/岚

■■■

01

前两天,一位朋友向我抱怨,说自从上了大学之后,越来越觉得父母不管自己了,家里有更小的弟弟妹妹占据着父母的全部注意力,“他们好像有正当理由忽视我了”。

这让我想起了几年前的一部大火韩剧——

2015年末,一部充满时代记忆的电视剧《请回答1988》成为韩国的“国民大剧”。剧中讲述了1988年在首尔市道峰区双门洞居住的五家人的故事。

德善家、正焕家、崔泽家、善宇家、东龙家,都各自有着自家的本本经,泪点与笑点并存。

图片来自于网络

很多人喜欢德善。

的确。

我们德善,虽然是个疯疯癫癫的傻丫头,但是却是个很值得喜欢的女生啊。她爱家人,爱朋友,像个小太阳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图片来自于网络

很多人说,在德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

02

德善,是家中的老二,没有姐姐的成绩和脑子,没有弟弟老幺的地位,是家中“最不受宠”的一个孩子,总是懂事的让人心疼。

剧中几乎随处可见“证据”——

德善爸爸常给弟弟买冰淇淋,有一天德善无意间发现,也要求吃冰淇淋。爸爸呢就买了一大桶,回家分给姐姐和妈妈,可德善自己依旧是分得最少的那个孩子。

图片来自于网络

在姐姐弟弟要吃鸡蛋的时候,妈妈发现冰箱里只剩下两个鸡蛋,那一瞬间她转头看向了德善,而德善连头都没有抬起来,假装轻松地告诉妈妈:“我不喜欢吃鸡蛋”。

图片来自于网络

家里煤气泄露,德善自己一个人从梦中醒来爬出去,可爸妈只记得姐姐和弟弟,把德善给忘了……

图片来自于网络

姐姐因为是姐姐,所以需要忍让;弟弟因为是弟弟,所以需要被照顾,因为是老二,她理所当然的成为被迫懂事的那一个孩子。

“听话的孩子没有糖吃”,这个道理德善似乎从小就知道。她一直在努力做那个乖巧懂事的孩子,但却也忍不住委屈——

图片来自于网络

可能很多家中的老二也有同样的体验,相比他们的哥哥姐姐和弟弟妹妹,中间出生的孩子觉得被排斥或被忽视,这种现象,被称为中童综合征。

��

03

德国马克思·普朗克研究所( Max Planck Institute )的个性心理学家朱莉娅·罗勒( Julia Rohrer )认为:

“第一个孩子在第二个孩子出生之前,一直受到父母的悉心照料;最后一个出生的孩子在前面大一点的孩子已经长大成人,离开家后,也会得到专心致志地照顾。由此导致了中间出生的孩子认为自己从来没有什么关注的焦点。”

而长期处于这种心理状况下的“中童”,更容易产生沮丧、自卑等消极特质。“他们在压力下长大,有太多的事情影响发展和个性”(Salmon,2016)。

爸爸:“我家德善,最近很认真地在学习,很辛苦吧?”

德善:“爸,我会真的很努力,不过万一,我考不上大学,你也不能讨厌我啊,知道了吧。”

图片来自于网络

在德善阳光开朗的外表下,也有小小的自卑怯弱的一面。

她恐惧,也担忧,担心会不会因为自己不像姐姐一样优秀,而被爸爸讨厌,失去父亲的爱。

这么说来,似乎中间的出生顺序,对孩子的成长发育和人格形成是不利的。但其实,出生次序(birth order)同家庭教养方式、经济水平、社会环境等一起,共同影响着孩子的生活风格和人格特点,这是不能一概而论的(Adler,1911)。

提起“出生次序”,就不得不提到阿德勒(Alfred Adler)和他的个体心理学(individual psychology)。

图片来自于网络

1911年,阿德勒创立个体心理学,认为:性格和成长环境、遗传均有关系;人有能力改变自己,追求优越的生活。正是由于意识到人格的重要性,他成为第一个强调出生次序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的心理学家。

他研究了长子、次子、幼子和独生子的人格特点,认为出生顺序与人格特质基本有以下关系:

出生顺序

积极特质

消极特质

长子(女)

养育和保护其他人;良好的组织者

高焦虑;易产生夸大的权力感;不合作;为追求认可而抗争

次子(女)/中间排行

动机强;合作性好;适度竞争

容易沮丧;担心被忽视;易产生讨好型人格

幼子(女)

现实的报复

被娇惯的;依赖他人;失败后的懦夫

独生子(女)

社会成熟

任性的;易具有夸大优越感;过度自我关注

表1 出生顺序与人格特质

与“中童综合征”的看法不同,阿德勒对中间儿童评价积极,认为次子最幸福。因为父母一般不会给予他们过多的溺爱,他们本身也往往有强烈的追求优越的欲望,雄心勃勃,有远大的抱负。

同时,个体心理学认为,在问题儿童中,长子和幼子的比例最大,因为他们都在儿童期受到家庭成员们的溺爱,被看做“婴儿”,从而缺乏创造力,有强烈的自卑感。美国犯罪学家奈在1958年“严重的少年犯罪人”研究中发现,长子和幼子比例均超过正常值,同样佐证了阿德勒的这一观点。

总之,出生顺序只能部分影响儿童的生活风格,但人格发展非常复杂, 还受到许多变量的影响,仅仅用出生顺序来解释,同样也是不全面的。

图片来自于网络

��

04

那么,问题又回到了我们的题目,出生次序到底有什么影响?

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向——

Topic 1:出生次序与智力

Topic 2:出生次序与人格

先说智力。

早年间,Galton(1883)发现,在著名科学家中,长子女和独生子女所占比例较大,超过偶然性规律。Zajonc(1966)提出了一个模型,来解释长子女在智力和成绩测验中分数高的原因——长子女在成长早期只有成年人与他们相伴,经常与智力水平较高的人相处,因而智力得到较大发展,并且他们智力的成长能从后来辅导弟弟妹妹学习中受益。

但近些年,伊利诺伊大学心理学Brent Roberts和Damian教授主持了一项新的研究,在分析了大量受试者的IQ后,得出结论:家中最大的孩子智商最高,但是家中不同出生顺序的孩子智商之间的差异非常小,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图片来自于网络

再说人格。

Sulloway在研究中,使用大五人格量表测试不同出生次序的孩子的人格,结果显示出明显差异——与幼子女相比,长子女更有责任心,对新思想也更为保守。Salmon(2007)认为,晚出生的孩子可能更开放,更愿意探索新的经历。

值得注意的是,出生次序对人格的影响并没有优劣之分,只是提示,不同出生次序的儿童,在认知风格和行为风格上会有不同的倾向。

��

05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

“诶?这不是说明,出生顺序其实没(各)啥(有)影(优)响(劣)?”

没错。

出生次序本身并不具有意义,只不过是通过影响父母和其他兄弟姐妹对孩子的不同对待,以及孩子本人对出生次序的看法而起作用罢了。

图片来自于网络

笔者希望,读到这篇文章的你,无论是父母独宠的独生子女,还是幸运拥有兄弟姐妹的那个孩子,在觉得父母忽视自己、甚至是误解自己时,能够换种心态来考虑——

图片来自于网络

“爸爸也不是生来就是爸爸”,

“爸爸也是头一次当爸爸”。

这是德善爸爸对德善的道歉,相信也是每一个深爱孩子的父母的内心表白。

他们可能只是,暂时没有用对方法罢了:)

参考文献

[1]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阿德勒, & 马晓娜. (2016). 自卑与超越.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 龚文进, 方欣, 陆绮君, & 黎建斌. (2012). 出生次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9), 1389-1391.

[3] 张瑜, & 刘晓丽. (2016). 高校大学生出生次序、人际关系与自尊的关系研究. 知识经济(11), 139-140.

[4] 袁谅. (2018). 浅析韩剧《请回答1988》中的女性形象. 视听(5), 106-108.

[5] Iacovou, M. . (2008). Family size, birth order and educational attainment. Marriage & Family Review, 42(3), 35-57.

小 丘 说

在个体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哪一种因素是能确定地决定你会成为怎样的人。无论你是父母独宠的独生子女,还是幸运拥有兄弟姐妹的那个孩子;无论你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或是不那么幸运的家庭,你都有能力改变自己现在的生活,成为你想成为的人。多一点宽容,多一点勇气。

原标题:《最不受宠的似乎总是老二?——出生次序到底有什么影响》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