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线上谈|学者戴菲对忻力作品《块修》系列的解读
戴菲,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青年学者,主要从事艺术理论、视觉文化和都市文化研究及写作。
对忻力《块修》系列的尝试性解读:
通常,当我们着手理解某些摄影作品时,会对该作品的内容进行深度挖掘,试图找到作品与一般艺术规律或艺术美学相关联的地方,从而对作品进行相应的释读。此法屡用不爽,几乎成为摄影写作中的范式。然而,亦有鲜见之例。若单从艺术理论出发,对忻力的《块修》系列进行解读时,那些既有的艺术理论似乎很难对这种新作品做出较为满意的回答。于是,另一种方法呼之欲出。此法附于下文,暂作伏笔。而在实际展开前,需要对忻力的《块修》系列做一番整体描述,以方便此后新方法的介入。
《块修》忻力
《块修》忻力
如忻力自述,所谓块修(patch tool)是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中的一个功能键。和之前的旧版本不同,今天的块修工具具有一定的人工智能(AI)。在人像或风景等图片的修饰中,它可以对相近的画面内容进行自动识别并填充,以减少人为操作的工作量。具体而言,比如修饰脸部皮肤痘印。当使用该功能键时,可通过预设,圈出痘印,软件即自动识别痘印周围肤质较好的区域,利用复制、填充的方式覆盖痘印,从而达到去除痘印的目的。熟悉PS软件的人都知道,此键是CS6(2012年)版本前仿制图章工具的进阶功能,可以适度提高在一些机械、重复图像修饰时的效率。作为一名摄影师,忻力肯定了解PS里的各种功能键。如常,当他再次调入某幅图片进行修图时,他在无意中错用了块修工具,画面上原本不相关的两种对象进行了自动识别和填充,产生了令人错愕的互涉画面,从而激发了忻力一系列的艺术联想。
《块修》忻力
《块修》忻力
《块修》忻力
《块修》忻力
如果按照这种逆用或错用,不停地击发鼠标键,一幅正常的图片会变成什么样?忻力展开了无休止的数字实验,得到了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块修》作品。鉴于公共展示的限制,当大家看到此系列时,已经很难见到它们的雏形,亦即忻力早期的实验性作品。但是,从整体发展来看,大家所见的部分是前期一系列作品演化的结果:表现了忻力利用数字技术内核,即技术、工具理性;与个人内心情感,即无意识、审美感性相结合的结果。这个过程较为复杂,显示了少有的数字摄影的创作过程,更有别于一般传统摄影的创作方法。我们必须介绍一些计算机原理和数学原理来方便我们了解数字时代摄影师(艺术家)创作作品的内在机制。
《块修》忻力
《块修》忻力
如前,块修工具是早期PS中仿制图像工具的进阶。仿制图像工具指使用者找到需要修饰与被修饰的区域,利用两区域中相类似的内容进行复制、粘贴的方法,比如最常见的皮肤、草地、天空修饰等。这个操作完全取决于使用者的经验和审美。越是老到的人,修饰的图片越是完美。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尤其是计算机和人工智能受到艾伦·麦席森·图灵(Alan Mathison Turing)理论的影响,人们尝试让计算机进行一系列略为复杂的运算。块修工具便应运而生。只要稍稍展开一点点计算机理论,我们便能清楚理解块修工具的逻辑原理。仿制图像工具依靠人的经验判定,将需要修改的区域进行复制和粘贴;如此,块修工具也可以按照以上原则,在选定符合一定条件的修改区域后,依靠计算机预设的算法,自动完成计算,达到与人的经验相类似的效果。
《块修》忻力
《块修》忻力
这个过程完全得益于现代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和运算量。在块修工具的使用中,计算机假设给定的区域相互接近,可以满足复制、粘贴的基本条件。计算机先进行识别、梳理和分析,再进行复制、粘贴,从而完成块修过程。至于为何称之为块修,也源于目前计算机无法满足点(像素)运算的数据量,而只能对多个点(块)进行数据运算。通过成倍量的运算,计算机实现了某种意义上的“人工智能”,实质上只是对设定的数学公式进行了特定范围内的重复运算。
《块修》忻力
《块修》忻力
忻力的《块修》系列起于他对于软件的失误操作,也就是对给定条件的有意违反。本来应该是相似区域的复制、粘贴;现在变成了不同区域或无关区域的复制、粘贴。其结果是计算机自我运算的失常,也可以视为对现有一系列条件的突破。然而这种突破又基于非理性的无意识。因为忻力在选择块修的复制、粘贴区域时,两者的关联性只取决于他观看当时的顺眼或不顺眼,而此中的道理无从解释。若一定要给出某种特定讲法,只能说这是作者创作时心底的非理性经验和无意识状态。
《块修》忻力
《块修》忻力
由于计算机的内设运算其实是一系列数学计算公式的累计,不妨可以视为人类利用理性工具理解和解释世界的某种方式。这种借助数字技术,即借助数学理性、逻辑理性的艺术创作过程,没有出现于人类以往的任何一个时代。在当代数字技术的加持下,这个过程成为了未来艺术创作的新方向。即使从现有的作品来看,诸如忻力的《块修》系列,让人仍觉稍欠老练,但并不阻碍艺术家们向这个方向迅猛发展。
从PS软件块修工具的基本设计来看,软件工程师架构了一个基础模型,也就是一个数学函数公式。通过输入,即选定区域;输出,即被修饰结果。对两者进行反复计算,从而达到完美呈现的结果。这个基本公式似乎并没有考虑世界的复杂和多样,而是一种单一的方法尝试整合世界上的一切现象。当然,图灵也曾如此来设想世界,他认为复杂的世界或许应归于某个基本公式。这个公式对等号两边的数据不加控制,可以进行循环往复的运算,从而得到令人惊诧的结果与现象。
《块修》忻力
《块修》忻力
如果对这个过程加以概述,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混沌理论。混沌理论告诉人们,世界基于某个基本公式。由于对公式两边不加限定,等号两边互为输入和输出,经过大量计算后,其结果会形成一个复杂系统。我们假定忻力无意中执行了以上过程。他的基本操作,即PS里的块修工具就是这个基本公式;然而,公式的输入和输出却是创作者的非理性和无意识;即使是那幅被作为最初输入源的原始图片也不具有任何意义。一系列重复的输入和输出之后,忻力从的他内心标准出发,以可以表现自我内心抽象(混沌)的图像为终止,创作出属于自己满意的作品。当忻力的无意识感性通过数学公式的理性获得满足时,数学公式的运算便戛然停顿,作品亦水落石出。
《块修》忻力
《块修》忻力
换言之,忻力在自己的世界里使用了一种感性兼具理性的艺术创作过程,并将感性附着于理性之上,从而形成看似混沌却基于理性的艺术作品。具言之,他用自己的情感将理性的城市重新搅“乱”成了混沌世界。而重回混沌原点的方式是忻力作为东方人的文化基因。如古贤言,世界起于混沌。“昔者,圣人因阴阳以统夺。夫有形者生于无形,则天地安从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即时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故曰浑沦。浑沦者,言万物相浑沦而未相离也。”(《列子·天瑞篇》)
《块修》忻力
《块修》忻力
忻力凭一己之力,对他目力所及人类创作的理性世界,进行了一种重返混沌、天马行空、肆意妄为,又是小心翼翼的操作。作为当下数字时代的人类,这个混沌的作品世界是他对于世界本源的沉思与冥想。《块修》看似混沌迷蒙、镜花水月,却也清晰所见、即如日常。
《块修》忻力
《块修》忻力
摄影师简介:
忻力,毕业于纽约国际摄影中心(ICP),商业人像摄影师,业余从事摄影艺术创作。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