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为什么日本妈妈会给孩子看血腥的“地狱”绘本?

何欢欢
2015-06-21 10:18
来源:澎湃新闻
思想市场 >
字号

封面

        2012年,日本NHK电视台制作了一部十四分钟的新闻纪录片,讲述了儿童绘本《地狱》(风涛社)在当年火热大卖的前因后果与社会反响。

        《地狱》是一本十六开的彩图画册,只有薄薄的三十二页。原本是千叶县延命寺收藏的十六幅画卷,由江户时期的无名画师于1784年完成。与日本一般的儿童读物相比,用纸和装帧都不算上乘。1980年初版以来,至今卖出了二十多万册,我手里的是2014年12月发行的第三十九刷。

        2011年11月,漫画家东村明子在其育儿漫画《妈妈是个神经质的人》(集英社)中推荐了这一绘本——“多亏了这本书,我儿子都不捣蛋了。”然后,一时“东京纸贵”,半年之内卖出十余万册,居亚马逊图书榜绘本部榜首。原定价一千五百七十五日元(约合人民币八十元)的图画书,最高竟被炒到了一万两千多日元,升值八倍。购买这一绘本的主要是年轻妈妈,基本都期待孩子看完后能变得乖巧、不做坏事。

        “地狱”一词对以佛教研究为职业的我来说,是个再熟悉不过的概念。但给孩子讲有关“地狱”的故事,在我看来有点不可接受,至少我会担心五岁的女儿看完血淋淋的图片后半夜做噩梦,更担心孩子产生阴暗心理。同事Leonard van der Kuijp教授说:“在欧美,如果父母给孩子看这样的画册,那就是犯罪了。但在鬼文化和妖怪学如此发达的日本,也不算太奇葩吧。”

前言

        “地狱”的观念通过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再随着佛教的传播进入日本。汉文译自梵语naraka或niraya,主要是“坏喜乐”、“无救济”的意思,一如地底的牢狱。在《阿含经》《俱舍论》《四分律》《法华经》等广为流传的佛教典籍的浸润下,日本和中国一样,民间普遍都有“生前做坏事,死后下地狱”的说法。但这并不是佛教特有的思想,而是印度文明共有的一种信仰,其源头至少可以追溯到最古老的吠陀文献。

        《梨俱吠陀》(约公元前1700-前1100年)中隐约可见大地深暗处有恶神的说法,也出现了地狱之王“阎魔”(Yama)的原型——第一个由死亡而入天界的凡人,但不是面目可憎的黑暗形象。《阿达婆吠陀》(约公元前1500-前1000年)出现了“地狱世界”(nāraka lokam)一词,并有“口吐白沫、鼻涕横流”等描写。“梵书”时期,“地狱”被明确为由生前恶业引起的死后报应,如《百道梵书》(约公元前700-前300年)叙述了“婆利古仙人的地狱之旅”。

        后来的印度文献把地狱越描越黑,阎魔从天界的神变成了地界的阎罗王,掌管着各种各样阴森恐怖的地下场所。婆罗门教的《毗湿奴往事书》《摩诃婆罗多》等典籍记载的地狱种类多为七、二十一等奇数,而南传的《经集》、北传的般若类经等佛教文献大多采用八、十六等偶数。从刑法惩戒的残酷程度来看,耆那教最厉害,佛教略甚于婆罗门教。

牛头马面
荒野

        绘本《地狱》主要依据从中国传入的汉译佛经,再融进一些日本的民间信仰,以室町时代的小说为基础,重构了更适合孩子的故事情节,用延命寺的佛教变相图,展示了一个叫“五平”的人死后落入阴曹地府的“历险记”:

        五平的身体不断下沉,被牛头马面拉进一片黑暗的荒野,尸骨遍地、鸟兽为伥。爬过冰如箭下、死人如树的“死出山”;再被扔进满是雷暴和漩涡的“三途川”;又让鬼老太“夺衣婆”扒光全身,衣服压弯树枝的程度是称量罪业轻重的标准。最后,在净玻璃镜的照射下,赤裸裸地接受阎罗王的审判。正当阎罗王把五平判到“针地狱”时,地藏菩萨有感于五平曾向佛合掌、救过溺水孩童两大善业,前来向阎罗王求饶,给五平一次再做人的机会。阎罗王同意了菩萨的请求,但提出五平须参访各地狱,还魂后向世人讲述所见所闻,以劝恶从善。

        如果说前半本书描绘的“死出山”、“三途川”、“夺衣婆”等画面只是较多“少儿不宜”的恐怖元素的话,那么游历地府的绘图则可以说是血淋淋的恐吓了:人被放在各种刑具上,任由恶鬼宰割,或是身首异处、支离破碎,或是毒蛇绕身、满口鲜血。在具体展示的六种地狱中,针对孩子的日常行为,加了一些特别的按语:

        (一)“脍地狱”:伤害动物甚至鱼虫的人,被活生生地剁碎后供恶鬼享用。(二)“煮地狱”:说谎、爽约的人,被扔进火锅里煮烂。(三)“烧地狱”:偷东西的人,皮肉都被烈火烧得焦糜。(四)“针地狱”:诬告、谩骂他人者,被尖刀刺穿胸膛。(五)“火车地狱”:不听他人言、骄傲自大者,被放在发火的二轮车上燃烧四肢至灰烬。(六)“龙口地狱”:对他人的好意不知感恩者,被巨龙吞咽咀嚼。落入这些地狱的人,须反复经历各种痛苦,直到完全抵消所犯的恶业。

        最后出场的是源自日本民间信仰的“赛河原”——夭折孩子的集聚地。五平在这里见到了同村去年溺水而亡的太郎。太郎为了报答父母必须不停地堆石塔,但每当快要堆成的时候,恶鬼就会把石塔推翻。太郎不得不又从头开始堆,周而复始。如果哪一天石塔堆成了,太郎才可以再次投胎人间……

        1980年,时任风涛社社长的高桥行雄先生,对当时出现的中小学生自杀和凌虐同学的事件深感痛心,策划出版了这一绘本,在书后写道:“孩子们啊,不要糟践生命!”他希望借助残忍与恐怖的地狱绘图来促使孩子们思考死亡,对死亡生起惧怕之心,对生命产生敬畏之念。

烧地狱和针地狱
无间地狱

        《朝日新闻》(2012年7月4日)也曾报道《地狱》大卖一事,并评论“至今无人批判绘本太过残忍”,只是有心理学家建议应该给小学三四年级以上的儿童看,给幼儿讲读时需慎重些。在NHK的镜头里,很多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孩子看了绘本后当场吓哭,但更多的孩子在害怕的同时却要求妈妈再讲第二遍、第三遍。恐惧、好奇与刺激,也是我们看《午夜凶铃》时的心理吧?让妈妈们颇为欣喜的是,读完绘本后,孩子们变听话了,更守规矩了,不再去掐鱼缸里的乌龟了。

        绘本《地狱》至今仍是家长进行“吓唬教育”的首选读物之一,这大概是日本民众对佛教之“人生难得”理念的一种日常实践吧。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