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国内思想周报 | 从毛坦厂中学们看教育公平

澎湃新闻记者 普芮
2015-06-08 08:31
来源:澎湃新闻
思想市场 >
字号

现代教育中,平等是个幻象?       

        值此高考之际,两类反差巨大的现象触发了人们对教育公平的新一轮质疑与反思。       

        近期,一篇发表在省级学术期刊上的、名为《安德烈·高兹的非物质理论》的论文在网上走红。该文第一作者是华中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年仅18岁的高中生张吴某某,第二作者则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导吴宁。6月3日,当事人吴宁回应澎湃新闻,她与上述论文第一作者张吴某某确系母女关系。报道还证实,这篇论文的发表,使张吴某某符合了武大和中南财大自主招生的优先考虑要求。对此吴宁回应称:女儿长在书香世家,从小读四书五经,有能力撰写学术文章。

        另一边,偏居华北平原盐碱地的衡水二中和大别山山坳里的毛坦厂中学,以其教学楼安“铁笼”、誓师大会、万人送考等近乎疯狂的举动时时牵引着众人的视线。这两所以军事化管理、唯成绩至上以及高升学率而闻名的“高考工厂”,因压抑人性的教学方式饱受争议,却为何坚挺存在?家长学生为何仍趋之若鹜?  

        恢复高考之初,上大学对于中国人而言,曾是绝好的社会流动机会。然而今天,无论是18岁的“马克思主义神童”拼妈发论文,还是广大农村学生通过监狱般的苦读拼进大学校门,都在不断叩问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和阶层固化的冷酷现实。

6月5日,安徽六安毛坦厂中学近万名高三考生前往市区备战高考,42辆送考专用大巴车一早从校门出发,数万名毛坦厂镇当地群众和家长自发夹道欢送。       

        破土网6月3日发布的《教育市场的政治社会学——关于教育的5个为什么》一文,提供了颇具启发的解释框架。作者周忆粟一针见血地指出,现代教育展现给了渴望社会流动的个体无穷向上流动的可能,它相对传统等级制社会而言是一种进步观念,但另一方面也是一个幻象。       

        因为在现实中,所有人最终会被分配到差异巨大的就业市场上去,与就业市场紧密相连的学校教育自然会内化这种分层。于是,当代教育公平的探讨就成了:所有参与者都承认这是一个结局不平等的游戏,但我们要找到一个公平的游戏规则。在作者看来,这是一种矛盾:“人们一方面接受经济就业的不平等,从而要求教育的高度分化;而另一方面则又高呼教育不公平。而后者不正是前者的自然结果吗?”       

        在这一过程中,新的阶层化以“文凭”展开,而非经济学家所鼓吹的“技能”。因为在就业市场上,没人能说清楚究竟技能代表的是什么,但文凭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而中国大学的扩招,则加剧了文凭的贬值。当大学还是精英化状态时,一张大学文凭几乎就是就业的保证,不管是来自哪所大学。而当大学被普及之后,普通大学的文凭迅速贬值,能够保证自己在市场上的交换价值的,必须是精英大学的文凭。这就是大学之间的分层化:你有985,我有211。大学的普及还导致了高中文凭(包括职业学校)的迅速贬值,尽管和高中教育相关的人力资源水平也许适合今天大部分的服务性岗位工作。但为了获取就业,人们的动力自然就变成了争取精英大学里精英专业的学历。

        这或许能部分解释,“高考工厂”极端的高压式学习方法为何能被接受。因为这确实能最大化弥补城乡学生之间、不同家庭背景学生之间因出生环境不同而导致的命运差别,而考上大学也可能是这些出路稀少的学生谋求向上流动的唯一途径。

        可是,作者进一步指出,在没有本质上改变教育的前提下,升级一所专科院校变成大学和多印几张文凭比多创造出一些工作机会要来的容易的多。于是,同样都接受大学教育,有的学生获得最好的教育,有的则只能重新回到他们的社会位置。残酷的事实在于,“尽管社会底层获得了受教育的机会,但是他们成功爬上教育金字塔的可能性依然很低,他们所受教育的质量和那些明星学校相比仍然相差很远。当社会优势阶层可以把经济资本转化文社会和文化资本传递给下一代,对于形式公平的追求是不是变成了一个自我否定的命题呢?”               

        更糟糕的是,和进步主义思潮所看重的“学习过程”所背道而驰的是,市场的逻辑判断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能不能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而在招聘中不会有人关心应聘者到底数学学到多少,英文掌握多少。雇主们根据一纸简历,看是什么学校毕业的,绩点如何。交换价值的滥觞凸显出教育的商品属性:如果获得教育只是为了换取一份更好的职业,那么理性的选择就是因为付出最小的代价来最大化回报。只要考试考过,学分到手,没有人在意到底学到一些什么真知。这种形式主义不但削减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削减了教师的职业化的可能性。和其他专业技术工作不同,教师工作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投入和配合。当学生对于学业只是追求结果而不论过程,如何期望老师能够专业?       

        由此,以消费者诉求为特征的现代教育体系弱化了学习的功能。“你能获得一份学历,但是得不到真正的教育”。                       

如何平衡:吸烟的自由 VS 不想吸二手烟的自由       

        5月31日是世界禁烟日。6月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禁烟令”的《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正式实施。该条例规定:公共场所、工作场所的室内区域以及公共交通工具内,部分特定公共场所、工作场所的室外区域,将全面禁止吸烟。违者将被处以个人最高200元、单位最高10000元的罚款。      

        坊间苦二手烟久矣的人们,尤其是众多家有孩童的父母们,纷纷拍手称快,热烈欢迎。       

        然而在烟民大国,如此严格的控烟条例必然会引发强烈的反对声音。而此番舆论热辩中最积极的“反对派”,不乏之前被标识为自由主义者的意见领袖。       

        作家连岳6月1日在微博发表《我的禁烟观》11条,旗帜鲜明地反对禁烟,在网上引发争议,也吸引了不少读者给此文“打赏”乃至创了他在新浪发文的打赏记录。连岳反复强调的是两点:第一,吸烟者如何对待自己的身体是他的自由(例如第4条:“一个人的身体,只能由他说了算,他愿意付出健康的代价,换取过烟瘾的愉悦,这种自由,神圣不可侵犯。不然,政府就得禁止一切有害健康的行为:肥胖、‘垃圾食品’、糖、从不锻炼、性生活过少……”);第二,私营餐馆或其他消费场所怎样对待吸烟问题也是他们的自由。      

        连岳的这一态度被网友称为“极端自由主义”。香港作家廖伟棠对此也颇有异议,于6月7日发文《游目族:吸烟的自由,还是自私的自由?》,认为连岳的反禁烟态度表面看来是捍卫私权,但当他将之推到极端,实际上已并非自由主义,而是“无政府资本主义”。廖伟棠指出,连岳始终回避了一个有力的质问:当你捍卫吸烟者的自由时,如何保障他人不欲吸进二手烟的自由?       

        和连岳一起反对禁烟的还有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贺卫方。他在6月1日发微博称这一条例有“走极端”之嫌:“机场内撤销原有吸烟室……如今航班延误是常事,长者一误数小时,让吸烟者情何以堪?火冒三丈之下会不会加剧某些激烈行为?你无法消灭烟民,他们还支撑着税收极高的烟草业,北京市何不关闭烟厂、禁售香烟?”并援引他个人游历中控烟最严的日本为例,“日本所有城市马路上均不得随意吸烟,只在街角或售烟店门口设有露天烟缸处才许可……但是,麦当劳肯德基店里有吸烟者专用房,不少宾馆有可吸烟房间。某政府大楼每层设一间吸烟室。各种居酒屋均可吸烟。许可与严禁秩序井然。”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授王占阳也与贺卫方持相近观点,认为北京此次控烟恐怕是过激了。他在微博指出,自嘲对控烟几乎达到法西斯程度的日本人,在东京羽田机场仍设有两个吸烟室,“可使吸烟者上飞机前就近而不是在外面吸上最后一口烟,这有助于保障航班正点,也比较人道。”此外,日本的大型购物中心都有吸烟室,新干线上设有吸烟车厢。“北京有400万烟民,只堵不疏,肯定行不通。”       

        据《京华时报》报道,6月5日,摇滚歌手谢天笑因在首都机场2号航站楼出发大厅门口违规抽烟,遭到了“控烟大使”工作人员的劝阻。谢天笑由此成为《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实施后首位因触犯该条例而被曝光的名人。他后来发微博解释了此事,并评论了控烟条例。

               
6月5日,摇滚歌手谢天笑因在首都机场2号航站楼出发大厅门口违规抽烟,遭到了“控烟大使”工作人员的劝阻。他后来发微博解释了此事,并评论了控烟条例。       

军刊发文批《炎黄春秋》

        6月3日《解放军报》微博@军报记者 转发了《国防参考》杂志署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龚云的文章:“起底”《炎黄春秋》。               

        文章称,《炎黄春秋》创办于1991年,起初发表的文章还能坚持马列主义,而抹黑烈士、否定中共历史的文章也是凤毛麟角。但2002年之后,《炎黄春秋》虽然名义上仍是一份以研究历史为主的综合性杂志,打着“秉笔直书”的幌子,但实际上变成了兜售历史虚无主义的大本营。       

        文章归纳了杂志具有七个主要特点,其中包括:

        一、每期主要内容在于集中描述中国共产党的错误历史,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的错误历史,给人的总体印象是共产党什么好事都没有做。

        二、集中暴露毛泽东的错误,偶尔涉及邓小平。不仅写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的错误,而且放大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错误,并放大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部分失误。

        三、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错误和苏联模式的缺陷,全盘否定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和苏联模式,认为苏东剧变是回归“人类文明”正途。这显然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倾向。

        七、利用执政党在管理意识形态方面的漏洞,特别是打着一些合法的旗帜,假借客观公正之名,对普通民众特别是离退休干部具有很大迷惑性和欺骗性。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