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欧洲杯1/4决赛,倒时差看球的你,如何把熬夜危害降最低?

2021-07-02 17:4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就是今晚!欧洲杯1/4决赛来了!

北京时间6月30日,欧洲杯英格兰淘汰德国。球员在场上发挥精湛球技,挥洒汗水,奉献美好肉体(大雾)。不在现场的死忠球迷,就在家里备好花生、啤酒、激情和嘶吼。虽然并没有美好肉体可以献给大荧幕,但这一个晚上熬下来,并不硬朗的小身板也会因为熬夜而受到好几点伤害。

熬夜对健康的危害可是不小,如果真能规律性地保证每天7~8小时的睡眠问题还好说,怕的就是连续不定时的睡眠剥夺。缺乏睡眠可能会对大脑造成长久的损伤,扰乱生理节律,影响视力、胃肠功能、免疫系统,随之而来的黑眼圈也让人面容憔悴。

“喂!一说黑眼圈就配劳资艺术照!”

睡眠剥夺压力大

正常睡眠时间是6到8小时,如果连续一个月每天少睡一两小时,已经可算得上睡眠剥夺。缺觉的大脑反应迟钝,效率低下,一杯杯咖啡灌下也只是勉力强撑。唯一的补救办法,是抓紧机会,时时打个小盹。

缺觉本就令人暴躁,如果熬夜看的比赛居然还输了,负面情绪绝对翻倍。这种痛苦非常真切,因为它源自对“自我认同”的威胁。

2006年世界杯,被意大利打败后的德国球迷。

早在1976年,心理学者就发现了所谓的“沾光现象(basking in reflected glory)”。我们会下意识地跟赢家扯上关系,来让自己看上去更“有光彩”。支持胜队,无疑就是一种荣光,这就是为什么有人老爱穿着强队球衣,而印有梅西内马尔的T恤也常卖得火热。

不幸的是,万一“我们这队”输了,自己身上的“光彩”也随之黯淡了几分。输队的球迷在痛苦之余,接下来很可能不再身穿球衣,就是为了挽回一点自己的“公众形象”和“社会地位”。

可这夜不能不熬啊!

那咋整?学些健康技巧,把危害降到最低吧。

预先准备

大晚上看球可是个费眼睛的事情,请留意抽空休息眼睛。眼药水可以缓解眼睛干涩,不过含防腐剂的品种不适合长期使用。戴框架眼镜可能比隐形眼镜更舒适,再有如果有眼压高等症状的朋友要记得保证室内光线充足。还可以准备一块湿凉毛巾届时冷敷双眼,缓解视疲劳。

熬夜、二手烟、咖啡因等因素会导致水溶性维生素的流失,夜猫子的活动也使你难以获得充足的维生素D,夜间视物还会增加维生素A的消耗。因此可以多吃一些富含这些营养素的食物,图方便的人也可以使用维生素补充剂。

最后,你最好有一个贴心的同伴。看球容易让人情绪激动,再加上熬夜、喝酒等因素,发生疾病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如果能有一位懂得心肺复苏等急救手段的同伴,自然更加安心。单身狗又哭了......不看了睡觉还不行吗!

单身狗又哭了......不看了睡觉还不行吗!

在家看球

零食:薯片、卤味、泡面、火腿肠,别再把这些东西当夜宵了。又不是你去上场踢球,这些富含饱和脂肪和钠的高热量食物对你实在是弊大于利。准备一些相对健康的零食吧,水果、花生、巴旦木、酸奶、银耳羹、凉拌豆腐就不错哦。另外在夏季也要格外注意饮食卫生,做凉菜一定要生熟分开哦。

流质:对于多数人来说,熬夜看球时多喝水,再补充一些流质食物就很好了。高钙高蛋白的奶制品、高蛋白零胆固醇的豆浆、各种抗氧化的美味果蔬汁、温热的清粥都是不错选择。很多人为了提神想必离不开咖啡和热茶(可乐糖太多不建议),现在的速溶咖啡使用的已经是完全氢化植物油,反式脂肪酸含量低,对健康危害不大,可以放心喝。不过,很多咖啡饮品中脂肪和糖的含量依然不低,最好还是能选择美式咖啡这样的低热量饮品。小口小口地细品也有利于维持咖啡因的效果。

护眼:眼睛干涩、结膜充血都是夜间用眼过度的常见症状,目不转睛看球的时候更是如此,除了之前提到的饮食建议外,还可以将家里的显示器离自己的距离适当调近,这样有助于避免自己头部过度前屈和睫状肌疲劳,高度上尽量保证平视,既可以避免低头对颈椎不好,也可以避免长时间抬头眼球暴露面积增加导致的干涩。另外,也别让空调、风扇对着眼睛直吹,以减少泪液蒸发。

在外看球

很多人喜欢就着啤酒、烧烤看球,相关危害我就不多说了,只能提醒诸君:

注意人身安全

少吃高热量、烧烤食物

多搭配蔬菜水果

饿了吃点易消化的面食

多喝水

找好卫生间

饭前注意洗手

调整作息

不同时段的安排提示

晚餐:注意多样化,可以加一点酸性食物促进食欲。

夜晚:提前睡3小时,戴眼罩,把房间光线调暗,避免剧烈活动和吸烟以免过度兴奋睡不着。

看球(凌晨):洗完脸再看,注意通风,有尿感时尽早上厕所,找个腰靠的椅子,定期站起来活动。看完球尽量设好闹钟再睡会儿。

第二天清晨:起床后洗个热水澡,或者在床上做做活动。喝一杯咖啡调节生物钟。

第二天中午:抽空打个20分钟盹。

好!现在你可以尽情享受这个充满激情和活力的欧洲杯1/4决赛了!

作者:游识猷 顾中一

本文来自果壳,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