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275个图标就总结了日本文化?进击的日本平面设计

2021-07-05 17:3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今年,新冠疫情依旧在扰乱全世界的步调。

为了让低迷的旅游业振作起来,日本发起了一个名为“Experience Japan Pictograms”的项目,推出了275个精心设计的图标,涵盖了日本各类生活文化元素,非常生动。

 

(图源:https://experience-japan.info/)

这个设计项目,由日本代表性设计机构——日本设计中心负责,云集了日本一大波知名设计师,包括原研哉、大黑大悟、色部义昭、三泽遥等。

这套作品充满了简洁的日本风味,还能让不同国度的人一下子就猜到图标所要表达的含义,粉了粉了!

 

(图源:https://experience-japan.info/)

(图源:https://experience-japan.info/)

一个图标代表着一个故事,一个著名的景点,或是一种日本的传统礼仪文化。

看完这套图标,你就读懂了整个日本。

 

(图源:https://experience-japan.info/)

(图源:https://experience-japan.info/)

果然,日本最棒的不是风光,也不是美食,而是设计。

“日本设计”一直都是设计界的热词,东方的意境与西方技艺的柔和,含蓄禅意和奔放情感的嫁接,让日本设计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层出不穷的设计师也为世界贡献了一个又一个精妙绝伦的作品。

为什么是日本?日本设计到底厉害在哪里呢?今天我们就来解答这个问题,绝对干货满满。

极致的留白

日本设计追求简约自然的理念,秉持“少就是多”的原则,重视留白,倡导与自然共存

提到日本设计,估计很多人会想到无印良品,的确,它是日本极简设计的代表,将性冷淡、简约克制、侘寂美学等日本设计的标签传遍了全世界。

无印良品的一系列海报也堪称是极致留白设计的教科书。

比如下面这组2003年发布的“地平线”系列海报,画面没有多余的文字,只有人处在天地之间,不用费口舌去描述便体现了“自然生活”的理想和品牌形象。

 

(图源:MUJI官博)

无印良品最新的一组海报由新村则人设计,获得了2020年日本平面设计师协会JAGDA奖。

画面依旧采用大面积的留白,对其进行模糊渐变处理,突出重点之余,又给人无限的遐想。

 

(图源:MUJI官博)

 

新村则人还为无印良品设计过一系列的广告海报,用木质纹理作为背景,也采用了留白的方式,人与物以很小的比例加入到画面中,却是点睛之笔。

 

(图源:MUJI官博)

极致留白设计的鼻祖,当数20世纪80年代初无印良品的艺术指导,平面设计大师田中一光。

当时的日本设计崇尚繁琐之风,产品被过度包装,田中一光摈弃了一切过剩的装饰,大力提倡将包装简单化,他的这种简洁凝练、意境清新的设计表现手法,对日本现代平面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图源:日本设计小站)

(图源:优设网)

越是简约高级的设计越经久耐看,越是复杂的设计越是难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简洁的符号

简洁符号设计,是日本设计的一大特色。

除了我们开头提到的文化符号,今年东京奥运会一系列符号的设计,也是非常巧妙。

用最简洁的图形和线条,没有一点多余的修饰,就栩栩如生地传达出每项运动的特点,动作流畅,观感舒适。

 

(图源:日本设计小站)

日本的符号设计,起源于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设计符号的初衷是为了打破语言之间的障碍,让外国运动员们不依靠语言,借助简洁明了的图标就能在奥运场馆畅通无阻。

1964年东京奥运会,成为了第一个在世界性大会中广泛使用图标的大会。

 

1964年东京奥运会竞技项目图标(图源:东京视界)

1972年札幌冬季奥运会竞技项目图标(图源:东京视界)

如今全世界通用的公共卫生间门上的男女图标,也是起源于东京奥运会。

(图源: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日本符号设计所秉持的宗旨是,简约克制,并且与生活紧密结合。

走在日本,街上到处都是人性化的符号导视设计,跟着走就行了,不用带脑子。

 

(图源:https://www.sign.or.jp/sda-award/)

 

讲究的配色

日本的设计远不止“简洁”“性冷淡”那么简单,在色彩搭配方面也有一套。

龟仓雄策是二战后成长起来的第一代平面设计师,是日本平面设计走向现代化的奠基人。1963年,龟仓雄策创作了 “东京奥林匹克” 会徽和海报,海报为白底与圆太阳的红色以及金色字体的搭配,极具视觉冲击力,且容易记忆。

 

(图源:《日本设计六十年》)

 

龟仓雄策的设计多以红、黑、白和金色为主要颜色,这是源于日本浮世绘的传统配色法。

 

(图源:设计IN台湾)

设计师永井一正,擅长在海报中运用日本民间传统装饰元素,色彩典雅。

 

(图源:设计IN台湾)

日本设计中也有很多明亮鲜活的色彩搭配,在去年年初公布的20幅奥运会官方艺术海报中,就能获得不少配色的灵感。

 

平面设计师GOO CHOKI PAR作品(图源:https://tokyo2020.org/en/)

艺术家小池智子作品(图源:https://tokyo2020.org/en/)

画家大竹伸郎作品(图源:https://tokyo2020.org/en/)

精致的版式

日本平面设计极其注重版式,图文编排都极具形式感。

杉浦康平被誉为“亚洲图像研究学者第一人”,他是现代书籍设计实验的开拓者,他的理念“一本书不应该是停滞在某一凝固时间的静止生命,而应该是构造和指引周围环境有生气的元素”,改变了书籍等出版媒体的传播方式。

 

(图源:花瓣网)

浅叶克己是在字体设计方面颇有心得的平面设计师,他曾对中国云南地区保留下来的象形文字“东巴文字”作过深入研究,并把其融入到设计中。

 

(图源:优设网)

日本设计师也很擅长将文字以插图的形式去诠释设计主题,下面这张海报,是山城隆一在1954年为了保护环境所创作的海报,被评为“现代最杰出的海报”之一,设计师采用“木”、“林”“森”这三个字的排列,来表达海报主旨,形式新颖又达意。

 

(图源:BranD的好奇心)

日本平面设计惊艳世界的原因:让好设计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日本之所以出现了这么多有名的设计师和厉害的设计,与这个国家对设计近乎“变态”的重视程度分不开。

比如日本很火的一档设计教育类节目《啊!设计》,请来了一大堆日本最顶级的设计大师做嘉宾,原研哉、隈研吾、深泽直人、伊东丰雄.....这样的神仙阵容,竟然只是为了给小孩子们普及设计。

 

《啊!设计》海报(图源:豆瓣)

《啊!设计》截图

《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一书中有个观点:日本人是为了美而活着的,是为了有惬意的心情而活着的。

在日本,设计充斥在人们的生活里,走在日本的街头 ,随时随地可以感受到这个国家深厚的平面设计功力。

大街上随处可见有趣的海报,精致的招牌,独特的小店,就连井盖上的插画,也让人忍不住想多看几眼。

每天浸泡在这样的环境里,大概想不成为设计师都难吧。

 

(图源:pixabay)

(图源:AssBook设计食堂)

平面设计并不是生活中的必需品,没有面包人无法生存,没有设计却可以。但,如同面包涂上果酱会更好吃一样,如果生活中充斥着好设计,日常生活也会更加积极明朗。

就像设计师居山浩二所说:

“设计不是高声摇旗呐喊,而是贴近日常的,最理想的状态是不动声色地丰富生活。”

想要一秒钟就领会日本设计的精髓,做出自己的作品,给你推荐一套日本设计速查丛书:

《设计进化论!日本版式+LOGO+配色设计速查手册》(套装3册)

这是一套汇集了各种各样平面设计方案的“点子”集,由6位来自不同领域的日本专业设计师共同编著,他们不谈枯燥的设计原理,直接给你3000+个解决方案,拯救灵感匮乏的你,不仅是设计师的工具书,也为手帐爱好者提供设计灵感。

《配色设计速查手册》涵盖1000+案例分类速查,CMYK/RGB色值直接应用,涵盖美食·餐饮、美容·美妆、时尚·服饰、家居·杂货、商业·创意、学校·医疗、运动·户外、影音·娱乐8大设计主题,标识、海报、传单、DM、网页、名片、宣传册、CD 封面、包装设计、简介等 12 种配色类型。

 

《版式设计速查手册》收录杂志、书籍、宣传册、报刊、传单、海报、DM、明片、日历、信封、T恤、POP、菜单等13种主题,1000+图文范本。

 

 

《LOGO设计速查手册》分为创意风格、商业风格、保守风格、自然风格、休闲风格、强悍风格六大类别,各类别又细分成56个主题,1000+案例,让你在遇到瓶颈时能透过清楚的分类方式,迅速查阅所需的信息。

 

参考资料

《日本设计六十年》(作者:[日] 内田繁 ,出版:中信出版集团)

《这11位日本平面设计师,创造了日本的“设计灵魂”!》(设计IN台湾)

《揭开日本设计黑历史!从臭名昭著的“山寨大国”到设计强国,这些行动“救”了日本!》(公众号:日本设计小站)

《太高级了!MUJI 的极简风海报,我超可!!!》(公众号:陈列共和)

《设计 | 看完日本海报设计,我才知道差距在哪!!》(公众号:BranD的好奇心)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