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人民日报解读“双降”:为金融改革提供充分政策空间
6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6月28日起对“三农”或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标准的商业银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这是货币政策今年以来首次采取“定向降准+降息”的组合。
为何采用“定向降准+降息”组合?
数量型工具与价格型工具同步运用,总量性政策与结构性政策并举
为何定向降准和降息同时出手,是各方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陆磊认为,此次政策调整的基本特点,体现了数量型工具与价格型工具同步运用,总量性政策与结构性政策并举,预调与微调兼顾。
“自6月28日起定向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改变了以往交替运用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的操作方式,体现了对宏观经济运行和金融稳定的充分权衡。降息意味着总量性宏观调控,而定向降准则是专门面向为‘三农’和小微企业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针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致力于结构优化。”陆磊说。
为何此次选择定向降准,而不是全面降准?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分析,主要是因为当前总体流动性并不少,6月末预计银行体系超额准备金保持在3万亿元左右,货币市场利率已经很低。当前的主要问题是长期融资利率依然处在高位。通过定向降准有利于更有针对性地引导资金流向特定领域;而且将来存贷比考核的取消对普遍降准也有一定替代作用。
陆磊认为,货币政策作为逆周期宏观调控,主要针对宏观经济运行态势。从经济运行看,今年前5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4%,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1%,出口增长-2.8%,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但稳增长压力依然较大,从前瞻性角度出发,有必要进一步实施松紧适度的货币政策以支持经济稳定增长。从物价看,今年5月CPI上涨1.2%,PPI仍然处于-4.6%的历史性低位水平,为货币政策调整提供了调节空间。因此,此次0.5个百分点的定向降准和0.25个百分点的存贷款基准利率下调,符合经济运行和物价稳定的基本要求。
希望达到什么效果?
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激励金融资源更多流入“三农”和小微企业
此次降息和定向降准的意义是什么?
连平认为,此次降准降息主要目的是稳增长,促进融资成本下行。尽管5月部分经济指标回升,当前经济运行有企稳迹象,但下行压力依然很大。尽管名义贷款利率下行,但实际融资成本依然很高。此次降准降息主要为进一步促进融资增长,引导融资利率下行,促进经济平稳增长。
陆磊表示,存贷款基准利率降低为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进一步下行,稳定企业和居民投资与消费预期提供了政策支持。定向实施存款准备金率下调,为金融资源更多更好地进入“三农”和小微企业提供了正向激励。“今年5月,金融机构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16%,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91个百分点,但考虑到通货膨胀率持续下行因素,仍然有必要实施利率下调。”
进一步巩固前期宏观调控成果,也是此次政策调整的重要目的。2014年以来,货币政策连续出手,支持金融资源支持实体经济,引导信贷配置于“三农”和小微企业,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和物价紧缩风险。为进一步实现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目标,仍有必要针对短期经济波动实施相应的政策调整。
陆磊表示,今年5月,广义货币增长10.8%,人民币贷款增长14%,接近或超过了上年同期水平,这意味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增长的前期成果显著,但仍需要货币政策有效引导金融机构,为实体经济稳步增长和结构调整作进一步努力。
政策调整时机有何考虑?
下半年是宏观经济企稳和结构调整的关键期,有必要为转方式、调结构、去杠杆营造环境
对于此次政策调整的时机,陆磊分析,今年下半年是宏观经济企稳和结构调整的关键性时期,有必要为国民经济转方式、调结构、去杠杆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陆磊说,短期看,此次政策调整致力于稳增长,为下半年经济金融在合理区间运行奠定了流动性基础。长期看,此次政策调整有利于促改革,存贷款基准利率持续下行和定向降准有利于为“十三五”时期金融改革提供更为充分的政策空间。
连平说,此次降息后,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已经下降到4.85%的历史低水平,今后是否会调整则主要看资本流动情况。总体上看,未来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将会综合运用、灵活使用。
“定向降准和降息的主要功能仍然是通过增加金融体系流动性、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以实现经济稳定运行,未来仍然需要微观审慎监管、金融业市场准入和直接投融资政策支持等一系列改革与发展举措相配合,才能使我国融资结构更趋合理,金融部门效率持续提升,实体经济健康发展。”陆磊说。
(原标题为《组合拳夯实宏观调控成果(政策解读)》)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