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欧阳江河:我当年为了写新诗把书法都停掉了|纯粹艺术

2021-07-08 19:4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我们也许是最后一代还在纸上用手来书写的人了,以后都是电脑一代了,写作过程中书写的快感和性质快没有了。尤其诗歌写作,手的云泥痕迹在写作里面留不下来了,这是一个不小的遗憾。这还不是书法不书法的问题,而是书写从写作本身消失了、没了,这样一个根本的问题。

——欧阳江河

一开始学的就是碑

我大概在六七岁时就开始写书法了,也就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开始学的就是碑,当时纯粹出于爱好,在古旧书店买了几本字帖。写了一段时间后,遇到了一位喜欢写字的小学老师,他给我的字帖是《张黑女墓志》,后来又有一本《崔敬邕墓志》,这都是魏碑比较秀丽一派的。

我上的是部队的八一小学校,当时我住在学校,半年才回一次家,我父母在另外一个地方工作。一个管我们生活的老师,她的先生是个军人,也喜欢写字,写的是颜真卿的《多宝塔》,她也建议我写《多宝塔》,但是,颜字我对没什么感觉。我对柳公权的字也不感兴趣,我选了褚遂良,褚遂良的字帖我写了好几本。

我还写过赵孟頫的《胆巴碑》,赵孟頫就《胆巴碑》还有点意思。楷书持续了十几年,之间只是写了一点篆书、汉隶和简牍,功夫打得还是比较深厚的。

欧阳江河 临晋张华书

大约在1974年,我下乡在农村将近两年,这一阶段时间,我开始博览群帖,通过朋友我买了很多帖带了过去,遇到过几个老人,他们有大量的帖借给我或者转卖给我,魏碑就扩大到《龙门二十品》《爨龙颜》和《爨宝子》了。汉碑也有十几种,像《孔方宙》《张迁碑》《西峡颂》等等。我有一张《张迁碑》的拓片,在美国我把它送给了李陀夫人刘禾了,因为她想学字。

我是1976年底1977年初当的兵,当时已经二十岁了,我才开始用宣纸写。1979年停止练书法,开始写现代诗了。在这之前,我只是写过一两年的宣纸,差不多是在下乡的时候,开始有创作的意思了,开始写行书。行书也是从王羲之入手,但很快就进入了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我没有写过颜体楷书,《祭侄文稿》对我影响非常大,虽然到现在一遍都没临过,但是我是深读,我读过几乎所有能读到的帖,可是有的我一遍都没有临过,有点印象后只是意临,不是照着帖。

我第一次接触王羲之的字是在一位学医的朋友那里,他是我中学同学,他自己写颜字,他说他哥哥喜欢王羲之,我就说那借我看看,他不借,我到他家里去看的,王羲之的帖保存在墙角,因为怕被收走,他拿出来给我看,我在那里都看呆了,但把我迷住的还是《丧乱帖》《远宦帖》和《快雪时晴帖》,因为买不到,我就去拿着复印,当时有些单位已经有复印机了,花了大约十几块钱,那时算很高的价格了。

欧阳江河 自作诗

所以王羲之的帖我拥有的第一本是复印的。复印的这个帖现在还在我手里,复印的效果一塌糊涂,但是能看得出形来,细节已经完全没有了。“文革”后,大量出版的字帖,我反而不怎么买了。

后来就开始写草书,一开始写就是张旭和怀素大草这个路子,而不是王羲之的《十七帖》和孙过庭的《书谱》。差不多四十多岁才看到林散之,和王铎差不多是同时看到的。一看到林散之就把我给震了,他真了不起。

书写与新诗

我从书法书写转到新诗创作,有个人的原因,因为我写新诗一开始就是以创作的姿态出现的,就想写出最好的诗,就想成为一个有所作为的诗人。开始就有这样一个抱负,由于有这个抱负,其他的东西我都不去碰。

当时我有多方面的可能性,但是都放弃了,精力都集中在新诗的写作上了,包括书法都搁置了,这是一个决定。现在为什么回到书法创作呢?书法确实是我的一个根深蒂固的爱好。2001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经过多年停写后重又捡起了书法,原有的几成功力,二三个星期就恢复了。

停那么久,书法的能量,书法的新鲜感,那种兴奋,使我的字写得非常有意思,非常有冲力。回想起来,触发我回来写书法的是日本书法。

如此博学的饥饿:欧阳江河集1983-2012

作者: 欧阳江河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10

我在美国华盛顿DC看了日本的一个书法展,在专门展出亚洲艺术作品的一个展览馆。还看了一个中国的当代书法展览,但是日本的书法展太吸引我了,里面有我特别喜欢的几个书法家,其中有一个叫古谷仓韵的,是写简的,字写得真有意思,激起了我重新写书法的冲动。但是当时在美国没有宣纸,没法写,憋到九十年代末才开始写。 后来我又看到了井上有一的书法,也带来很大的震撼。他没有任何消费意识,没有功利性,那种把命都放到书写里的状态,字里有一种舍命的崇高感,既古老又极其当代。大多数书家都还是写修养,写趣味,写文化身份,写一种优越感、精英的东西,文人的东西,井上有一把这些全掏出来扔了,他就是要掏空一切为了把命放进去写。

这两个人对我影响太大了,加上林散之先生是三个人。古谷仓韵我完全不知道此人,这个人好像是一个不存在的幽灵,只有字。井上有一正好相反,命和字一体了,你在他的书法里面可以看到他的肉身,鲜血淋漓的一个人。两者对我影响都很大,一个是只有书法,后面没人,一个是人书一体,构成一个内驱力的气场。当时林散之的字我看到的还不多,但已经够了,足以造极。

欧阳江河 自作诗

新诗与书法还对应吗?

我不认为写新诗和书法有对应的关系。在古代可能有,但是,对应关系也不是很严格的。我们知道最伟大的诗人杜甫、李白,李白只留下一幅《上阳台帖》,是真是伪还争议不断,但那即使是李白手迹也不是一流书家之作。更不要说杜甫了,估计杜甫的书法不怎么样。

但是南宋陆游的字不错。杜牧的《张好好诗》在书法意义上也不是太高。到宋朝有了改观,苏东坡、黄庭坚都是伟大的书法家。明清的几个书法家,诗歌写得也挺好的,大书法家王铎、傅山的诗也写得不错。

诗和书法的关系不是绝对对应的,否则我们很难解释为什么有的人诗歌写得很好,但书法一般。古人都这样,更不要说当代了。当代诗人和小说家几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书法大家。我本人也没有把书法和诗的写作联系在一起,反而是把它作为一个对立面来看,当年为了写新诗把书法停掉了,而且停了十七八年。 我们也许是最后一代还在纸上用手来书写的人了,以后都是电脑一代了,写作过程中书写的快感和性质快没有了。尤其诗歌写作,手的云泥痕迹在写作里面留不下来了,这是一个不小的遗憾。这还不是书法不书法的问题,而是书写从写作本身消失了、没了,这样一个根本的问题。

欧阳江河 北岛诗句

有了硬笔以后,更多的是书写,而不是书法,古人用毛笔来写,书法和书写是一体化的。有了硬笔以后,书法不在了,但是书写还存在。有的人字写得很好,但是拿到书法上来看就不行了,有的人书法写得很好,让他写硬笔,不见得写得好。书写和书法分离了,不像古代。当今的分离就更没谱了,连书写性都没有了。

2001年恢复写书法以后,我对书法的认识又不一样了。在当年的诗歌革命中,我为了写现代诗,担心写书法、写古体诗这种古典的东西,会对我的现代意识造成负面影响。包括我写《悬棺》这样的诗,就是要和古典诗歌做一个决断。我在写现代诗之前,读了背了大量的古诗,也写了一些律诗和换韵的歌行古体诗作。

为了新诗革命,我把所有带有传统的古代性质的事都放在了一边,《悬棺》就是对古诗对我影响的一种清算,故意写得很拗口,用古字,但又把现代诗别扭的句法综合在一起,诗句之间的种种转换也是非常有难度的。现在我写书法,内容还是古诗,但是偶尔应朋友之约,也开始写点自己的诗句了。将来可能会有更多的书法作品,我会写一些自己的诗作。但是日常书写还是以古诗为主。

传统书画还适合这个时代吗?

书法现在也可以变成很前卫的艺术,比如现代书法。水墨是很好的一种材料和方式,墨的浓淡变化,偶然性效果,还有宣纸、毛笔都可以作为一个当代艺术很重要的材料和手段。像井上有一,徐冰的英文书法系列,形成了当代艺术的典范作品。

欧阳江河 芒克诗

书法从转型角度看是可以拥有未来的,但是从传统书画来说,比如书法离开了它的实用性,这个实用性被剥离掉以后,它越来越变成一个抽象的美学范式,一个独立出来的,和日常生活无关的一个审美的东西了。这反而有利于书法艺术的保存,因为它变得越来越纯粹了,变成了一个修远,一个纯粹的审美,一个自我镜像,一个艺术原创,一个把自己投向远处的方式——与古人相遇。

书法是中国文化精髓之精髓,灵魂之所在,所以,它一定不会消失。它只会和实用性、功能性剥离开来,虽然它很难变成时代精神,但它是艺术审美的、文化的一个沉淀,是中国文明精细的部分,这恰恰有利于它的传递和延续。

(原题为《欧阳江河:我们也许是最后一代在纸上写字的人》,转自公众号:大米艺术)

站在虚构这边

作者: 欧阳江河

出版社: 四川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1

# 不践约书

张炜 著

《不践约书》是茅盾奖得主、当代著名诗人作家张炜的重磅最新长诗力作。该作品虽然以诗歌为表现形式,以爱情为呈现线索,但实际上已经超越传统意义上的诗歌概念和边界,作家调动人文、思想、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综合手段,以强大的精神背景和调动超出常人的写作能量,打造出的一个具有巨大冲击力的复合性文本,可以视为其代表作《古船》《九月寓言》的另一种呈现方式。

# 大地上的事情(增订版)

苇岸 著;冯秋子 编

苇岸最新、最全、最严谨增订版本,由苇岸生前挚友、著名作家冯秋子受苇岸家人委托,历经数年整理、选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10月倾力呈献。新增苇岸遗著:散文、随笔20篇、诗歌22首、书信1封、译文2篇,共计45篇(首);此外,延用的苇岸《后记》,附录的《苇岸生平及创作年表》和《苇岸作品的后续传播》,对于记录苇岸生平和研究苇岸及其创作,提供了更为全面、准确和翔实的史料信息。

# 泥土就在我身旁:苇岸日记(上中下)

苇岸 著;冯秋子 编

苇岸日记从1986年1月1日记至1999年4月6日入院接受治疗止。1年为1辑,三册日记共14辑,总量近80万字,加上附录《苇岸书信选》《苇岸生平及创作年表》《苇岸作品的后续传播》等,全书总量90万字。他的日记多有对于大地道德信念、切身体验的自然与人文进程的叙述,及与作者交往的不同年代作家,他们的阅历、观念、创作状况和个人意趣,所处时代影响下的文艺现象,亲历半个中国的旅行见闻,阅读过的诸多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类著作。

# 春之祭:骆一禾诗文选

骆一禾著;陈东东 编

骆一禾,一位被低估的诗人、编辑和批评家。《春之祭:骆一禾诗文选》是由骆一禾的代表诗作、诗歌评论、书信等汇编集成。精选收录骆一禾代表性短诗59首、中型诗14首、“祭祀”系列诗9首、长诗《世界的血》,诗论及创作论6篇,诗歌评论5篇,书信7篇。从诗歌到文论,从评论到书信,全面立体呈现诗人的精神世界及其所处时代的文艺风潮。

# 戏出年画(上下)

王树村 著

本书为美术史论家、民间美术收藏家王树村所著,收录了江苏、安徽、福建、四川、山西、河南、陕西、天津、河北等十省市最为精美的戏出年画,全面展现了各地的绘画风格、曲目及表演特色。在体例上,本书以“说戏”“说图”“细部欣赏”三种文字层次,深入戏出年画的精髓,表现出中国民间文化博大的内涵。

# 曹雪芹的遗产:

作为方法与镜像的世界

计文君 著

《红楼梦》是一部小说,更是一份珍贵的曹雪芹的遗产。

著名实力派女作家、文艺学博士、红学专家计文君,10年潜心研究之作。被著名作家李敬泽称为“小说家里最懂《红楼梦》的”,被著名作家李洱誉为“红学”研究最高成就。

# 曹雪芹的疆域:

《红楼梦》阅读接受史

计文君 著

《曹雪芹的疆域:<红楼梦>阅读接受史》作者计文君以《红楼梦》为研究主体,从文化物种获取生存度的角度,勾勒了《红楼梦》从诞生到今天的传奇“经历”。本书为《红楼梦》研究普及读物,既有学术研究著作的逻辑性阐述,亦有生动有趣的表达,对中学生接受《红楼梦》原典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夜晚灼烫:凝定的时间肖像

黑陶 著

作家张炜、散文家冯秋子联袂推荐,“新散文”代表作家、“诗人散文家”黑陶以独特而富有诗意的写作和具有高度辨识度的语言风格,拓展散文写作疆域,表达来自时光深处的记忆和“父性”江南的面孔。

# 彭程作品系列

彭程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彭程作品系列”共包含三部,分别为《大地的泉眼》《心的方向》《阅读的季节》,是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评委,新散文代表作家彭程最新自选集。彭程的文字从容、宁静而诚挚,散文书写中的一股清流,写作风格凸显质朴的美学和深刻的内涵。

# 碗和钵

庞培 著

《碗和钵》是一本跨界表达的散文作品,分为“碗”与“钵”两部分,从人们日常生活器具碗和钵谈起,论及艺术家杨键水墨画作品“碗”“钵”系列,通过庞培、杨键两位艺术大家的思想对话与交流,通过文学和艺术作品的相互阐释和表达,揭示碗和钵形象的象征内涵及其背后的哲学逻辑。

# 悬铃木咖啡馆

半夏 著

著名作家半夏最新小说力作。悬铃木咖啡馆是一个城市百态观察的据点,如果不来这里熏染点人气,就无法让生活继续……一间讲述市井与情感故事的咖啡馆,讲出了一城的精致与忧伤——如万花筒般折射出大千世界、人间百态,堪称昆明版的“人间喜剧”。

# 日月西东:从苏州到马德里

荆歌 著

著名作家莫言、李洱推荐,著名江南才子型作家、文人、书画家代表人物——荆歌最新力作,该书表达范围穿越亚欧大陆,以文学+艺术为切入角度,描述苏州和马德里两座城市隔空对望的不同景观、切身感受和思考,一东一西,世态人文、风土人情,风貌尽显。

# 云上

赵波 著

70后女作家赵波以个人成长经验直接书写,高度关注个体生命的内心世界,强力书写现代物质文明挤压之下所产生的种种孤独感与荒诞感。深入当代都市生活的前沿,以灵动、微妙、细腻而又丰富的个人化叙事方式,大胆袒露内心的隐秘,坦率而真诚地直剖内心。

# 灰烬的光辉:保罗•策兰诗选

保罗·策兰 著;王家新 译

《灰烬的光辉:保罗•策兰诗选》由著名诗人、翻译家王家新教授精心编选和翻译,由约360首诗和部分策兰的获奖致辞、散文和重要书信集结而成。本书既充分展现了策兰一生创作的精华,又是王家新多年来翻译和研究策兰的心血结晶,对于策兰译介和中国当代诗歌的创作和翻译都具有重要意义。本书所附录的策兰获奖致辞、散文和书信,也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痛苦而又卓异的诗歌心灵。

# 问题之书(上下)

[法]埃德蒙·雅贝斯 著

刘楠祺 译;叶安宁 校译

法国诗人、作家埃德蒙·雅贝斯《问题之书》首次中译本,一部“不属于任何类型,但却包罗万象”的跨文本作品。透过声光闪烁、意象与联想交织的诗化外壳,雅贝斯注入的是“寻根”式的思考和将自己献祭于被遮蔽的“无限”场域里进行“精神”再创造的“书写”求索的内核。纯粹译丛“埃蒙德·雅贝斯作品系列”代表作。

# 相似之书

[法]埃德蒙·雅贝斯 著

刘楠祺 译;叶安宁 校译

作品被列入西方正典,法国著名思想家埃德蒙·雅贝斯著作“埃德蒙·雅贝斯文集”之一《相似之书》中文版首次面世。共分为三卷,分别是“相似之书”“暗示·荒漠”和“不可磨灭·不能察觉”。书中充满了雅贝斯式的哲学思索,从语言到文学,从宗教到传统,焦虑与困扰在作者灵魂的拷问中不断明晰、坚定。纯粹译丛之“埃蒙德·雅贝斯作品系列”重要作品之一。

纯粹读书社群

扫码添加纯粹小编

每日与您分享好书

● END ●

纯粹好书

“”系列丨杨先让· 丨扬之水·定名与相知丨王学泰作品系列 “水浒”识小录丨丨王树村·戏出年画丨半夏· 悬铃木咖啡馆 与虫在野丨黑陶·“” 在阁楼独听万物密语 | 冯秋子主编 丨燎原主编系列诗集 海子·神的故乡鹰在言语 昌耀·我从白头的巴颜喀拉走下丨自然主义译著系列 毛罗·科罗纳 貂之舞 山林间 劳伦斯·安东尼 格雷厄姆·斯彭斯 象语者丨张清华·海德堡笔记丨庞余亮·半个父亲在疼丨闻中·吉檀迦利丨张锐锋·卡夫卡谜题丨萧耳· 锦灰堆美人计 樱花乱丨计文君· 曹雪芹的遗产 曹雪芹的疆域 化城喻丨于赓哲·唐开国丨朱夏妮·新来的人丨丨周晓枫散文系列·河山 收藏 斑纹丨聂晓华·生别离丨丨汉声·松阳传家丨苏七七·光与真的旅途:电影笔记二十四则丨茅野裕城子·韩素音的月亮丨布鲁诺·舒尔茨·鳄鱼街丨埃德蒙·雅贝斯 门槛·沙丨江子·去林芝看桃花丨刘可牧·七千里流亡丨荆歌·日月西东:从苏州到马德里丨庞培·碗和钵丨赵波·云上丨更多纯粹好书&相关资讯请查看公众号下方菜单栏

原标题:《欧阳江河:我当年为了写新诗把书法都停掉了|纯粹艺术》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