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端午赛舟的本来面目:没有鸟舟,就没有龙舟

田兆元 / 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
2015-06-19 13:54
来源:澎湃新闻
思想市场 >
字号

竞渡舟船从鸟舟变为龙舟的这一变化,是图腾文化的产物。

        舟船在民俗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承担了丰富的文化功能,我们称之为“民俗之舟”。它不同于日常生活载物载人之行舟,是舟船意象的扩展,是由承担文化功能的文化象征物而生发出来的神话之舟。

        民俗之舟有两大类:一个是赛舟,就是那个与龙舟相关的对象,主要功能是竞渡仪式所用;还有一个就是载灵之舟,这种舟船载不了什么货物,但是载着神灵甚至妖魔鬼怪,通过特定仪式将其送走。

        可是,关于作为民俗之舟的“龙舟”,许多问题大家还是糊涂的,甚至是错误的。比如我们经常忽视的一点是:从先秦到唐代,端午竞渡都是鸟舟竞渡。从南宋开始,端午竞渡才变成了龙舟竞渡。竞渡舟船的这一变化,是图腾文化的产物。但是前期的图腾是鸟图腾,也可以说是凤图腾。宋代以来,龙舟竞渡开始普及,则是帝王与民间共同崇拜的龙文化的一次大的文化认同行为的发生,让龙的传人的故事,变成一种民俗的行为叙事和仪式叙事。中国文化的传播,也借助这艘民俗之舟奔向远方。

        龙舟很重要,可是我们不能忘记曾经繁荣的鸟舟竞渡,它也是飞翔的舟船。没有鸟舟,就没有龙舟。龙凤呈祥才是中国文化的本来面目。

竞渡之舟,起先是“鸟舟”而非“龙舟”

        龙舟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关于竞渡的主要工具。但是最初的竞渡工具是龙舟吗?不是的。竞渡最初的“龙舟”,其实名叫“鸟舟”。龙舟最初根本就不是用来竞渡的。

        最初的可能与龙舟相关的文字记载在《穆天子传》中,说是“天子乘鸟舟龙浮于大沼”。对于这段文字,有人认为“龙”字下面还有一个“舟”字,即天子乘坐龙舟鸟舟。这没有说服力,一人不能同时踏上两条船,这是常识。很可能这段文字根本就没错,就是鸟舟,像龙一样漂浮在大沼上。但无论是鸟形还是龙形,也都不是后来意义上的龙舟,因为这个舟船不是用来比赛的,而是乘坐的,只不过是做成一个鸟形罢了。    

   
龙舟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关于竞渡的主要工具。

        用于竞渡的,是吴楚地区的舟船。一个是关于祭奠屈原的,其地望在荆楚之地,或称是在汨罗。第二个竞渡的地望在吴越地区,其中也有两说,一说是迎伍子胥 ,一说是祭祀越王勾践。关于这个问题,在《荆楚岁时记》及其注文中有集中的表述:       

        是日竞渡,采杂药。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所,故并命舟楫以拯之。舸舟取其轻利,谓之飞凫。一自以为水车,一自以为水马,州将及土人。悉临水而观之,盖越人以舟为车,以楫为马也。邯郸淳曹娥碑云:五月五日,时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斯又东吴之俗,事在子胥,不关屈平也。越地传云起于越王勾践,不可详矣。是日竞采杂药,夏小正云,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       

        这段文字,有两大主题:一是关于竞渡的多种说法的排比,留下了丰富而珍贵的资料;一是关于采药驱除毒气的问题。有意思的是,这两个问题是联系在一起的,祭祀兼有健身。是不是祭祀屈原,或者伍君,或者勾践本身也有强身健康的意思呢?仅从这段文字里面还看不出来。在这段文字里,我们还找到了《穆天子传》中所谓的“鸟舟”的传承者,“鸟舟”名叫“飞凫”,即会飞的鸭子,所以速度较快。但是这里根本就没有龙舟竞渡的事情。       

        综合《穆天子传》和《荆楚岁时记》等文献,我们发现,现在所谓的“龙舟”原来叫“鸟舟”,对竞渡时的舟船,早期没有谁叫过“龙舟”。南朝时期人们开始用“鸟舟”竞渡,是取鸟飞之速,这是非常正常的。那时,帝王垄断“龙”的资源,怎么可能有龙舟竞渡的事情呢。       

        那么,为什么“鸟舟”现在没有人叫了?而“龙舟”本来是帝王乘坐的,怎么就变成了赛舟的名称呢?       

        这就提出来一个问题:我们所谓的“龙舟竞渡是吴越地区的龙崇拜的产物”,是不是站不住脚?我在为闻一多先生的神话集子进行重新编辑的时候,注意到他对于龙文化研究有几个重要的观点。一是龙的复杂形象是以蛇为主干,吸取了马、鸟等元首,是部落兼并后留下的图腾符号。这个观点被广泛接受。虽然主要是一种逻辑推断,没有事实根据,但是人们觉得大致合理,所以深信不疑。二是龙舟是吴越地区龙崇拜的产物。吴越之地本来曾经崇拜龙,这是事实,文献中也有船上刻龙的记载。

        但是,要说端午龙舟是与吴越地区相关,还真是站不住脚。比如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中指出:“寻常舟船刻为龙形,本是吴、越一带的习俗”。接着举例。第一个例子是应用的《灵河赋》,这应玚是河南项城人,建安七子之一,写的是黄河,应该是与吴越地区没有什么关系的。第二个例子举了杨泉的《物理论》,有“龙舟”一语,但这不是竞渡的龙舟,且是三国时期。吴越地区的龙崇拜是后来发生的,后来包括孙权称帝于南方,他们对于龙的崇拜是秦汉帝国龙崇拜影响下的产物,并不是吴越民间信仰的直接继承。       

        而吴越地区在古代是鸟文化的崇拜地区,其关于龙文化的崇拜是外部迁入的,虽然也产生很大影响,但是鸟文化一直在民间占据很高的地位。从6000-7000年前的河姆渡时期开始,河姆渡一带主要是鸟文化,没有见到龙文化的影子。著名的“双凤朝阳”的图案,以及在考古中出现的江南吴越地区广泛呈现的鸟文化区,都是鸟舟广泛使用的基础。闻一多先生认为龙舟是龙图腾从“断发文身”扩展到身体以外的工具,划龙舟是图腾社会的浮世绘。这些见解很有创意,但就是不符合事实。因为竞渡的时候,人们划的船是“鸟舟”而不是龙舟。如果说吴越之地的竞渡习俗与图腾有关,那一定不是龙图腾,而是鸟图腾。所以说,吴越之地的鸟崇拜,带来了鸟舟竞渡的习俗。      

从前的龙舟是做什么用的呢?       

        在先秦的时候,龙舟大致是普通人都可以乘坐的,既有舟船作龙形的,也有车做龙形的。比如屈原的《楚辞》里面,反复出现乘龙、驾龙的表达,有舟船意象,如《九歌·湘君》:“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但是,大多数都是龙车,即车上刻有龙纹。而且我们很清楚地看到,屈原驾龙是在洞庭湖,是楚地的风俗。一般来说,楚辞是尊凤贱龙的,龙在屈原的诗歌里面地位很低,都是驾车的角色。楚地的飞龙舟与竞渡的龙舟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桓谭以“水戏则舫龙舟,建羽旗,鼓吹乎不测之渊”说孟尝君,这个龙船乃是一个歌船游船。从汉赋中出现的几次龙舟看,这个龙舟大体上就是一个游船,是不能参加竞渡的。班固《西都赋》里提到的“后宫乘辂,登龙舟,张凤盖,建华旗,祛黼帷,镜清流”,则明显是皇家的游船。晋代有一位王鉴,劝黄帝出征,这样说:“议者或以当今暑夏,非出军之时。鉴谓今宜严戒,须秋而动,高风启涂,龙舟电举,曾不十日,可到豫章……”(全晋文),这个龙舟就是皇帝的船。至于后来隋炀帝出巡的大龙舟,更是皇家宝船的代名词。由于是皇家所用,所以一般人就不能打造龙舟。       

        刘宋王朝有规定:“诸王女封县主、诸王子孙袭封王王之妃及封侯者夫人行,并不得卤簿。诸王子继体为王者……乘舫皆平,两头作露平形,不得拟象龙舟。 ”这里要求王子的乘舟都不得“拟象龙舟”,平民可想而知。所以我们也就明白,宗檩写作《荆楚岁时记》为什么没有提到龙舟。那个时候不能赛龙舟,只能赛鸟舟。       

        鸟舟竞渡在龙舟禁止的岁月里,承载了端午竞渡文化的内涵,演绎了千年端午竞渡的壮举,也为鸟崇拜的文化认同做出了重要贡献。               

龙舟竞渡始于何时何地?

如今,人们把最初的竞渡都叫做“龙舟竞渡”。

        现在人们一般都很笼统地把最初的竞渡叫做“龙舟竞渡”,这肯定不对。那么真正用来竞赛的“龙舟”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呢?       

        这个我们现在还不能完全确证具体的时间。据闻一多先生列出来的资料,是在唐代。如唐诗《竞渡歌》(有人认为是刘禹锡的诗)有:“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但是这个“两龙”是真的龙舟,还是诗歌的比喻,我们不能确认。翻遍唐人的诗歌,我们发现关于龙舟的叙事,大多数是咏叹隋炀帝龙舟误国的事情,几乎与竞渡和端午节无关,龙舟与竞渡是没有交集的两个概念。而关于竞渡的诗歌描述,也没有见到龙舟,只有彩船,反倒是鸟船依然,如“分曹戏鹢舟”。还有张说在岳阳楼观看端午竞渡是这样的情况:“画作飞凫艇,双双竞拂流”。所以,唐代基本上还是“鸟舟竞渡”,而不是龙舟竞渡。部分诗歌描述竞渡时候的龙形,多是一种比喻,与龙舟基本无关。       

        据我的考证,可能的“龙舟竞渡”的表述时间是在南宋时期。南宋有一位词人叫甄龙友,他有一首《贺新郎》:       

        思远楼前路。望平堤、十里湖光,画船无数。绿盖盈盈红粉面,叶底荷花解语。鬥巧结、同心双缕。尚有经年离别恨,一丝丝、总是相思处。相见也,又重午。

        清江旧事传荆楚。叹人情、千载如新,尚沉菰黍。且尽尊前今日醉,谁肯独醒吊古。泛几盏、菖蒲绿醑。两两龙舟争竞渡,奈珠帘、暮卷西山雨。看未足,怎归去。       

        这里开始出现与竞渡有关的龙舟,是一件值得关注的事情。       

        南宋词人也将龙舟竞渡与端午连在一起。黄公绍有一首《端午竞渡棹歌》:       

        看龙舟,看龙舟,两堤未鬥水悠悠。一片笙歌催闹晚,忽然鼓棹起中流。       

        可以说,直到宋代,龙舟与端午竞渡才完全联系在一起。至于唐代和唐代以前是不是也有龙舟竞渡,我不敢贸然否定,希望在以后的文献调查过程中,进一步弄清这段历史真相。       

        接下来可以问,为什么是在南宋的时候王朝放松了对于龙舟的禁制呢?       

        或许因为这时的南宋王朝风雨飘摇,本身都向金称臣了,是一个典型的地方政权。对于这个龙,本来王朝使用都没有合法性了,便也放任民间一起享用这份资源。联系到南宋在信仰世界里广泛的民主化倾向,我们会发现王朝放松龙王信仰禁制的理由。如宋代祠堂的兴建,民间的祖先祭祀得以兴起,这都是了不起的成就。龙舟竞渡就在这样一种信仰民主的时代诞生出来,成为朝野共享的文化盛事。这一文化解放加强了文化的认同性,促进了民俗文化的发展。       

        民俗之舟的中国赛舟,就此从鸟舟变为龙舟,走过了千年的历程,并从龙舟开始,向海外传播。所以今天世界上的民俗赛舟,大多数都是龙舟,而不是鸟舟了。龙舟成为中国文化的符号。但是我们不能忘记,端午竞渡不仅仅是龙舟,还有鸟舟。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