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看展览|法兰西小博物馆:“多宝阁”里藏了部美术史

林霖
2015-07-06 08:52
来源:澎湃新闻
视界 >
字号

法国作为艺术国度的名声,是由其如血管般遍布国土的大大小小博物馆所支撑起来的。

那里,诞生了有史以来第一座现代博物馆(即卢浮宫);那里,大到帝国的皇宫、小到私人住宅都可以是博物馆。大有大的恢宏,小有小的精致。

阿维尼翁的小皇宫美术馆内一景

此番笔者游走法兰西,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这些私人博物馆,尤以私人捐赠为例,有时候住的房子也一并作为遗产捐赠;而室内陈设和藏品也几乎保留原样,因而走进博物馆有如去藏家的家里做客。又因私人趣味主导,所以可以看到迥异于官方博物馆“教科书”式的大百科,有许多小趣味和小发现。有意思的是,正是这些小博物馆保留了“博物馆”一词最初的形态:The Cabinet of Curious——我们古人也有对应的名词,就是“多宝阁”。

第戎马尼安博物馆里的法式收藏风

在17世纪的欧洲,有一门画派专攻不厌其烦展示静物的细致入微的细节与包罗万象的场景,这种绘画风格就被称为“Cabinet of Curiosities”;到了19世纪工业水平发展之后,就有能力将这些原本只是“纸上谈兵”的柜子给做成实体展示柜了,这样的一种迷你陈列室几乎可以说就是后来博物馆的前身,当然在这背后是19世纪上流社会盛行的收藏之风。

位于阿维尼翁的安格拉东博物馆内景

这种“多宝阁”,你可以说是包罗万象,也可以说是囫囵吞枣。在这里我们将看到,法兰西的审美喜欢永远是对精致唯美的追求,对神话渲染的向往,对美好娇颜和躯体的追求,对金饰与华丽的迷恋。所以巴洛克艺术虽起源于意大利却鼎盛于法国,进而又发展出洛可可风。而彼时的整片欧洲大陆又充斥着对遥远东方风情的想象和迷恋。不过呢,或许谁也比不上法兰西民族的自信与骄傲。

第戎马尼安博物馆处处皆摆放着艺术品

笔者藉由三家有代表性的小博物馆(阿维尼翁的安格拉东博物馆、阿维尼翁的小皇宫美术馆、第戎的马尼安博物馆)为例,与诸位一起窥视“法兰西百宝箱”究竟有些什么:

位于第戎的马尼安博物馆一景

神话的渲染美好的肉体

在这里,所有的油画似乎都像是Instagram的色调,而西方社会对希腊、罗马神话中的各种风流逸事的嗜好,无疑给艺术家的想象力提供了绝好的素材。

马尼安博物馆所藏的一张神话题材的油画作品

比如这幅热闹的画,看起来应是惊心动魄的场景,但女神的宝蓝色罗马鞋也许更吸引时尚达人们。

古典绘画的元素称为当今时尚设计的灵感源泉

如今的时装潮流设计愈来愈多地是从古典文化中汲取灵感,罗马鞋就是一个最受大众欢迎的直观例子。不仅是这幅,我们在卢浮宫的众多历史、神话等宏观题材的作品中,亦会看到众神们是穿着这种绑带鞋的(可以仔细看德拉克罗瓦《掠夺萨宾妇女》正中间战神马尔斯的双脚)。当时的画家们自然也不是随随便便设计了这些鞋子,既然题材是有神话出处的模板,那么画面中的服装、人物姿势自然也是有“模板”的,在西方古典美术史中,对“模板”的使用简直可以用“忠诚”来形容。而这些“模板”也被提炼出具有符号指涉的含义,正如海德格尔曾经指出过的:“罐要有不渗透性,斧要有足够的硬度,鞋要坚固同时具有柔韧性”,在这组关系中,罐、斧、鞋是器具,对应指涉的分别是“不渗透性”、“硬度”、“坚固”、“柔韧性”——因此下次大家可以尝试用这种符号填字的方式欣赏古典油画,或许会有不一样的乐趣。

朱庇特与卡里斯托(Jupiter and Callisto),疑为Jean Baptiste Forest(1636-1712)作品

这幅名为《朱庇特与卡里斯托》(Jupiter and Callisto)的画显然又是一幅有出处、有“模板”的画作。 这是罗马神话中著名的“伪拉拉”故事,也是洛可可所钟爱的题材。狩猎女神Callisto公主一直钟意朱庇特(Jupiter宙斯)的女儿月光女神Diana,花心的朱庇特就伪装成Diana去色诱Callisto,然后还生下了儿子Arcas。朱庇特的老婆赫拉自然嫉妒不过,把Callisto变成了熊,等Arcas长大后又把他变成了小熊,还要诱使小熊去杀了大熊,于是闯祸精朱庇特实在看不下去,救了Callisto,把她变成了天上的大熊星座。

阿克琉斯之死(Death of Achille)鲁本斯学派 马尼安博物馆藏

“阿克琉斯之踵”的悲剧亦是美术史上青睐的题材,这幅追随鲁本斯风格的《阿克琉斯之死》,是否过于矫揉造作以至于我们不得不盯着他被利箭刺穿的脚才能寻找到悲壮之意呢?

巴洛克时期意大利那不勒斯画家Francesco Cozza的“造梦”作品
Francesco Cozza的油画作品风格接近天顶画

当然,也有毫不掩饰自己就是在“造梦”的作品,比如Francesco Cozza的这两幅,带有明显的象征主义意味,但更多的还是及时行乐的基调。Cozza是巴洛克时期来自意大利那不勒斯的画家,以绘制天顶画和壁画出身,所以他画面的色调正如地中海的阳光般明媚鲜活。

法国私人博物馆中,神话主题的作品和摆件

美好的裸体少年也是随处可见,在刻意经营和修饰的氛围中,这样的躯体是再自然不过的。

“废墟”和“永恒”里的古典荣光

18—19世纪是一个沉思冥想的时代,是一个无比迷恋昔日荣光的时代。这一时期占据学院派两大阵营的是以安格尔为首的新古典主义和以德拉克罗瓦为首的浪漫主义。前者尊崇自古以来的线条之美,后者宣扬色彩的表现以响应大革命的时代号召。然而若让我们撇去为宏观上为政治、为文化宣传或学院官方的基调,其实法兰西真正的古典荣光的魅力是体现在“废墟美学”和“永恒风景”两个题材之中的。

废墟美学是18世纪末,随着卢梭等浪漫主义对历史废墟的感伤发现而建立的观念,鼎盛于19世纪中后期波德莱尔及本雅明的努力,他们基于对城市废墟的惊颤发现而着力推崇废墟之美。在美术中的表现,是画家们尤喜画古罗马遗址,画面充溢着宏伟又颓废的情调。正如雪莱的那首诗:“遥远的塔尖,它越来越萎缩,在它四周,星空正凝聚着夜色。死者正安眠在他们的石墓里......呵,美化了的死亡,平静、庄严,有如这静谧的夜,毫不可怖。”(《夏日黄昏的墓园》)废墟美学画派以Robert Hubert为代表,他的笔触有点写生意味,比较概括,色调偏大地色,色块则是堆叠的,构图有纵深的俯视感,就像对遥远荣光的追忆与窥视。不过Hubert最有代表性的“废墟”风格并不在这里,倒是见到一张描绘艺术家的妻子和孩子的场景,实在是温馨。

《画家之家》 Robert Hubert  安格拉东博物馆藏

其他表现废墟的作品:

马尼安博物馆所藏“废墟”风格的作品
安格拉东博物馆所藏“城市遗址”风景画

永恒风景要比废墟美学更早一段时期的17—18世纪,那是西方社会有史以来对首次表露出对大自然风景的敬畏之心,并伴随着户外探险活动的深入开展而普遍着迷于对大自然风景的迷恋。河山永固,路途险峻,人生沧海一粟,于是,在画家的笔下,风景似乎更多地带有一种自省和冥想。

有意思的是,烘托古典荣光这一题材的作品,尺幅却多不大,便于居室悬挂。正如法国受欢迎的风景画家Simon Mathurin Lantara,极有天赋却只是将绘画当做温饱手段,只要他的这些小画有人买就足够了,得过且过挺好,并不需要再费劲去为国家、社会做什么贡献,或者在艺术上有什么创新或者辉煌成就。艺术是天赋,艺术是享受,艺术是自我。这就是法兰西民族主流的艺术观。

Simon Mathurin Lantara 作品,月夜也是极好的渲染“永恒风景”的主题 马尼安博物馆藏

神秘遥远的东方臆想

彼时的欧洲,在尝过大航海时代的甜头之后,物质丰盛,文化艺术也一派欣欣向荣。在这丰盛景象中,遥远的东方风情构筑了很大一片景观。只可惜,这样的景观是由各种文化符号的混搭,不知所云的华丽所堆砌起来的,一切为“装饰”服务,至于是否实用,不在考虑范围内。真是好一个物质丰盛的“景观社会”! 比如,阿维尼翁的安格拉东博物馆的藏家,就收了不少中国和日本的字画,很可能对他们来说能区分清楚哪些是中国画哪些是日本画就很不错了,以致于画作标签只是以“中国人”和“日本人”来标注,而画面中那些其实透露画作信息的题跋则被藏家们当做“书法装饰”给忽视了,比如这幅:

清代禹之鼎摹明代唐伯虎之作 安格拉东博物馆藏

题跋表明,这是清代康熙年间画家禹之鼎(注:关于禹之鼎的签名,笔者请教过看过禹之鼎原作的书法专业人士,证实禹之鼎是故意把“鼎”写的像“林”)所临摹的唐伯虎的仕女图。

禹之鼎题跋里透露的信息

在瓷器方面,堆砌的想象亦是无以复加。安格拉东博物馆的藏家,其生活的年代是与大清康熙是同代,因而博古架上一箩筐的瓷器也基本为康熙年间景德镇所烧制。至于马尼安博物馆的金饰镶边的人物图案大瓷盘,应为19世纪广州出品的外销瓷,人物只是堆砌,并不是特定的故事场景。也许有心的读者倒是可以根据这些场景自拟一段故事。

19世纪广州出口的外销瓷  马尼安博物馆藏

顺便在这里推荐目前不知藏于哪里的画作可对比一道来看看:Alfred Stevens (1823 - 1906) 的作品《访客》(The visitors),一派风格混搭与辞藻堆砌的“壮观”场景。

《访客》,Alfred Stevens (1823 - 1906) 

邂逅惊喜

只要你对艺术有热爱之心,那么看展于你而言就是美妙的体验和绝好的学习机会。比如,笔者在马尼安博物馆邂逅一幅“梦中女神”:因为以前在画册中看到此幅颇有一见钟情之感,不曾想此番蓦地遇上,真有点他乡遇故知的心情。

马尼安博物馆满墙的古典绘画
查尔斯·保罗·兰登( 1760-1826年)作品 马尼安博物馆藏

另外,也是在马尼安博物馆,撞上了一直钟爱以致于有点崇拜的贝尔尼尼,这位缔造了整个罗马城的功臣,是巴洛克艺术在雕塑与建筑中的顶级代表。这里看到的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烧土,但是贝尔尼尼那种特有的激情饱满与昂扬动感还是很吸引人,尤其是他特别敢于在圣徒(尤其是圣女)身上表现这种“欲望”,或许无人能出其右(要知道贝尔尼尼终生事业顺遂,是教会的红人)。

贝尔尼尼作品 马尼安博物馆藏

还有毕加索,在他还是立体派之前的他,毕加索留给世人的面貌是忧郁的、文艺的,这充分体现在他早期“蓝色时期”的作品中——在他的笔下,是我唯一一次相信,蓝色这种颜色确实是有忧郁情绪的。

呓语(Reverie) 毕加索 1904年 纸上水彩 安格拉东博物馆藏

一幅生动的漫画, 经了解才得知其作者是被誉为“现代广告之父”Leonetto Capiello(1875—1942),他也是第一个用黑色背景的底子画广告招贴的人。

Leonetto Capiello广告插画 安格拉东博物馆藏

此外,法国还有很多小博物馆是以宗教画为主题的,比如阿维尼翁的小皇宫美术馆,收藏的皆是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画。这些当然不仅仅是“画”,在今天看来,它们还是一种综合装置艺术:各种尺寸和造型的神龛、盒子、十字架等,各种贴金箔的金碧辉煌,因着当时画家的虔诚之心而制作得细致入微,以致于千年后的今天依旧“金碧辉煌”着。很多作品也在尝试着透视、实景的努力,这些如今看来带有淳朴稚拙风的画作,可能正可从某种角度启发我们的当代艺术创作。

小皇宫博物馆的老壁画砖
《天使报喜》 Sano Di Pietro(1406-1481) 小皇宫博物馆藏

法国小博物馆信息:

安格拉东博物馆(Musee Angladon)

地址: 5 Rue Laboureur, 84000 Avignon

网址:http://angladon.com/

马尼安博物馆(Musée Magnin)

地址:4, rue des Bons - Enfants,21000 Dijon

网址:http://musee-magnin.fr/

阿维尼翁小皇宫美术馆(Musée du Petit Palais)

地址:Palais des archevêques Place du Palais 84000 Avignon

网址:http://www.petit-palais.org/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