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观展|在上海,寻找扎哈·哈迪德的建筑灵魂
7月2日下午,“实践与探索——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特展”在上海艺仓美术馆开幕(展至8月29日)。扎哈·哈迪德于2004年摘得有建筑界“奥斯卡奖”之称的普利兹克奖。从业四十年间,她率领的建筑事务所项目遍及六大洲,代表项目包括罗马21世纪艺术博物馆、德国沃尔夫斯堡的费诺科学中心、中国的广州歌剧院等。展览通过回顾这些作品的演进轨迹,让观众走近型态恣意的扎哈作品,走近一位不屈的阿拉伯女性。
不无遗憾的是,展览并没有展示扎哈的画作和其人的更多维度。
扎哈·哈迪德,Steve Double摄
扎哈·哈迪德是第一位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的女性。2016年,扎哈的项目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启用的三年前 ,她因心脏病去世,享年65岁。而今,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的首次中国大陆展览来到上海黄浦江畔的艺仓美术馆。关于扎哈建筑成就的文章遍布网络,抱着“寻找一位女性建筑师灵魂”的愿望,澎湃新闻记者开启观赏之旅。
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特展现场,艺仓美术馆
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特展,艺仓美术馆
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特展,艺仓美术馆
就在2020年底,一桩扎哈的遗产官司,延宕两年尘埃落定。扎哈几十年的合作伙伴帕特里克·舒马赫败诉,没能成为1亿多美元遗产的唯一执行人。如今,舒马赫依然是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的负责人,他为展览发来视频贺辞,展示自我、推广业务、描绘未来。扎哈亲友四人的官司虽难堪,最终结果却稍安人心。法院把遗产判给了扎哈·哈迪德基金会慈善机构,用来建立博物馆,并提供奖学金支持阿拉伯妇女的建筑教育。而今享誉世界的扎哈,本身就是阿拉伯女性的骄傲。
1950年,扎哈生在伊拉克的殷实之家。父亲老哈迪德是“一位长期支持民主的伊拉克人”,一度担任过伊拉克经济和财政部长。经历国内政变后,1995年他远走伦敦,客死异乡。扎哈本人,在黎巴嫩读完本科,主修数学。
1971年,扎哈赴伦敦深造,转向建筑。扎哈父亲曾教导她保持开放的心态,不轻易拒绝不同的事物。出走伦敦的扎哈,此后一生的奋斗和抗争,便是打破身份的预设,“怀着穆斯林(曾有)的开放和包容理念”,在各种意识形态中穿越。于是,即便身为普通观众、缺少建筑专业的语境,也可以从扎哈极尽夸张的线条、形态中,读出这位穆斯林女性的意志和姿态。
扎哈·哈迪德,Alberto Heras摄
和不久前落幕的复星艺术中心展览“安藤忠雄:挑战”不同,扎哈展少些玲珑精巧、乃至纤毫毕现的模型,也没搭个“水之教堂”。扎哈展老老实实摆出1982年至今的项目,普通模型、建筑照片,辅以投影美化。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费诺科学中心
费诺科学中心模型,展览现场
费诺科学中心是扎哈代表作之一,位于德国沃尔夫斯堡市的特殊位置,那里既是几个重要文化建筑的终点,也是连接大众汽车城米特兰卡纳尔北岸的纽带。多条行人和车道延伸到此,在人工地面景观和建筑内部形成运动路径的界面。2006年,这个建筑获得美国建筑师协会英国分会奖等多个奖项。
广州歌剧院,广州,中国,2003-2010
广州歌剧院,广州,中国,2003-2010,摄影:Christian Richters,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供图
广州歌剧院是扎哈在中国建成的第一个大型项目,2010年竣工投入运营。2014年,项目被《今日美国》评为“世界十大歌剧院”。歌剧院外形被称为“圆润双砾”——这个设计灵感源自于周边自然景观所带来的创意理念。剧院里没有垂直的柱子,也没有垂直的墙,全部采用不规则的几何形体设计,使其外观呈现扭曲倾斜状,仅外表面就有64个面、41个转角和104条棱线。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北京,中国,2014-2019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北京,中国,2014-2019,摄影:Hufton+Crow,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供图
展厅现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模型
扎哈没能亲眼看到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完工。这座全球最大的单体航站楼,被英国卫报评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首,它也是中国第一座“双进双出”的航站楼,国际出发走上层,国内出发上下均可,且每一层都能同时满足出发与到达。紧凑的径向化设计缩短了飞机与航站楼之间的距离,79个登机口可以同时实现6架满员A380巨型空客的游客登机量。机场还设有高铁,与城市无缝对接。
展览也不乏虚拟现实(VR)和人工智能技术,或许因为刚刚开张,记者同行三人,都打不开一组VR装置。但小小瑕疵,还是难掩一位女性建筑师借由无数作品与探索创造发出的“呐喊”。
阿利耶夫文化中心,巴库,阿塞拜疆,2007-2012,摄影:Hufton+Crow,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供图
曾有不少人诟病扎哈的建筑形式大过内容,但这也正是“数学出身”的扎哈留在建筑界的重要思想——参数化设计。
何谓参数化设计?
前文提到的舒马赫先生曾对媒体这样解释——“参数化设计的核心在于,构成建筑的元素变得可调节、多样化、可以相互适应。它们能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使用状态进行灵活调整,与前代建筑更为固定、单一的理想范式相比,这也是最关键的区别。”
要理解这句话,恐怕真得去场馆看一场直白却复杂的展览,借助展方提供的语音导览设备,走进型态恣意的扎哈作品,走近一位不屈的东方女性。
望京SOHO ·北京,2009 ~ 2014
银河SOHO,北京,2008 ~ 20121
南京国际青年文化中心,南京,2011 ~ 2017
Bee’ah 总部,沙迦,阿联酋,2014-2021,制图:MIR,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供图
如果说,展览给澎湃新闻记者留下了遗憾,便是没有展示扎哈的画作和其人的更多维度。艺仓2019年举办过鲍勃·迪伦大展,音乐、绘画、诗歌乃至铁艺,方方面面,直抵艺术家的灵魂。
美国建筑师利布斯·伍兹(Lebbeus Woods)2009年谈起扎哈画作时说:“绘画也许是扎哈对新建筑的最清晰、最有力的表达。”
“我第一次与扎哈的见面是在她的工作室。当时她正在为了给香港太平山项目寻找灵感,画着水彩画。在问及使用何种绘画工具时,她拿出了一支自制的‘画笔’,也就是在棍子上随意绑上了一块楔形的灰色泡沫。当看到这把‘刷子’时我有点吃惊。多年后回想起来,我发觉她对于工具的选择就如同她的建筑风格,从寻常中锤炼出非凡。”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展览中有张不起眼的小照片,扎哈正向时任英国首相撒切尔展示香港山顶俱乐部项目(1982-1983)方案,那时年轻的扎哈初出茅庐,尔后,她不断穿梭于中国和世界各地,在奇异和争议的项目中成长为建筑界的“铁娘子”。
(观展手记参考资料:《专访 | 扎哈事务所总裁舒马赫:什么是参数化的核心?》、孙淼《扎哈——家庭、自然与奋斗》、UNCLE Z《扎哈的一亿美元遗产纠纷》、《绘画也许是扎哈对新建筑最有力的表达》。)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