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宁波爸爸辞职带娃被嘲:女主外男主内,全职爸爸行不行?
原创 Cheryl 精英说
在中国传统的育儿分工中,“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一直被视为“正统”,因此,当一小撮爸爸们主动选择放弃工作、回归家庭,忙着带孩子、做家务的时候,他们同样接受着外界严苛的审视。
有人认为这是基于现实考量的“合理家庭分工”;也有人认为,这会被贴上“软饭男、没出息、养不起老婆”的负面标签。
在一阵阵舆论的浪潮中,宁波爸爸陈金松身先士卒,在辞职带娃的道路上一骑绝尘,他自豪地表示:“带娃,还是我比较在行。”
图片来源自宁波晚报
那么,是什么让陈金松逆流而上,选择了一个与大众截然相反的生活模式?当全职爸爸成为一种“职业选择”,会给家庭带来怎样的变化?最重要的是,社会大众审视这个群体时,又在审视些什么?
“顺理成章”当全职爸爸
陈金松成为全职爸爸的这一年,女儿好好出生了。产假结束之后,妻子重返职场,他便“顺理成章”地全权接管了小女儿的生活和大儿子的教育工作。
每天早上6点,陈金松忙碌的一天拉开序幕。做早餐、叫醒儿子,早餐后是20分钟的晨读。紧接着他要给女儿喂饭,读绘本,再一起送儿子上学。
回程的路上顺道带女儿去公园遛弯儿,和周边儿童娱乐场所的孩子家长混了个脸熟。
图片来源自宁波晚报
中午,他会带女儿去菜市场,为当天的晚餐采购。午餐后,趁着女儿午睡,陈金松忙着打理家务、为女儿准备下午茶。
图片来源自宁波晚报
傍晚时分,等到妻子上班回来暂时接管女儿,陈金松便忙着收拾晚餐,开始指导儿子学习。
为了培养两个孩子的阅读习惯,家里没有安装电视机,取而代之的是成堆的书籍和一张将近三米的大书桌:“这里一共有两三千册的书吧,一家四口,各占一地。平时,孩子们在大书桌上看书,我也看书,碰上有意思的话题,随时讨论。”
相比起妻子辅导孩子时的“暴脾气”,陈金松显得耐心很多。
他觉得,当夫妻两个人面临“谁全职带娃”的问题,要先考虑谁更适合,而不是简单地由性别做划分。擅长和孩子们“讲道理”,拥有足够耐心的他自豪地表示:“带娃,还是我比较在行。”
图片来源自网络
然而,他的选择并没有获得父母的支持。得知自己辞职后,母亲选择了和他“冷战”,父亲一见面就数落他,批评的重点无非就是“靠老婆、没面子”。
对于这些评价,陈金松显得很坦然,他相信自己的选择,并不认同传统的价值认定标准,将全职父母看作另外一个职场,是和工作一样具备同等价值和意义的工作。
在见证两个孩子成长的同时,陈金松也在不断提升自我,建立育儿知识社群,设计制作育儿讲座,分享自己的教育心得,现在已经收获了300多名宝妈粉,创造了另一种人生经验。
他说:“人们总在担心,回归家庭,等于与社会脱轨,但事实上,你可以将全职父母看作另外一个职场。”
图片来源自宁波晚报
“主妇特性”并不只存在于女性
和游刃有余的陈金松不同,很多全职爸爸在“养娃”的艰苦道路上,都不可避免地在自我价值、事业收入、外界质疑中权衡。
“辛苦、重复,无人交流、脱离社会语境的孤独与压抑,是全职爸爸们需要面对的处境。”
虎鲸爸爸刚开始成为全职爸爸的时候,就明显感受到了自己情绪的崩溃。
在家就是各种琐碎、突发的事,比如孩子哭了要哄、睡觉要哄、醒了要给她拍嗝,要陪她上早教班、换尿布、刷奶瓶。我不放心保姆刷,刷奶瓶我很细致,饮用水冲洗完之后要消毒。
生活突然就变成这样了。
我媳妇上班又忙,经常加班。月底、年底、月初、年初,她加班时,家里只有我和保姆,那个时候我有点抑郁了,脾气也很大,但不能冲孩子发脾气,就压抑着。
在家庭中找不到应有的位置,在社会上也得不到认可,这让他迷失在自我价值感的追逐中。
控制不住情绪的时候,他也感觉很愧疚,但只要孩子一天需要照顾,不论夫妻两谁全职在家,这样的矛盾总会存在。
图片来源自公众号 Vista成长实验室
一度承担过“家庭煮夫”职责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也切实体会过作为“居家主妇”的微妙心理。
彼时村上刚结婚不久,还没成名,没有工作,也就没有收入来源,只能依靠妻子上班承担一家的开销。妻子忙于上班,家务活动自然就落在了村上的身上。
在日复一日的家务活动中,村上开始体谅妻子曾经可能拥有的微妙心理。比如:今天自己勤勤恳恳做好了晚饭,但妻子因为工作不能回家吃,内心就会有点别扭和委屈;
比如自己烤好了鱼,就会下意识地把外形比较好看的部分留给妻子,自己则承包破损的部分。
图片来源自网络
那段“家庭煮夫”的时间也让村上意识到,所谓的“主妇特性”并不仅仅只存在在女性的身上,谁身处其中都可能会因为责任的驱使而受到情绪的影响,无论男女。
他后来在书中写道:“以我个人经验说,我觉得世上的男性一生当中至少应该当半年或一年左右的‘主夫’,染上主妇式倾向,以主妇式眼光(哪怕短时间内)看待世界。
那样一来,就会明白现在社会中大行其道的许多共识是建立在何等脆弱的基础上的。”
图片来源自Google
奶爸大白离开职场已经2年多时间,从前精致的白领的生活渐行渐远,每天的所见所闻都是有关孩子的琐碎日常。而最让他感到难以忍受的,是因不具备经济优势而被迫成为家庭的“伸手者”和“服务者”的现实。
刚辞职半年的时候,失去了正常收入的大白送儿子上课,路过 Costa,却因为没有优惠券而放弃购买一杯30块的咖啡:“当时觉得怎么那么委屈,怎么活成这样了。”
大白和两个孩子
对于很多全职爸爸来说,接受自己从家庭财务的主要供给者变成被动的消费者,绝非易事。
某个月末,大白把当月的家庭开销账单拿给妻子看,妻子随意问道:“这什么餐厅花600多?” 大白解释:“这是亲子餐厅,孩子还能在里边儿玩。”
妻子感慨了句:“那也太贵了。” 这让原本好心情的大白陷入了沉默:“因为自己不挣钱,不创造价值了,肯定会变得敏感。”
“共同承担”的育儿分工原则
在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中,加拿大爸爸夏克立和女儿之间的日常相处十分亲密和谐,一起玩,一起疯,不仅是老师,更是朋友,完全没有疏离感,收获了屏幕外许多妈妈的好评。
但其实夏克立也曾对自己作为“父亲”的身份感到茫然,他能想到的方法就是主动承担起照顾婴儿的细节。如果自己没办法做到像母亲一样天然的心理连接,那么就要努力在这段关系当中寻找,主动承担起自己的义务。
图片来源自网络
在当今女性就业率超过七成、双职工家庭普遍存在的情况下,“共同承担”的育儿分工原则将会成为更多家庭的选择,“全职爸爸”的家庭模式也慢慢为大众所接受。
美国劳工部门数据显示,每5名父亲中就有一名“全职爸爸”。每年“全职爸爸”的增速也比“全职妈妈”要快。“全职爸爸”们还聚在一起,专门成立了一个 Dad 组织——City Dads Group。
图片来源自网络
Youtube上一个拥有百万粉丝的奶爸Jordan Watson,他将自己与两个女儿之间的生活日常自制了一个节目叫做“How to Dad?”
图片来源自网络
Jordan 不仅带娃一把好手,还因为自己独特的育儿经验意外地迎来了人生的另一个事业高峰。出书、拍网剧,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图片来源自网络
不仅如此,最近几年,亚洲国家对于“全职爸爸”的接受度直线上升。
韩国国家统计网站发布数据,3月韩国全职照顾孩子的男性有1.3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了85%,同时3月全职主妇人数比去年降低了近10%。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也对中国已婚青年做过一个调查,其中,女性对于“全职爸爸”的支持率为45.8%,男性支持率也达到了惊人的52.4%。
梨视频的一段视频采访中,受访者里约7成90后男性表示自己愿意带娃。
在北京上海,爸爸们接孩子放学、陪孩子上补习班的情况也叠出层见。
图片来源自网络
当被问到会不会有价值感缺失的时候,全职爸爸 Jerry 表示,不要太小看男性的心理素质:
“我觉得两个人在一起是相互成全,现在的职场越往上女性就会越流失,每一个职场高层女性都压力很大。在看不见的地方,我是她的依靠。”
鉴于女性在职场上的弱势,比起女性,作为男性的 Jerry 想要重返职场的难度更小,因此 Jerry 主动接下了全职带娃的重任,等到孩子正常入学,他也可以找机会重返职场。
每个孩子都是家庭甜蜜的“负担”,家庭分工不该以性别作为单一分界线,每个人都有权利在家庭关系中发现自己的价值。
而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尝试和接纳全职爸爸,现代家庭势必会朝着平等化、感情中心化的家庭模式发展。即夫妻共同掌握决定家庭事务的权利,也共同承担养育子女、照料家庭的责任,实现从“主从型夫妻关系”向“平等型夫妻关系”的跨越。
图片来源自网络
在一个家庭中,不论男女,身上都同时肩负着社会和家庭赋予的双重角色,任何一方鼓足勇气回归家庭,他的付出和牺牲都值得被看见!
作者:Cheryl,精英说90后作者,英国海归,用心写字。
精英说是全球精英、海归和留学生的聚集地。我们传递全球资讯、探讨文化百态、创新社交模式、发现独立思想。这里有温度也有态度,欢迎气味相投的你关注精英说(ID:elitestalk)。
Reference:
Vista成长实验室:“辞职当全职爸爸,老婆给我月薪两万”
壹父母:她用月薪两万,聘老公当全职爸爸
第十一诊室:女主外,男主内,全职爸爸行不行?
新浪财经:不敢买咖啡,自嘲没本事?全职爸爸:“男主外女主内”对男性也是一种压迫
养料:放下对“全职爸爸”的歧视,没有任何一份工作比养育孩子有激情
钱江晚报:老板不当了,浙江男子辞职成全职奶爸!父母崩溃:面子都没了!如今他的日子成这样......
原标题:《宁波爸爸辞职带娃被嘲“靠老婆”:女主外男主内,全职爸爸到底行不行?》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