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沿着红色足迹】严济慈:“慕”光而行 你是东阳人民追慕的光源

2021-07-06 17:1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慕”光而行 你是东阳人民追慕的光源

他是当代东阳最好的代言人,所撰写的“广告词”至今仍脍炙人口:“东阳!东阳!可说是刚从东方升起的太阳所照耀的地方。”

他是现代中国物理学领航人,“没有严济慈,就没有中国现代物理。”中国压电晶体学、光谱学、大气物理学、应用光学等体系多赖他奠基。

向着光明而行,建树光学研究,严济慈一如自己的名字“慕光”,活成了令人仰望的一束光。

地点:东阳

少年济慈:故乡铭记成长模样

严济慈出生地 横店镇米糖社区下湖严小区“新堂屋”

在横店镇米糖社区下湖严小区,保存着两栋严济慈故居。其中一栋是由其曾祖父所建的“新堂屋”,一座古老的小三合院,严济慈的璀璨一生发轫于此。

1901年1月23日,农历庚子年末,严济慈出生。面对连生两个女儿之后才诞下的这个长子,父亲严道范、母亲金庆龄喜不自禁,为其取了个金贵的乳名“朱银”。

父母没有想到,1928年底,用庚子赔款所办的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首次将甲种补助金发给4人,他们的长子“朱银”即是其中之一。靠着这笔补助,他第二次赴法国深造。

朱银聪颖好学,五六岁时学会了打算盘,7岁时进严家祠堂蒙馆,学名寓慈。启蒙老师是叔祖父严惟纶,见他在课堂上听讲时全神贯注,纹丝不动,状若老僧入定,遂为其取号“庵佛”。

尽管家贫,严道范对于长子却着意栽培,特意从杭州书摊上买回来一本译自日文的《笔算数学》小学教材。还未学过数学的小寓慈如获至宝,独自啃完了这本书,解出了书中所有题目,对数学有了浓厚兴趣,10岁时已能帮助父亲管理账目。

1909年,下湖严村创办时化小学,成全县70所最早由私塾改成的小学之一,9岁的寓慈进入时化小学,接受新知识。12岁时,他插班到县城广益小学(即后来的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宏道小学,现吴宁一校),老师为其改名济慈。广益小学开设英文课,严济慈在这里接受了最初的英语基础教育。此时,因严父做生意被骗,家境益艰,但仍支持严济慈报考东阳中学。1914年,严济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东阳中学,后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今东南大学)。“新堂屋”堂屋墙上,至今还残留着当年他考入东中时的喜报,以及1923年新成立的东南大学发给首届唯一毕业生严济慈的喜报。

离“新堂屋”北面约40米处,有一座“十三间头”两层四合院。这是严济慈用积蓄为母亲建造的颐养天年之所。1937年新屋落成之际,严济慈曾携家人回此暂居,并在新屋前拍了一张全家福。1956年,闻悉母亲金庆龄病重,严济慈携着重约150斤的行李回到故乡,行李里有一床轻柔的丝棉被,由夫人张宗英一针一线缝成。他亲手将这床被子盖在母亲身上,不顾母亲大小便失禁产生的异味,和母亲同居一室,亲自服侍母亲约半个月。1958年,金庆龄去世。从1986年退休后的第一年起,他先后5次回东阳,每次都要回村和乡亲们见面聊天,走进“新堂屋”问候亲人们。而且,每次回来,他都要为父母扫墓,回村时一次,离村时一次,有时回来时间较长,中间还要再去一次。

1997年前后和2020年,两处严济慈故居分别进行了修缮保护。今年,省市两级政府又拨款130余万元修缮、布展。72岁的严希金是严济慈本家堂侄,也是故居管理员。他和妻子葛惠香每月可以领到4000多元养老金。两个儿子都在小区里建了房子,每年房租收入10多万元。目前,220多户、常住人口超600人的下湖严小区,出租户达146户。“现在没事基本上不用出小区,衣食住行基本都能解决。”严希金说,村里的“济慈路”建成近20年,是小区里最热闹的马路,沿路商铺业态丰富,覆盖了小区3000余人的生活所需。

高光济慈:“三考第一”名扬四方

某种程度上,严济慈带动了东阳教育“出圈”。当年,他用“三考第一”的佳话,鼓起了东阳中学学子报考全国高等学校的信心。

1918年6月,严济慈在东阳中学毕业考试中得了第一名;同年,在浙江省教育厅举行的全国6所高等师范学校联合入学考试中,严济慈又获全省第一;在南京高等师范复试中,严济慈仍然排名第一。为此,当时的浙江省教育厅破例拨给东阳中学一笔教育经费作为奖励。

当时,东阳中学仅3届毕业生,第一、二届都没人考上全国高等学校,仅少数人进入省立法政学校。严济慈首开先河,之后吴生树、朱松黄、陈人文、张德祥、李德贤等多人报考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并获成功。

也是在东阳中学,严济慈遇到了他的人生导师、《飘》的中文首译者傅东华。傅东华曾供职京城,与东阳籍报业巨子邵飘萍关系甚好,并积极加入邵氏参与的反袁运动,招致迫害而避难东阳。傅东华对勤学苦读、把《英汉小词典》倒背如流的严济慈赞赏有加,为其取字“慕光”,希望他追逐光明,拥有光明的前途。

还是在东阳中学,严济慈遇到了他的一生挚友金灿,即后来成为东阳首位中共党员、中共“三大”代表的北伐名将金佛庄。两人经常在考试中争第一名,共立“科学报国”之志。但在“二十一条”丑闻爆发后,金佛庄改变志向,决定投笔从军。金佛庄牺牲后,1986年,严济慈亲致书信给聂荣臻元帅,证实了金佛庄为中共早期党员的光荣历史。

东阳中学校史馆里,陈列着严济慈的照片以及他为母校50周年校庆、70周年校庆的题词。在题词中,严济慈鼓舞学子们“看看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勤奋学习,不要辜负良好机会”,而他那句广为人知的东阳“广告词”,就出自70周年校庆的题词。

“严济慈的题词,以及他刻苦读书、‘三考第一’的佳话,激励了一批又一批东中学子。”东阳中学办公室主任助理何康说,“严济慈‘三考第一’,也使得东阳学子和东阳中学名扬四方。”从1986年至1995年,严济慈7次视察东阳中学并题写校名、科技馆名。

偶像济慈:扶掖后昆慈济东阳

在东阳中学,还流传着严济慈的诸多轶事。其中一件颇为有趣:因为成绩优异,尤其善解数学难题,虽然年纪比其他同学略小,严济慈还是很快在全校出了名。有一次,一年级的数学老师因有要事请假,因师资紧张,严济慈的数学老师就向学校推荐让其去代课。无奈之下的教务主任,陪着严济慈前往。学生们惊愕不已,严济慈却头头是道地开讲了,不仅述理明晰,分析扼要,而且融入了许多自己的学习经验,让同学们听得有滋有味,膜拜不已。

这应该是严济慈人生中最早的传道授业解惑经历,也是他成为他人“偶像”的开端。

严济慈大名,甚至被东阳中学师生传到了校外。其师妹程葵珠在《追忆师兄济慈与我的若干交往》中写道:“我父亲程品文1914年2月-1919年6月曾为东阳中学校长。孩提时分,当我们学习稍不用功时,家父常常以他的得意门生严济慈刻苦勤奋、品学兼优作楷模来鞭笞我们……严济慈是我们兄妹几人小时候勤奋与聪慧的偶像。”

将严济慈视为偶像的,还有东阳中学校友、著名雕塑家朱惟精。

朱惟精第一次见到严先生时还是个学生。当时严济慈回母校作报告,坐在台下的朱惟精就悄悄画起严济慈的像,被严济慈发现后制止了。谁曾想,报告会结束后,他被邀请专门给严济慈画像。严济慈还亲切鼓励朱惟精:“努力学习,将来到北京、到莫斯科去深造。”

多年后,朱惟精应邀去北京参加全国城市雕塑设计方案大展时,与严济慈重逢。认出这位学弟后,严济慈很是兴奋,不仅跟他谈起东阳的发展变化,并语重心长地鼓励他:“我们东阳人杰地灵,希望你们工作得更出色。”“回东阳去看看,东阳也该有自己的城市雕塑!”

东阳中学济慈楼前的严济慈铜像

朱惟精曾与严济慈约定要给严老绘一幅肖像、捏一尊塑像。在东阳中学百年校庆上,朱惟精送来了自己塑就的严济慈、金佛庄、王惕吾3尊铜像,安放在东阳中学实验楼——济慈楼前广场上。他以这种方式,向自己所敬爱的严先生致以深深的缅怀。

拿着书本、端坐在椅子上的严济慈铜像,至今仍用慈祥睿智的目光,注视着母校的师生。当年引他进入科学之门的《笔算数学》,启迪了他为中国课堂、中国学子,写出《初中算数》《几何证题法》《普通物理学》《高中物理学》《初中物理学》《电磁学》等教科书。他的慈怀之道、科技之光,让一代代东阳学子“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让教育之乡的文脉不断延伸,气象万千!

今日东阳,如您所愿

严济慈关心家乡发展

多次回到家乡,探访母校,视察各行各业,涉及教育、水利、建筑、工艺美术等,并在“三乡”多地留下手泽墨宝。东阳籍物理学家严济慈把自己的学术生命,真正融入了家乡发展。

早在1950年,严济慈回乡接母亲去北京时,就受母校校长陈人文邀请,为东阳中学师生作讲座,讲述了自己出席世界和平理事会的见闻,为大家上了一堂和平与发展的时政课。同期,他又被邀请到东阳二中作讲座,特别勉励学生爱科学、学科学,为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科学。

深受东阳教育之惠,严济慈对东阳教育事业寄托了最多的希望。每次回乡他必走访东阳中学,1986年在与东中教师座谈时,他还风趣地说,东阳优越齐全的教学设施,让他相信“东阳中学会变成一所高等学校”。他还受邀视察了维风初中,鼓励老家的学子“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个个努力成材。在吴宁二校,他强调小学教育很重要,是为德智体打基础的阶段,要百分百地执行好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此外,他还参观了吴宁镇幼儿园(今市实验幼儿园),为东阳幼教事业发展之好而欣慰。

1986年5月,严济慈视察南江水库。 (市委党史研究室提供)

对于家乡经济发展,严济慈颇为关注。他于1986年回乡时,专门了解东阳建筑业情况,认为建筑业不仅为东阳解决了就业问题,还为国家作出了很大贡献,要利用现有的产业基础,把发展建筑科学技术作为发扬光大建筑业的大事来抓,同时充分肯定了把建筑业打造成“东阳铁军”的大方向。他还专程视察了当时的横店轻纺总厂,该厂较早与中国科学院建立了协作关系。严济慈听后很高兴,强调要依靠科技走内涵发展之路,让乡镇企业更好地发挥解决农民就业、带动农民致富的作用。

由毛泽东签名的任命严济慈为中国科学院东北分院院长的任命通知书。

他还在中科大召开了1958届同学会,号召东阳学子回乡效力。在走访视察横锦、南江水库时,他要求充分发挥重要水利设施的作用,确保水库工程安全,在做好灌溉、防洪、发电的同时,把水库大坝变成游览区。1988年4月19日,时任东阳县委副书记、县长童德成前往北京,请求民政部能尽快批准东阳撤县设市,并报国务院审批。在京期间,童德成特意两次登门拜访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严济慈,以寻求帮助。1988年5月25日,民政部下发《关于同意浙江省撤销义乌县、东阳县设立义乌市、东阳市给浙江省人民政府的批复》,这其中就有严济慈这位东阳人的功劳。

1986年5月3日,严济慈为东阳竹编工艺厂题词。

几次回乡,严济慈多居住在东阳竹编工艺厂的“蝴蝶山庄”里,因此对东阳木雕、竹编非常感兴趣,还参加了首届东阳工艺美术节。在视察木雕总厂时,他不无欣喜地说:“我也走过全世界二三十个国家,到过若干国家的皇宫,什么博物馆也看得多了,但是走到这个客厅,不知用什么话来表达我的高兴的意思。”他专门听取了陆光正大师关于东阳木雕拓展海外装饰和家具市场的汇报,为他们到木材资源产地办企业、扩大国际业务的做法深为赞赏。他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活字印刷出发,认为木刻活字就是木雕的一种形态。他甚至细致观察产品,提出桌面雕花不利摆放物品,仅能陈设,要加以改进。最后,他从雕花凿子特别提炼出了东阳木雕精神:“做这个手艺的人,一定心平气和,道德也是很高尚的,不仅手艺好,对人的修心养性都有好处,各行各业都该学习这种木雕精神。”

1986年5月30日,严济慈参观东阳木雕厂。(市委党史研究室提供)

发奋 刻苦 扎实 朴素

严济慈精神影响东中校友

东阳中学南大门

“发奋 刻苦 扎实 朴素”。在东阳中学的南大门,镌刻着这样8个大字。这是严济慈对东中学子的激励之语。

东中退休教师孙蔚萍说,严济慈曾多次回家乡视察,对于母校东阳中学更是关怀备至,每次回东,他总要安排出时间专程到东阳中学走一走看一看。

“1988年,严老回母校作报告,精神头很足。3个多小时的演讲,他全程站着。不仅分享了自己读书时期的种种经历,还勉励学弟学妹们要奋发图强,为东阳争光。”每每回想起当时的场景,孙蔚萍总是激动难抑。

当年,受严老钻研科学的事迹影响,潘建伟将东阳中学视为求学目标。他经常会在周末骑着自行车,去老东中校门外转几圈,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进入这所梦想中的学校。

1986年,严济慈回乡,已经考上东阳中学的潘建伟作为优秀学子受到了严老接见。简短的请教交流中,严济慈建议潘建伟报考中科大。第二年,潘建伟以高分被中科大录取。

“当年选择物理,是受到严济慈先生的影响。”如今事业有成的潘建伟在与东阳学子分享自己的求学往事时说,“严老勤奋学习的故事影响了很多东阳学子;严济慈的精神更是鼓励着一届又一届的东中学子向着科学的高峰攀登。”

“锐意进取,只争朝夕,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东阳中学高一(4)班学生陈嘉琪说,“每每看见严济慈先生的铜像,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感觉严先生与我们同在,一起并肩作战。”受严济慈的影响,陈嘉琪对物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被遴选进入学校物理竞赛小组,“未来我会继续努力,把物理知识学深学透,为大学攻读物理打下扎实基础。”

1991年11月18日,严济慈走访东阳中学。 (市委党史研究室提供)

这里复原了严济慈在北京的“家”

横店严济慈陈列馆再现严老晚年岁月

位于横店的严济慈陈列馆

除了两处故居,在横店还有一座严济慈陈列馆。

5月28日,严济慈科学家精神培养基地在横店严济慈陈列馆揭牌。此前,严济慈故居和严济慈陈列馆已入选浙江省首批中国科协“科学家精神培育基地”。

5月28日,严济慈陈列馆入选省首批中国科协“科学家精神培育基地”。通讯员 朱金灵

1996年,严济慈在北京逝世。此后一个多月,严济慈儿子严又光、严武光和秘书于茂青多次应邀回到家乡商谈筹建严济慈陈列馆等事宜;12月8日,商定由横店集团负责在横店尖角山建造严济慈陈列馆;1998年1月6日,严济慈陈列馆建成并免费向公众开放。

走进严济慈陈列馆瞻仰大厅,严老的青铜塑像栩栩如生,两旁悬挂着吴阶平、卢嘉锡题词的匾额“科学泰斗”“教育宗师”。

据陈列馆管理员李万民介绍,严济慈陈列馆总占地150亩,由赛功坊、慕光桥、陈列馆、纪念碑、纪念亭等几部分组成。作为主体的陈列馆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完全仿严老最后居住地北京朝阳门北小街123号的格局建造。后院的正房,高度还原了卧室、书房、会客室、严夫人张宗英卧室的摆设,真实再现了严老晚年岁月的生活场景。

四合院的东西厢房为陈列室,展陈着珍贵的历史照片资料、书刊、实物等共1000多件,在这千余件展品中,还有很多珍贵的展品,其中包括了居里夫人给严济慈的信,徐悲鸿画赠的《喜鹊登枝》,毛泽东签名的任命书,邓小平、江泽民等中央领导人会见严老的照片,严老的大量手稿、证件等。张宗英和严家“小科学院”也独辟一室,呈现严家百年故事。

“从陈列可以看出,严老生活非常简朴,惯穿的衣服也仅有几件,但是他工作的场所很多,书房有好几处,存满了书籍和资料。”李万民说,严老房间的书桌旁有两个小型书柜,左手边书柜放满了中外各类辞典等工具书,右边玻璃柜里放置了诸多书信,严老都按时间分门别类,悉心收藏,足见他做事周到细致,尊重他人。

今年,严济慈陈列馆已经累计接待了近万人前来参观。

原标题:《【沿着红色足迹】严济慈:“慕”光而行 你是东阳人民追慕的光源》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