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董屹:城市更新的创作表达应该有所节制
同济大学建筑系副主任、副教授,c+d设计研究中心主持建筑师董屹
当城市更新成为当下中国城市发展最热的话题,作为城市更新最直接的参与者,建筑师则面对更为复杂的问题。对于他们来说,在建筑设计中如何把握城市记忆和城市发展的平衡成为关键。
从南京夫子庙到上海豫园商城,再到宁波韩岭古村,同济大学建筑系副主任、副教授,c+d设计研究中心主持建筑师董屹始终在寻找那个细微且不易把控的平衡点。他认为,城市更新最重要的不是如何新,而是留下了什么,针对历史建筑类的城市更新项目,建筑师的表达应该有所节制,让设计创作从属于整体环境的修复和氛围的保持。
尊重历史,不要炫技
豫园商城打造的“豫里江南·百景游园”首届沉浸式夏日江南市集日前开幕,多元的文化创意与诗意的东方文化共生共融,获得了消费者与年轻群体的认同。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就在2018年,豫园商城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改造升级。“做完之后人家去看,很多人感觉像没做过一样,感受不到你的设计,或者是很多人会觉得这里本该如此。”对于更新后的豫园商城,董屹这样自嘲。
但在他看来,这反而是对于城市更新尤其是历史类项目正确的做法。他认为,设计师的表达应该有所节制,针对历史建筑类的城市更新项目,需要保持和延续它原有的尺度和机理,尽量不要在这方面进行太大的突破。
豫园商城内的历史建筑并不多,主要集中在九曲桥一带,在空间格局上,豫园地区有着“园庙市”三位一体的特殊格局,常有书画善会、花会等在这里举行。DC国际设计团队重新规划了空间布局,围绕着“豫园故里”、“豫园漫步”和“空中豫园”三大主题重塑场景,豫园旧时的风貌在改造升级中得到了体现。
董屹认为,城市更新迷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于它把多年来生活的痕迹叠加起来,传递出的信息量是多层面的,所承载的内容的丰富度不是新建的东西可以比的,要做的就是在设计当中注重保持住不同层面的信息的原真度。
设计团队和管理部门达成共识,对于豫园商城更新的主要要求为天际线不变、容量不变、立面风格不变。在尽力保持住豫园建筑外观和历史氛围的基础上,设计团队也在想法提升空间活力,不断适应当前时代需求,比如在高区创造更多公共空间,并设置一些新的热点,打造特别且吸引人的场景体验。
“我们更多追求的是一种自然而然生长出来的状态,我们有技术,但要克制,不要炫技。”董屹强调。
有机更新应该允许不完美
克制表达,也是董屹有机更新理论的着力点。什么是有机更新?董屹首先从字面上作解释,“联系到当下的有机蔬菜、有机水果,这就是自然生长的意思,不施加过多的化肥农药,它可能是有瑕疵的,但它是健康的。”
董屹指出,很多历史建筑如果严格的从现代建筑学角度来说是有问题的,比如隔音效果和采光问题等,但为什么要去保留而不是推翻,因为它就是一个自然而然发展的状态,有它的文化价值,这个是高于物理或空间意义上的价值的。
上海的黄浦江沿岸地区建设就是典型的例子,作为近代上海城市发展的原动力,历史上聚集了金融办公、航运码头以及重工业等产业和设施,绵延不绝。在当下的规划中它是国际大都市发展能级的集中展示区,也是城市更新的最佳试验场。
“以章明老师领衔改造的杨浦滨江为例,作为工业聚集区,有些地方其实从原始条件上来说,并不十分理想,比如有些被河流阻隔的断点,有些地方因为工业建筑的保护,保持了原先相对局促的空间格局,但这种因地制宜的真实性反倒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杨浦滨江是一个成功的城市更新项目。”
对董屹来说,这样“不完美”的空间才是保有原有印记的城市更新的正确方式。“面对这种历史积淀比较深厚的项目时,我们要能够控制自己创作的欲望,尽量地保持其原有的历史环境,在这基础上再作出一定程度的修改。”
如何才能把握好有机更新的度,从而不会掩盖原有的脉络?董屹强调了两点。第一是“慢”,城市肌理是通过漫长岁月的人的活动,或者是经济文化的叠加,日积月累形成的。所以城市更新本身就是件庞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很多方面,要知道“从何处来,到何处去”,不管从沟通的角度还是解决问题的角度,都需要有足够时间的研究、思考和决策过程。第二是“小”。城市独特的风貌很大程度上是由多样性带来的。所以虽然城市更新本身是一件系统性的工作,但是在实际操作时,需要切成很小的点一个一个入手解决,关注到每个单体与场景的塑造,这样才能从整体上保护城市风貌。
做好文化的“壳”
历史环境中的城市更新既不是传统的建筑保护,也不是推倒新建,在城市更新范围里占比并不大,但有其独特性。从成都洛带古镇的粮仓改造,到南京夫子庙贡院街的保护更新,再到后来的豫园商城、韩岭古村,董屹一直在思考城市更新的核心价值。
对于很多人来说,城市更新的关注焦点往往是“新”以及“如何新”,但董屹认为,城市更新最重要的其实是留下了什么,首先要判断哪些是有价值的,哪些是值得去保留的,那么在保留的基础上,再融入新的业态、新的空间,最后把留下来的东西能够融到新的城市生活当中去。
以南京夫子庙项目为例,这里曾有着悠久的科举文化历史,但如今已经体验不到那个文化氛围了,这些历史类项目的产生和演变往往与当时的生活需求息息相关,差异化决定了文化的独特性和价值度。董屹决定恢复当年的贡院街文化,挖掘和保护历史建筑的内在价值。
董屹认为,好的城市更新有几个标准:一是城市文化是不是得到延续,二是城市的公共利益是不是得到关注,三是使用者面对它是不是有认同感。
董屹说,“其实从建筑设计的角度说,我们能做的事情不多,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在城市更新过程中,把它文化的‘壳’做好,保证这个壳是有承载力的,能够承载未来继续生长的文化,保持谦卑,尊重历史。当然我们可以加一些新的东西,但正如我之前所说,我们要克制表达,历史类项目更新的重点不在于创造性,在于是否延续原有的历史风貌,是否体现合适的文化氛围,是否适应新的社会需求。”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