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长三角议事厅|欠发达地区招商引资的模式创新与策略选择
长三角区域总体上虽然是中国经济最活跃、最发达区域之一,但还存在发展不平衡状态,区域内部目前仍有部分相对欠发达地区。
近日颁布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十四五”实施方案》提出加快建立长三角中心区与苏北、浙西南、皖北等相对欠发达地区合作机制;苏浙皖“十四五”规划都强调了把欠发达地区着力招商引资作为重大战略举措,安徽更是突出了全面深入开展“双招双引”,即招商引资、招才引智。
可以预料,招商引资将是“十四五”时期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机体中极其活泼的一支脉动。处在新发展阶段和新发展格局,招商引资形势发生着新变化,招商引资的具体模式也在不断丰富创新,这正是提高招商引资效率所需要深入体认和和灵活运用的。
深入体认招商引资形势新变化
招商引资本质上是要素流动和分布。当不同时期给出不同条件的约束,要素流动和分布的走向与趋势必然发生变化。就当前观察,招商引资形势的新变化至少呈现以下特征。
其一,国内超大规模市场是现阶段招商引资的主体空间。在当前时期,一方面,世界经济进入动荡变革期,后危机时代的复苏仍然十分艰难,新冠疫情此伏彼起加深了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各国经济原先全球布局总体上趋于收缩。另一方面,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不断发展,其容量、层次持续扩展和提升,内需消费对GDP贡献率从2012年开始连年超过投资,使国民经济朝向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发展。这种超大规模经济体积累释放与超大规模市场消纳的供需新格局,使国内要素流动和分布拥有巨大空间和回旋余地,从而带来了欠发达地区招商引资的战略机遇。
其二,现阶段要素流动和分布不再是简单的梯度转移,而是在国内外产业深刻调整和产业链重构大背景下产业和资本重新布局。其特征大体有四:一是贴近市场,表现为聚焦消费升级市场、贴近消费中心的投向偏好;二是靠近创新策源,为的是更加便捷地获取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三是区域化板块布局,以求得细分行业专业化规模经济效应和空间集聚的各种“红利”;四是注重全产业链安全可控,表现为讲求上下游配套稳固和产业链系统相对完整。这些特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领域彰显十分明显,传统产业投资在其引领下也呈现出相同趋势。
其三,综合成本成为推动产业和资本迁移的主要动因。综合成本不仅包括土地、人力资源等要素成本,还包括“双碳”约束下的能耗环保成本,并包括以营商环境为标志的制度成本等。综合成本有着复杂结构与总体结果的涵义,即并非所有成本都要最低,如创新型产业的人力资源成本可能很高,而其他因素成本的降低可以对冲且覆盖人力资源成本,总体结果是总成本降低,由此形成综合成本“低洼之地”。因此,在成本上的单项比拼意义弱化,而综合成本上的统筹整合则是更重要的。
其四,欠发达地区“融圈”式招商引资已成趋势。在当今阶段,区域经济发展增长极已经不再是传统的散点分布,而是集聚度、中心化的分布趋势。这种趋势在空间形态上就是城市群、都市圈。都市圈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引擎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引擎。处于都市圈中心城市外围的欠发达地区,必须坚持“融圈”发展,参与一个都市圈的产业分工协作体系,招商引资也必须讲求“融圈”,重在体系中招商引资。
结合实际创新招商引资模式
近年来,在招商引资与被招商引资双方互动探索下,招商引资模式日益创新丰富,可选余地大为扩展,主要的新模式有:
基金招商模式。新阶段的招商引资的技术含量和资本含量大幅提高,现代市场经济以金融为核心的逻辑显示出增强效应。目前,国内已有很多产业地产商和产业园区日益注重充分利用资本的催化和杠杆作用,运用产融结合的基金招商模式。欠发达地区的政府产业政策着重运用产业基金工具,以资本来招商和扶商;社会资本投资也偏好运用基金方式,以便于集聚资金和管理基金。欠发达地区现在着力建立本地基金并引进外部基金公司,形成基金支撑体系,现已几乎成为招商引资的标配,可能预示着招商引资现代化的走向。
众创孵化+产业园区模式。欠发达地区为增强创新能力,在招商引资中注重建设众创孵化平台,引入创新团队,但如果没有与产业园区结合,这个科技产业生态系统则不完整,众创孵化空间成长起来的企业不能在当地落地发展就会流失到外部。为此,以“众创孵化+产业园区”对接,形成科技产业生态闭环,是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的可行之道。
互联网招商模式。信息不对称是招商引资的严重障碍之一。互联网的普及和运用,已使双方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掌握相关信息,提高效率并降低风险。欠发达地区要着力建设招商信息平台并与外界联通,突破“信息孤岛”瓶颈,善于运用互联网招商“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处”。
联合招商模式。以往有依靠龙头企业“以商招商”的模式,但存在势孤力单的缺陷。为此的创新是地方政府与产业龙头企业再加基金等运营商联合招商,形成多方集成的招商合力。这就要求多方的统一整合、协同配合,因而涉及招商引资的组织架构与运作机制的创新。
产业新城整体招商模式。中新苏州工业园招商建设的成功经验,推广成为产业新城整体招商模式。长三角区域活跃着一批产业新城开发投资运营机构,主要锚定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共建合作园区,以产城融合为指向,开发新区地产并招引产业和资本。当然,这需要巨大的投资量和极强的运营实力,因此一般必需分期分片推进。
此外,还有一些传统模式在改进后也仍然具有适用性。如基础设施建设PPP模式,这种模式是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政府把基础建设项目以外包、特许经营等方式交由社会资本主体承担,确定运营期限,界定双方权益。这种模式适用于投资和收益时限较长且稳定的领域,以往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生态环境修复领域运用较多,目前在各地的“新基建”领域也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再如亲情招商模式,欠发达地区多年来有众多外出打工创业者,其中许多创业成功人士怀有回报故乡、造福桑梓的情怀。长三角欠发达地区在发达地区中心城市普遍建立了商会,集聚了大批企业家,这是极好的招商渠道和招商对象。善于以亲情感召乡亲回来建功立业,是富含人文情愫的招商引资模式。
上述仅为可供选择招商引资模式举例,现实中模式创新仍在继续演进、不断丰富,欠发达地区在实践中犹有必要再探索开拓。
招商引资策略必须关注三个逻辑
要素流动和分布具有内在的市场逻辑、空间逻辑和产业逻辑,因此欠发达地区谋划招商引资策略应有宽阔的视野,把握内在的逻辑。
其一,在空间逻辑上,充分运用点、廊、园等载体实现“融圈”和嵌入。要素流动和分布总是在一定的空间内进行,这就决定了招商引资需要注意空间载体。
欠发达地区融入长三角中心城市的科技创新,既有引进创新资源在本地合作建立创新中心或机构,也有被称为“离岸创新”即欠发达地区在都市圈中心城市合作建立创新中心或机构,比如皖北的界首市与上海交大、东华大学等合作,在杨浦区建立离岸创新中心,这可以视为“点”型的“融圈”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形式。
“走廊经济”,即通过经济走廊把中心城市与外围欠发达地区连接起来,沿交通干线进行创新、产业、园区布局,使沿线地区更便宜地整合资源、配置要素,增强互补协同,提高融合发展效率。比如皖南宣城借助G60科创走廊,引进上海松江资源建设松江宣城产业园。
园区载体,即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共建合作园区,包括各地纷纷建立的“飞地园区”。比如浙江推进“山海协作“,浙西南丽水、衢州等地与杭州、宁波等中心城市协同建立山海协作产业园,2020年9个省级园区投资200亿,当年实现工业总产值达300亿元。
欠发达地区要结合自己的区位条件,主动融入周边都市圈分工体系,嵌入都市圈产业系统,接轨都市圈要素流动市场,这应该作为谋划招商引资策略的立足点。
其二,在市场逻辑上,着重建立对标战略合作。招商引资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开拓市场联系合作,建立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共生共赢关系。这种关系如果只是偶发的或间歇的,那就不可能长久和稳固,因此必须着眼于长期、稳定和战略合作。欠发达地区追赶发达地区和面向发达地区招商引资,通常都选择“对标”,即以发达地区为标杆,但是如果“对标”仅仅是参照系,欠发达地区仍然沿袭独自发展,招商引资也只是“一次性交易”,那么与发达地区仍然是“两张皮”。融圈发展的“对标”应该是目标合作伙伴,与目标伙伴对接融合。欠发达地区应注重与发达地区都市圈及其具有互补性的城市建立战略合作,对标战略合作不能是偶发式或间歇式,而必须是全面、持续、深度的,为此在新阶段招商引资中从政府层面到微观主体层面都需要建立契约化的战略合作机制。
其三,在产业逻辑上,围绕“链主企业”开展精准招商。新阶段推进产业基础现代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关注点和聚焦点是产业链的连线与结网,其中具有关键地位和作用是“链主企业”。
招商引资过去讲求“产业对接”,但常常忽视对产业链构造的深入了解和把握。现在则要进一步细化明晰某个行业全产业链连线和结网的构成,了解该产业链上“链主企业”和“头部企业”的战略布局,围绕行业的顶层战略布局再选择欠发达地区自己的产业链定位和环节,在此定位和环节领域开展精准招商。比如皖北蒙城县原有一定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基础,对标合肥江淮、蔚来和大众等新能源智能汽车“头部企业”,引入新技术新标准新工艺,建设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的零部件配套供应基地。欠发达地区并非要强求独立建成大高强的产业集群,而应更注重在某个或若干行业的产业链中争取嵌入重要环节、建设重要基地,培育本地的“链主”企业,应该说这是可行的策略。
招商引资是一个常说常新的实践话题。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深入推进,特别是要素市场一体化扎实发展,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合作共生关系日益密切,招商引资必将更趋活跃,模式创新迭出,更加有力有效地促进欠发达地区发展,在加快形成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格局进程中显示更大功用。
(作者宋宏系安徽大学创新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_____
“长三角议事厅”专栏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上海市创新基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研究中心和澎湃研究所共同发起。解读长三角一体化最新政策,提供一线调研报告,呈现务实政策建议。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