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浙江小学生遭同学围殴的当事人共性:家长身边的“留守”少年
“我们只是想给他一个教训,让他记住而已。”面对警方的询问,13岁的少年大吴(化名)说。
他是6月21日那段刺痛网友神经的“浙江庆元初中生暴打残害一小学生”视频的主角之一。
视频中,一名男童被用疑似铁制链条捆绑,数名十多岁的男生朝他拳打脚踢,还将点燃的烟头丢进他的衣服里。男童被逼到墙角后惊恐大喊,哭泣求饶;施暴男生互相嬉笑。
当地官方的通报称:5月初,被打男童小毛(化名)与两名伙伴到冷饮店偷窃,被老板发现。小毛与一人逃离,另一人被抓后,假称是与陈某(视频中的拍摄者)等实施作案。陈某得知有人说他参与偷窃,就叫上大吴(视频中塞烟头者)和小吴(穿白衣、扇耳光者),让小毛带路去找造谣者。寻人未果,大吴要小毛给他钱,小毛身无分文,答应过几天从父亲那里“拿”些钱。几天后,陈某、大吴、小吴找小毛,不仅没拿到钱,反而被小毛父亲责骂。大吴就与陈某、小吴将小毛强行带到城东大桥附近废弃的简易房内,准备实施殴打。此时,陈某接到吴三(视频中未露面,也未动手打人)的电话,邀请其到场围观。之后,便发生了在视频中的那一幕。
男童被用疑似铁制链条捆绑住。视频流布后,网友对施暴学生的评价多为“学风败坏”、“少年古惑仔”等,但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发现,无论是在同班同学还是教师眼中,这几名施暴少年在校的表现良好,成绩虽不算优异,也属中等。
但在校外,他们是“自由生长”的少年。
涉事少年均为外来务工者子女
大吴小学毕业后,本该升入初中,但他辍学了。
他的决定得到父亲的支持。
父母离婚后,大吴随父亲生活。父亲在县城做小生意,他便跟着从庆元某乡镇来到城区。
小学毕业后,大吴向父亲提出不愿继续念书。由于初中属义务教育,本该就读的中学校长、教师曾多次登门劝说,但无果。
除了考虑到孩子自己的意愿,大吴的父亲也有自己的理由。
“小孩觉得读书太苦,不如学门手艺赚钱,想去学修车,他爸爸也遂孩子的愿,反正也念不好;加上小店生意忙,没有多的时间管孩子的学业,不如去学手艺。”一位曾到吴家家访的教师说。
不过,大吴学手艺的想法似乎也未付诸行动。
与此前网传及媒体报道的不同,除了大吴是小学毕业后辍学,其余4人均为当地的小学生,最大的六年级;被打的小毛不是庆元人,而来自于与庆元同属丽水市的景宁畲族自治县。
他的经历与大吴类似。
“看了电视新闻和孙子的手机视频,我就说被打的好像是老毛家儿子。后来村里有人说就是,老毛还被警察叫去了——估计他自己都不知道儿子被打。”在景宁县一个小山村,一位60多岁的村民告诉澎湃新闻。
“老毛家儿子”就是小毛。据村里人介绍,小毛聪明,但缺少关爱,“他妈离家出走后,老毛就带着儿子去了庆元。”
其余3名学生,父母都离开户籍地外出务工,他们跟着父母在庆元县城落脚,其中最远的来自福建,最近的来自于庆元城郊某乡镇。
事发后家长说得最多的是“孩子怎么可能做这种事?”
位于庆元县城的A小学,成了这5位少年人生轨迹的交集点。大吴在这里毕业,其余四人正在就读,小毛是低年级学生,其班级位于分校。
庆元是以南宋宁宗赵扩的年号为名的浙西南山区县,“九山半水半分田”,耕地面积匮乏,下属19个乡镇及周边一些村民普遍认为,进县城打工是提高收入的最好选择。而且,庆元虽是浙江的欠发达县,但自古重教,宋元明三代,一个不足300人的村庄出过26名进士——教育水平一直是当地人的骄傲,也是众多外来务工者将子女带来县城的原因之一。
众多非本地户籍人口的涌入,导致公共资源供应紧张。
“我们做过统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据了城区70%以上的教育资源。”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了应对适龄儿童入学问题,当地教育部门在城区加开了多所学校,A小学便是其中之一,就读的几乎都是外来工子女。
一名留守儿童在出租屋内。外来工家长面对的生活压力,使他们疏于在课外对孩子的教育、管理。澎湃资料澎湃新闻发现,与学校的教育水平相比,这些孩子的家庭教育难以匹配,甚至缺位——外来工家长面对的生活压力,使他们疏于在课外对孩子的教育、管理。孩子在校期间有教师负责,离开学校后,父母则无暇顾及。某种程度上,这些随家长进城念书的孩子也是“留守少年”。
“‘我儿子怎么可能做这种事?’这句话是家长们看完视频后说得最多的——之前他们根本不知道,还觉得被警察叫走莫名其妙。”一名负责与家属对接案情的警员告诉澎湃新闻。
据官方通报,事件源于一起校外的偷窃事件。澎湃新闻也从多位相熟的人士处获悉,小毛有时会“顺”些汽水、糖果。同样,在视频发布前,没有家长知道大吴等孩子吸烟。
“像我们这种打零工的,赚钱都来不及,平时哪有精力管小孩?在学校里好好念书就行。”一位小毛父亲以前的工友说。
对外来务工者子女的校外管理,当地曾采取过措施。2007年,县妇联、教育局、团委、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发文,要求在家长自愿的情况下,妇女干部、团干部等主动结对,关注孩子的生活、学习及身心健康。2012年,教育部门发通知,要求学校建立相应的学生档案,老师深入学生家庭,鼓励学生和家长多沟通,关注德育教育。
但显然,这些替代不了父母的关爱和家庭教育。
“这件事不是单一的法律问题,应该重视深层次的原因。”浙江蓝汇律师事务所主任吴建胜表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教师,家长如果因此切实增强责任,可能是最好的结果。
至澎湃新闻发稿,在当地官方协调下,打人的学生及监护人已向受害人赔礼道歉,但双方对赔偿金额仍存在争议。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