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喜看化屋新变化 | 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黔西市新仁乡化屋村党支部
盛夏时节的黔西市新仁乡化屋村,一辆辆旅游大巴车在宽阔的旅游公路上来回穿梭,络绎不绝的游客在村里每一个景点争相“打卡”。
打开一扇贴着“日丽风和新仁景 年丰物阜苗寨春”对联的门,女主人杨艳热情地说:“快来吃瓜子!”
“以前要背点苞谷到大关镇集市上卖,凌晨3点就得出门,回来天都黑了。”再看看现在的日子,杨艳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到杨艳家串门的杨开菊也感叹道,现在的化屋村简直像换了一个天地一样,很多外出打工的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家家户户都买了摩托车,很多村民开上了小汽车,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23岁的王琼,就是在家门口就业后不用再外出打工的村民中的一个。
6月29日,王琼早早地就在村口候着,等待着当天第一波旅行团的到来。粗略算下来,一个月能有4000元左右的收入,她觉得“还行”,更重要的是“下班就能回家”。
而王琼所在的化屋村益农宜旅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旅游导游服务队,现有队员7名(其中3名专职、4名兼职),均为当地人。其实,在今年年初,化屋村党支部领办的益农宜旅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就开始谋划组建几支队伍,专门服务当地的旅游业发展,其中有停车收费服务队、旅游导游服务队、长桌宴服务队,让当地村民吃上“旅游饭”。
这是化屋村党支部带领村民增收致富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化屋村党支部以生态建设为主导、以绿色发展为引擎,以脱贫攻坚为依托、以基层党建为抓手,团结带领群众,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发展乡村旅游。2017年,化屋村脱贫出列;2019年,所有贫困人口全部清零,化屋村从贫困发生率曾高达63.63%的深度贫困村蝶变为致富小康村,全村人均收入达1.15万元。化屋村党支部先后被贵州省委、毕节市委授予“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称号。
尤其是年初习近平总书记来贵州视察首站就到化屋村后,化屋迎来了新变化。如今,化屋村的山水间,时刻激荡着“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时代强音……
支部引领 党员带头
“筑牢基础,厚植根基”。化屋村党支部聚焦建强支部促发展这一主线,全面增强党支部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建好一支队伍。按照“把能人培养成党员-把优秀的党员培养成村干部-把优秀的村干部培养成党组书记”的方式建立村级选人用人机制,抓好“选、育、管、用”工作,选优配强村级干部队伍;将31名党员划分责任区,强化“四到工作制”,充分发挥党员作用,合力攻克脱贫攻坚中急难险重任务。
建好一个合作社。以村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为主线,落实市乡村三级联动机制和考评、运行、防控三项机制,进一步扣紧责任链条,在确保规范运行的基础上,真正达到合作社实体规模化、产销一体化、收益多元化。目前合作社入股资金200.5万元,村集体经济积累124万元。
建好一个阵地。村党支部充分整合资源,建成面积750余平方米的村级活动阵地,合理设置村“两委”办公室、便民服务大厅、矛盾纠纷调解室、集体合作社办公室、党员活动室、图书室等功能室,不断增强服务群众功能。
干群齐心 摆脱贫困
“尽锐出战,精彩出列”。化屋村党支部把打赢脱贫攻坚硬仗,作为保障人民共享改革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
打好基础设施建设硬仗。采取“一事一议”、组织群众参与等方式,推进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通组路、连户路11.33公里,安装自来水管道11.54公里,实现公路组组通、电力户户享、自来水户户通。
打好产业发展硬仗。以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为抓手,突出产业选择、技能培训、合作社带动,大力发展规模化产业和到户产业。全面盘活花卉育苗大棚、乌鸡养殖场、刺绣扶贫车间、餐饮露营基地等项目,种植特色经果1400亩。
打好易地扶贫搬迁硬仗。村党支部为改变“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局面,安置点建设与动员搬迁双管齐下,党员纷纷当起政策宣传员,努力使搬迁群众早日摆脱祖祖辈辈延续下来的生活窘境,实现41户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打好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硬仗。聚焦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积极开展控辍保学,改善医疗条件,实施危房改造和旧房整治等工作,158名适龄儿童全部入学,合作医疗全覆盖,彻底改造和整治203户危旧房,真正实现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
守住生态 绿色发展
“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化屋村党支部始终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带领群众大力推进生态建设。
强化生态保护队伍建设。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设立护林员等工作岗位,优先安排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双赢”。目前,在护林员和护河员中,共吸收贫困群众16人。
大力实施退耕还林。村党支部将退耕还林写入村规民约,制定了“定管护措施、定管护人员和定管护报酬”的“三定”管护方案,明确了“谁种植、谁管护、谁受益”的管护原则,退耕群众管护自己的退耕还林地已成为群众常规农事活动。
深入落实林长制。成立村级林长制组织体系,按照区域划分落实人员进行包保,实行责任明确、分工有序、监管严格、切实做好造林和补植补造工作,从而增加绿化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
文化传承 振兴乡村
“聚焦振兴,乘势发展”。化屋村党支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着力提升全村经济文化发展。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在开发旅游业的基础上,推动民族文化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促进文化产业化、创新化发展,使文化资源转化成资本、文化资源与资本形成良性互动。目前,依托刺绣扶贫车间,带动36名搬迁群众就近就业,2020年产值达100多万元。
大力打造文旅精品。依托民族文化,打造具有民族风情的民宿,以文化铸造浓厚的民族底蕴,以热情好客让游客住得舒心、玩得开心、吃得放心、行得舒心,以化屋的美丽山水留住八方来客。目前,建成扶贫车间1个,发展乡村民宿客栈和农家乐29家。
大力推动旅游融合。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民族节庆活动为载体,广泛宣传开展拦门酒、跳花坡、篝火舞等民俗活动,通过文艺汇演、技能展示、特色食品品尝等方式,不断推介民族文化品牌,大力助推乡村振兴。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眼下,化屋村正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战略部署和视察贵州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充分利用生态资源优势,以产业和就业为重点,发挥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的引领作用,大力发展生态乌鸡养殖、经果林种植、民族刺绣蜡染和乡村旅游产业,更好带动群众实现就近就业致富,吸引更多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
来源:毕节日报融媒体中心
作者:龙华
监制:谭虎 编审:张河源
原标题:《喜看化屋新变化 | 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黔西市新仁乡化屋村党支部》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