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夜读|美得千篇一律,便不是美
如果你和朋友的合照里,你的朋友只P了自己,没管你,那基本可以断定你们俩是塑料情姐妹花了。
不知道从何时起,要在朋友圈里发图,P图不仅是必不可少的步骤,更成了社交基本礼仪之一。翻译成大白话就是,不P图,你好意思发圈吗?
可别以为只有年轻的女孩子爱P图,男人也P,甚至连家里上了年纪的长辈也强调,拍照一定要用美颜相机。商家当然看得最明白。所以现在P图的软件越来越简便、好使,就连手机相机都自带P图功能了。
于是,不光是需要出镜的明星偶像,就连我们这些普通人都变得很白、很瘦、很“美”。唯一的副作用就是,有时候家里人也认不出自己了。
对于这一现象,似乎已经有人看不下去。挪威近日出台新规,指出网红在社交媒体上分享PS过的身体照片而拒不承认照片是编辑过的,将会触犯法律。
这条规定能不能顺利施行,能取得什么样的效果,还没有人敢下定论。因为如今的P图技术是如此高超,高超到一般人都很难分辨得出来。不过,这一举措的初衷无疑是值得肯定的——社交媒体上流传的不切实际的审美标准,会导致人们过分追求“畸形”的身体。
“标准”这个词用得特别准确。打开朋友圈,或者到社交媒体上逛一圈,不难发现,时下的“美”确实是有标准的。大眼睛、高鼻梁、尖下巴……大家用的P图软件不一样,但最后的成品效果没多大区别,简直是从同一条生产线上下来的。
上下班的时候,观察了一下张贴在地铁走道里的商业广告,觉得印在上头的明星也都“长”得差不多。如果你不是他/她的忠实粉丝,那还真有可能认不出来谁是谁。
美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千篇一律了?还记得小时候喜欢过的演员,陈红没有尖到可以戳破桌面的下巴,吴倩莲没有大到可以装下银河的眼睛,巩俐的脸庞看上去一点也不温柔……但这些并不妨碍她们的美,反而让她们更加深刻地嵌在了一代人的记忆里。
当下公共舆论场里最流行的口号是“做你自己”。言下之意,就是做人要有个性有主见。可特别有意思的是,许多人一边把这句话当作朋友圈里的文案,一边不忘记配上自己绝对标准化的精修图。也许,这一黑色幽默的画面,就是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吧。
其实,一张面庞,不光是个人的标识,更包含着个体的全部历史和社会经历。当我们试图标准化它的时候,也就抹去了自己的主体性,抹去了自己的人生。
不妨偶尔关掉滤镜,好好看一看自己的脸,哪怕皱纹已经爬上了你的额头。就像杜拉斯所说的,“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因为那才是真正的你,那才是完整的你。
设计 祝碧晨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