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什么是家?一个你屡次逃离又不得不回去的地方

阿之
2015-07-04 08:16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法国电影《贝利叶一家》自去年12月上映以来好评不断,在法国的凯撒电影奖也获得了数项提名,连着同年早些时候同样可圈可点的《普罗旺斯的夏天》和《岳父岳母真难当》,发现法兰西影坛对于家庭矛盾的题材还真是偏爱有加。

《贝利叶一家》在许多电影网站的分类都分到了“喜剧”一栏,刷了刷现有的影评,大家的关注点都把重点放在女孩宝拉离开家庭、追逐梦想上,而她的家庭环境却是不允许她这么做的。

宝拉的父母和弟弟都是聋人,和外界无法正常沟通,作为家中唯一健全人,她要为家人担负起沟通工作,而家人对她的需要,在她那作为农场主的父亲要去竞选市长时,变得更加迫切——宝拉是家中唯一能让媒体和外界了解父亲参选理念的人。

而在这时,宝拉的声乐老师发现她有歌唱天赋,鼓励她去巴黎参加一个为期三个月的培训。于是我发现,许多观众的影评中,都把影片的核心主旨放到了宝拉的追梦之旅上。事实上三个月的培训最多只能算是暂时的离开,构不成什么和家人十分剧烈的矛盾,她的离开,在片中除了追梦之外还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就是帮这个畸形的家庭回归正常的转折点。

影片中的宝拉大概是十三岁左右,正处青春期的萌动阶段,而影片的前半段,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这个家庭无法给她做出正确的引导,从而导致这个女孩产生了无处排解的性压抑。

不似麦克尤恩的《水泥花园》如此残酷的巨细靡遗,这部影片所给出的暗示只是轻描淡写的。影片伊始,刚回家的宝拉看到弟弟在厕所方便却没有关门,她嫌恶地将门带上,却一声不吭;随后宝拉带着一家人去看大夫,大夫询问她关于例假的事,她以逃避的方式一笔带过,这边厢她弟弟则在光天化日下百无聊赖地阅读色情杂志。

而一直若隐若现的少年萌动则在和她一起备战歌唱比赛的男搭档到她家来练习时引爆了家庭的矛盾——宝拉在练习一半的时候,第一次来了例假,在厕所里不知所措的她,让男孩帮自己叫来了母亲,母亲拿着宝拉染血的裙子满屋子跑,兴奋地告诉家人,宝拉长成女人了,而父亲看到那染血的裙子误以为宝拉破了处,当着客人的面扇了宝拉一个耳光。所幸这个男生看不懂手语,否则难保这恶俗的家丑不会外扬。

影片的基调有些一分为二,室内戏都是压抑的,而室外则变得分外明媚。每当宝拉走出家门,骑上单车赶校车上学,那是她最快乐的时光,脸上带着微笑,耳机里放着音乐。宝拉每一次的走出家门都是一次逃离,她在室外的每一次奔跑、骑行和歌唱都是一种发泄。

在父亲那不分青红皂白的羞辱后,宝拉在声乐课上展示了她那无与伦比的爆发力,更加让导师确定,她的声乐天赋不可以埋没。那一次的引吭高歌,难说不是一种对性压抑发泄的隐喻,也是她决定与自己家庭抗争的信号。

经历了几个回合不算太激烈的抗争,爱战胜了自私。宝拉的父母亲去看她比赛,演唱结束后掌声雷动,可是他们却什么都听不见。

那段演唱,导演采用了消音的方式,用无声配合宝拉歌唱的画面,加强父母想要了解自己女儿,却无能为力的那种痛苦,这也让宝拉临行前配着手语用歌唱的方式告诉父母,自己想为了梦想去飞而让人更加动容。

忽略了影片里环境的不可抗力的悲剧因素,故事素材是平庸的。让我定义的话,我不会将这部电影归类到单纯的喜剧电影中,似乎“悲喜剧”更贴切些。

不同于《八月:奥色治郡》中梅姨饰演的女一号那本身让人头痛难忍的性格,《贝利叶一家》中的贝利叶夫妇,其实是充满爱的好人,只是因为先天生理上的残缺而导致沟通技巧缺失,让家人之间缺乏沟通与了解,让子女不能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从而让宝拉承受了许多本不需要承受的痛苦。

在澳大利亚留学的时候,影视剧作课(screenwriting)的导师很喜欢拿一部澳大利亚的本土作品《寻找阿拉布兰迪》(Looking for Alibrandi)举例。人类故事中亘古不变的主题,不过于那几个,人的悲喜情感,不过于那几种。而家是什么?家就是那个爱和伤害并存的地方,是你想屡次逃离最后却不得不回去的地方。看了《贝利叶一家》后,更加觉得,他说的是对的。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