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集刊 |杨素梅:俄罗斯高等教育区域学学科发展与现状(2020年第3期)

2021-07-08 17:5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12

国别和区域研究集刊

《国别和区域研究》是一本由教育部主管,北京语言大学主办的研究国别和区域问题的综合性学术集刊(季刊:每年的1、4、7、10月出刊,特殊情况除外)。2021年4月,根据《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集刊)遴选办法》, 《国别和区域研究》 入选为CSSCI(2021-2022)收录集刊。

俄罗斯高等教育区域学学科发展与现状

【内容提要】 区域学作为一门学科, 将区域看作有机整体, 包括自然、 人类、 历史、 社会、 文化、 经济等内容, 并对其进行科学的研究, 通过对比分析揭示基本的发展规律和特征。区域学在俄罗斯高等教育中设置的时间比较早, 分为国内区域学和国外区域学两个方向。本文以区域学专业实力较强的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国立大学为例, 介绍其发展历程、 开设课程, 认为在区域学专业教学方面, 该校已形成一套完备的方案。

【关 键 词】 国内区域学 国外区域学 外语与区域学

【作者简介】 杨素梅 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部区域国别培育基地伏尔加-第聂伯两江流域研究中心副主任, 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俄罗斯历史、 社会与文化。

— 区域与区域学的理解和定义

区域并不具有单一的含义。由于学者的界定依据不同,理解就不同,可以从地理、政治、经济方面,也可以从自然、宗教、文化等方面对其加以定义。从地理上讲,区域指一个空间,是地球表面上具有一定空间、以不同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若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则区域在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方面一定具有相似性或相关性,而且有明确的边界,包括自然、人文、经济区域,如清人陈康祺(1840~1890年)在《郎潜纪闻》卷三中所写:“咨其风土,考其区域。”作为一门学科或高校专业,无论在欧美或俄罗斯,还是我国,区域学产生的时间都并不是太早,是随着最近几十年国家、世界的变革应时而生的一门学科。

区域学作为一门学科,将区域看作一个有机整体,包括自然、人类、历史、社会、文化、经济等内容,并对其进行科学的研究,通过对比分析揭示基本的发展规律和特征。“区域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为:区域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区域人文社会异同、发展变化机制。区域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研究的中心首先是人,即这个区域的居民。人的因素被认为是任何一个社会政治或历史文化地区存在的主要因素,区别于地理或自然因素。它研究生活区域的人或民族,研究他们主要的文化特征,探讨他们发展和生存的特点。大多数情况下,这个地区与一些国家相毗邻。其次,区域学研究区域发展的规律性,包括研究该区域历史文化发展的主要阶段,分析其现状,预测其发展情况。最后,区域学要研究这个地区或国家的政治和国际关系。这样综合的研究才能揭示该区域某一个地区或国家各个方面的特征,确定人们的生活习俗和习惯,解析能使其发展的基本因素。这些研究使我们能够独立地分析和研究具体区域的现状,预测其未来发展情况。

二 俄罗斯高等教育 “ 区域学” 学科的建立和发展现状

俄罗斯学者这样定义:区域学是一门具有解析性的高等院校学科,将区域看作一个共同体对其加以研究,即综合研究地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宗教、发展等内外因素。①俄罗斯高等教育中建立区域学学科,相对我国来说较早。2000年3月,俄罗斯联邦教育部发布最新培养学士、硕士的学科专业和方向目录,分为5大学科门类,即自然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教育科学、技术科学、农业科学,下设95个学科专业,相当于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级学科。在人文与社会科学门类下设区域学一级学科,培养区域学专业方向的学士、硕士。专业名称为РЕГИОНОВЕДЕНИЕ(区域学),专业代码为350300(2015年后为410000),职业资格为Регионовед(区域学者)。区域学包括6个方向:东方学学者、俄罗斯区域专家、非洲国家研究专家、欧洲国家和地区研究专家、拉丁美洲国家研究专家、北美洲国家研究专家。本科学习时间为5年(2015年后改为4年),硕士学习时间为3年。

俄罗斯联邦教育部对区域学学科加以界定:“区域学学科培养具有以下技能资格证的毕业生:区域学专业人才/专家(регионовед)和专业资格毕业证书(диплом)。毕业生的职业活动内容为:全面综合研究相应地区、国家组织或国家的各个方面,包括区域的人口、民族、历史、经济、政治、科学、文化、宗教、语言、文学、传统习俗及其价值观。依据对相关区域现状和历史的研究,为国家机关提供有关该区域对外政策、教育、信息和文化交流、商业、经济合作、双边和多边交流联系方面具有科学依据的实用性建议。”②“区域专家是某一领域的专题报告人(референт)、鉴定专家(эксперт)、顾问(консультант),又是在其所任职的国家机关、科学和教育机构对所研究地区或国家的某一种或多种外语作品的译者(翻译-报告人)(переводчик-референт)。”③

近年来,随着俄罗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区域学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大。2009年12月22日,俄罗斯联邦教育部部长签署第794号文件,即《关于决定在国家高等教育中设置“国外区域学”(Зарубежноерегионоведение)专业人才学士学位培养方案》①。2010年2月3日,“国外区域学”学科在联邦教育部培养标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注册号为第16223文件。2011年5月31日,俄罗斯联邦教育部签署文件,通过“国外区域学”培养标准。2011年7月28日,俄罗斯联邦司法部部长签署第21200号文件,允许全国高校设立“国外区域学”学科,学科代码为032000,自2015年改为410301。2011年11月2日,联邦教育部通过2592号决定,建立俄罗斯区域学(регионоведениеРоссии)学科,学科代码为032200,自2015年改为410302。针对区域学学科和专业,俄罗斯联邦教育部不断修改和补充。最新一次补充为2015年3月12日公布关于“国外区域学”学士培养标准的补充协议。2015年4月7日,联邦教育部部长ДВ里瓦诺夫(Ливанов)签署第36759号文件,即《关于国外区域学专业培养及所学课程的具体规定》(2015年版)。

区域学学科学生根据专业和方向选择学习不同的课程。课程分为三部分:国家统一必修课、职业公共课、民族地区必修和选修课。毕业生必须参加国家统一科目考试,通过考试后才能拿到毕业证。国家统一必修课包括外语、体育、祖国历史、文化学、政治学、法学、心理学和教育学、俄语和言语文化、社会学、哲学、经济学11门课程。职业公共课包括所研究国家(地区)的语言、区域学概论、所研究国家(地区)的历史、所研究国家(地区)的文化、文学和宗教、所研究国家(地区)的民族学、所研究国家(地区)的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所研究国家(地区)的国际关系和对外政策、国际法、国际关系史等。

如果是民族地区高校,那么学生必须学习与该民族地区相关的部分课程,如该地区民族语言、民族历史和文化等。培养的俄罗斯地区方面的专业人才还要学习俄罗斯联邦地区政策的基本方向、市政管理和地方自治、地区国家公务3门课程。培养的国外区域和国别方面的专业人才必须学习区域和国别相关法律、国际一体化进程和国际组织、现代世界地区冲突、地区和民族安全、对外政策和外交形成过程5门课程。

根据俄罗斯某机构通过其网站对高中毕业生进行的调查统计,在俄罗斯高等教育热门专业排名(2018年)中,区域学专业排名第15。截至2018年,俄罗斯共有73所高校开设“国外区域学”专业,“国外区域学”专业在2018年所有专业实力排名中居第29位。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国立大学(московский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университетимениМВЛомоносов,МГУ)“国外区域学”专业排名第1。俄罗斯高校开设“国外区域学”专业实力排名前10相关情况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区域学专业所属院系在不同的高校不同。根据各高校办学特色和研究领域,区域学专业学习和研究的对象不尽相同。开设区域学专业的院系主要有外国语和区域学系、历史系、国际关系系、社会学与区域学学院、世界经济和世界政治系等,例如,外国语系的区域学专业学生根据自己学习外国语的专长,研究讲某种语言的国家的历史、文化、经济等,具体选择由学院安排和老师推荐,其专业为“国外区域学”;历史系区域学专业学习和研究的对象为俄罗斯地区和国外。俄罗斯高校特别规定,历史系国外区域学专业应在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学生至少应掌握一门外语。选择的外语根据其所研究国家而定。总之,学生必须学习其所研究国家的语言。

三 外语与 “ 国外区域学”

俄罗斯相关高校根据学校特色设立“区域学”专业。我们以“区域学”专业实力最强的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国立大学为例,详述该校区域学专业的发展现状。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国立大学位于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是俄罗斯联邦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拥有优良传统的综合性高等学校,以师资雄厚、设备完善、高教学质量和高学术水准而享誉世界。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国立大学在俄罗斯联邦具有特殊地位,它是俄罗斯最早享有自治权的大学。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国立大学不但是全俄罗斯联邦最大的大学和学术中心,也是全世界最大和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该校共有5名毕业生和4名教授获得诺贝尔奖,6名毕业生获得菲尔兹奖。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国立大学在俄罗斯高校中排名一直居首,2019年ARWU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为第90位。

在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国立大学共有三个学院设立“区域学”专业,即国际关系学院、亚非学院和外国语和区域学系。国际关系学院区域学主要研究西方,而亚非学院主要研究东方。这两个学院各自组建自己的教学法联盟协会,在各自领域享有盛誉,极具权威。另外,国际关系学院侧重于对国际关系和政治科学的研究,因此,基于本身具体的教育特征,与俄罗斯外交部联系密切。

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国立大学外语系(Факультетиностранныхязыков,现为外国语和区域学系)是在语言学系外国语教学部的基础上于1988年组建的,1992年开始招收大学生,2000年开始选拔“区域学”专业学生。在此之前,该系已开设“语言和跨文化交际”专业。对语言和文化的共同学习是教学大纲的基础要求。在教学计划中,“所学语言的世界”这门课程占据特殊地位,该课程开设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详细地研究所学语言的国家的文化特征。此外,如果国别研究或区域研究仅通过语言和类似的课程来让学生学习文化内容,那么它常常具有实用的特征,在国际上,对文化的研究也的确如此。在这种情况下,“文化”的概念是从广义上理解的,它是历史上形成的,涉及一个民族生活组织情况。因此,不仅要对这个国家取得的特殊成就和卓越杰出的代表人物给予特别的关注,而且对这个国家或地区的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也应加以研究。

2002年,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国立大学外语系开设“区域学”专业并开始招生,其研究方向为地区和国际关系。自招生以来,该专业吸引俄罗斯高中毕业生的极大兴趣,报考人数不断增加,其竞争力也一年比一年强。该专业成为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国立大学外语系比较热门的专业之一。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国立大学外语系通过多年区域学的教学实践,现已形成一套独特的教学大纲,并不断开设新的课程,也成为其他高校开设或拟开设区域学专业的标杆。为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2005年,该学院更名为外国语和区域学系(факультетиностранныхязыковирегионоведенияФИЯиР)。无疑,院系的更名进一步肯定了区域学学科及其重大意义。

2011年,在教师的倡议下,按照俄罗斯联邦教育部第0352号规定,外国语和区域学系开设俄罗斯区域和国外区域学专业,其分为四个研究方向:语言学和跨文化交流、区域研究和国际关系、文化研究、翻译和翻译研究。其研究的核心是:“俄罗斯联邦地区”“欧洲国家和地区”“北美洲国家”“拉丁美洲国家”。该学院由十多个教研室组成:外语教学理论教研室、语言学及翻译和跨文化交际教研室、语言学和信息技术教研室、语言比较研究教研室、民族文学和文化对比研究教研室、区域研究教研室、斯拉夫语言和文化教研室、外国语言和区域研究教研室、公共法语教研室、法语和文化教研室、德语和文化教研室、西班牙语教研室、意大利语教研室、人文学院公共英语教研室、自然科学学院公共英语教研室、地理学院公共外语教研室。

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国立大学外国语和区域学系以教学方向和学术成就为基础制订“区域学”专业的教学计划。在老师和学生的区域学研究中,语言和跨文化交际、文化的广义性、民族特征、文化互融等成为学习和研究的关键词。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国立大学外国语和区域学系最具特色的研究方向是跨文化交际问题的研究,涉及他文化的认知问题、俄罗斯与世界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问题、民族性格和民族思潮的问题、世界文明背景下的俄罗斯,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日常生活传统(历史与现代)问题。俄罗斯国家标准的规定是对较大的区域进行研究,例如“欧洲国家和地区”。当然,这个地区必须有自己的共同特征和发展模式。要进行详细、认真的研究必须对这些国家某一地区或某一阶段有深刻的了解,比如,学生专门研究意大利,就要先掌握意大利语,再进一步研究其历史、文化、政治结构、生活特点等。接着,学生要将其放在全欧洲发展的背景下加以研究,并将其作为某一个较大的共同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学生在研究意大利的同时,还要了解欧洲的相关知识。

应该指出的是,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国立大学区域研究教研室的教师与不同人文学科的专家,如历史学家、语言学家、文学评论家、心理学家、经济学家、艺术史学家、政治学家等联合研究区域问题,特别是区域的商业文化特征、城市发展特征、文化关系史、不同地区跨文化交流协作、相互感知的问题,以及学科的通识内容,如区域研究的方式和方法、区域研究的理论和实践等。在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国立大学外国语和区域学系已经组建一个学者和教师团队,他们积极建设区域学这一新的学科及完善相关课程。老师们没有局限于自己研究的区域方向,而是相互合作。经过近20年的教学实验和改革,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国立大学在区域学专业教学方面已形成一套完备的方案。

由于篇幅过长,省去文章注释

原标题:《集刊 |杨素梅:俄罗斯高等教育区域学学科发展与现状(2020年第3期)》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