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新华社剖析“明星涉毒圈子文化”:如果你抵触吸毒会被边缘化

新华网
2015-06-25 23:28
来源:澎湃新闻
一号专案 >
字号

        新华网北京消息,6月26日“国际禁毒日”前夕,北京市公安局禁毒总队负责人介绍,2015年以来,北京警方已破获毒品类案件近960起,查获吸毒人员4300余名。其中,一个特殊的涉毒群体——演艺明星备受关注。去年以来,先后有包括房祖名在内的10多名明星因涉毒在北京被公安及司法机关处理。       

        “演艺人员涉毒已经从单纯的吸毒行为上升到聚众吸毒、留容他人吸毒、非法持有毒品等犯罪行为。”一位有十余年缉毒经验的干警说。

        值得关注的是,明星涉毒的“圈子文化”也已开始流行。

        “圈子里大家都在‘玩’(吸毒),如果你抵触,就被边缘化了,会失去很多机会。也有一些艺人则希望通过混‘圈子’换取角色或成名机会。时间久了,一些人甚至认为吸毒并没有什么危害。”一位缉毒干警说。

        长期从事禁毒法研究的西北政法大学副教授褚宸舸表示,演艺工作具有短期内高强度的特殊性质。昼夜不分的工作时间,强烈的竞争压力,使一些艺人试图通过毒品获得亢奋或者镇静作用。还有一些艺人则是在成名后产生迷茫、膨胀、空虚、追求刺激等复杂心理,行为失范。        

        “吸点毒才有艺术灵感,这都是歪理邪说!”国家禁毒委员会副主任、公安部部长助理刘跃进一语刺破明星吸毒的“文艺面纱”。        

        舆论普遍认为,对劣迹明星的演艺工作实施“封杀”确有必要。而除了“政府禁令”,更重要的是要形成自觉抵制毒品的社会风气,让污点明星自动失去舞台和市场。        

        记者了解到,在日韩等国家,艺人涉毒后除了要负相应的法律责任外,行业协会也会对艺人作出“封杀”处罚,同时若艺人因涉毒被“封杀”造成广告商、片方的损失,应由艺人赔偿。

        由于演艺明星的特殊身份,他们某种程度上扮演了社会尤其是青少年“造梦者”的角色。明星涉毒造成的社会危害和影响远超普通人,可能直接导致社会价值观的扭曲和颠覆。        

        “很多年轻人把明星当做偶像,也把明星的行为当做自己的行为准则。一旦他们喜爱的明星吸毒,他们可能就会受到引导,甚至认为沾染毒品也不是什么违法犯罪的事,更有可能会把吸毒当做时尚来效仿。”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学院禁毒教研室主任李文君说。       

        事实上,对涉毒明星无原则的包容和支持已在青少年群体中出现苗头。台湾艺人柯震东吸毒被查获后,不少粉丝不仅没有批评,反而为其辩解。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