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拳打欧罗巴,脚踢美利坚,巅峰期的中国武术有多强
近年来,闫芳、太极雷雷等所谓“大师”,一次次把传统武术推上风口浪尖。传武到底能不能打?传武在当代还有没有价值?传武未来的路在何方?
知名作家、评论家、媒体人,同时也是传统武术练习者的吾非羊老师,以亲身经历,围绕多年来接触的武术家、江湖门派、不同拳种、武术打假,以及武术江湖中的人和事,写成一部纪实小说——《武林揭秘》,讲述当代中国武术和江湖的发展现状。
一者,向大众揭开中国传统武术的神秘面纱;二者,解析一些武术造假的技术和方法;三者,介绍传统武术中一些真正实用技术的训练方法和使用技术。同时也探索寻找保护和发展真正的中国传统武术的出路问题。
下面刊载的是《武林揭秘》第十章内容。
《武林揭秘》 第十章 神拳双蔡(上)
“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力,用的是内功吗?”
我毕恭毕敬地站在一堆太极服和太极鞋盒子中间,态度谦卑地弯着腰,询问坐在两个人偶塑胶沙袋中间的笙爷。我就像美国西部片里的一个不会打枪的小牛仔,在军火用品商店里询问杀人如麻的荒野大镖客野牛比尔,怎样用大号M500左轮手枪打光一转轮的子弹毙了六个印第安人的。
“决定你拳重的因素,首先是速度,再是爆发力,还有你的拳头的硬度。”说完,在我的眼皮一个开合的瞬间,笙爷“啪”的一下打出一拳,我能够清楚地感觉到他的拳在搅动空气后产生的风。我估计他的拳速至少是一般形意拳拳速的两到三倍,而且没有任何明显的启动措施。
“所谓的功,就是把最简单的拳法,每天打上千百次,日积月累,年复一年,练出功夫来”。笙爷伸出他的两只手给我看。“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们武术院已经发现了中国传统武术在现代体育环境中存在的局限性,在和国外拳种的交流中,发现我们的技术落后了,有了差距。我的师父蔡鸿祥老师和他的师兄上海武术院蔡龙云老师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开始探索一种新的武术格斗系统——散打,并用来训练我们。当时,我们还没有拳击拳套,就戴一副棉纱手套打实心沙袋。我记得,一天的训练下来,手上打烂的血肉都和手套上的棉线黏在了一起”。说这话的同时,笙爷的两手也在搓动着给我演示。
后来,笙爷拿出来一张照片给我看,上面是一个凌空飞起的年轻人。“这就是我的老师蔡鸿祥先生,这是他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代表上海参加全国武术锦标赛时的照片”。笙爷的双目中满满的敬意和回忆。
笙爷是中国当代著名武术家、中国现代散打运动开创者之一蔡鸿祥老师的徒弟,也是拳王蔡龙云老师(绰号“神拳大龙”)组织的上海最早的武术散打队的受训队员。
蔡龙云是上世纪四十年代唯一一次媒体现场报道记录的擂台赛上ko了欧美职业拳击手的中国武术家,这个记录在以后的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似乎再也没有了。
让我们把时空切换到1943年11月的上海。这是一个混乱悲哀的时代,在日军占领区的中国人过着最悲惨的日子,生活坏到了极点。
1943年1月,上海米价暴涨至每石2100元伪币。2月,上海各中小学取消英语课,改教日语。5月,上海市内煤球供货短缺,煤球限量零售,广大市民只有拆门板、家具和捡拾废旧木柴生炉子做饭。全市工厂、商店倒闭三分之二,工厂仅剩1145家。11月,上海对火柴和肥皂实行计划配售,火柴每人每月一盒,肥皂每人每月限购一块,激起物价全面暴涨。而据汪伪警察局统计,同年全市却有大烟馆235家,南市大世界附近赌场、妓院林立。在外白渡桥等地的日军岗亭以清乡为名封锁居民区,市民断粮、断水、断电、断炊,不向日军鞠躬或与其理论,立刻遭到暴打,甚至被捉进虹口日本宪兵队的水牢内折磨致死。
但是, 11月13日晚间,在陕西南路上可容纳三千人的回力球场却灯火辉煌,座无虚席,人声鼎沸。一场中国拳手对白人拳手的对抗赛正在举行。一方是以一身肌肉的马索洛夫为首的白人拳击队,一方是由白玉山、孙宝瑞、何金章、潘梓明、张玉峰、丁虎生、蔡云龙组成的中国武术“中华队”。
巨大的球场灯聚焦在场中心正方形的拳击擂台上。只听“咣”的一声锣响,比赛开始。一个瘦弱的中国少年走向台前,面对人高马大的白人拳击手马索洛夫。洋人裁判向两位选手挥手示意,指示双方向擂台中间靠拢准备比赛。待两人走到擂台中间后,裁判站在两人中间,挥手示意比赛开始。就在观众们一眨眼的功夫,只见这位中国少年一个“双峰贯耳”,两拳打中马索洛夫的脑袋,马索洛夫一下子被打蒙了,脚下发软,脑袋发晕,身体在台中间趔趄了一下。场内顿时一片哄堂大笑。
随后,马索洛夫缓过神来,重整旗鼓,摆正了拳架准备进攻。谁料中国少年乘其不备,一记少林钩挂腿一扫其左腿,马索洛夫重重倒地。全场观众爆发出一阵震耳欲聋的叫好声,响彻夜空。
第二回合,马索洛夫从地上爬起后,展开防守。中国少年先以勾腿主动进攻,马索洛夫吃了前一次的亏,用左腿挡住他的勾腿。不想,中国少年一扭腰一个侧空翻避开,翻身后稳落地面,赢来了观众的满堂喝彩。“中华队,好样的!”在观众掌声和助威下,中国少年主动出击,连续用出少林拳的连环拳和“迎面三腿”,猛攻马索洛夫的头部。接着,乘马索洛夫头晕眼花时,他近身一个正踹腿踢中马索洛夫腹部的膻中穴。这一下重击后,马索洛夫身体摇了两下,彻底被ko倒地。这位仅用两个半回合就击倒对手,拳脚伶俐,有勇有谋的上海少年郎,就是年仅15岁的蔡龙云。
比赛结束后,上海《新闻报》以《中西拳击对抗,中华队获大胜》为题,头版刊发了“中国队以五胜二负一和获得大胜”的消息,称蔡龙云“年方十六(虚岁),尚在求学,但技术纯熟,极堪深造……”15岁的蔡龙云大胜而归,轰动上海,家喻户晓。
由于他小名“大龙”,从此便得了“神拳大龙”的美名。在日本占领上海的黑暗时期,这场比赛给予广大上海市民的更是莫大的民族尊严和自信的提升,击倒强大的白人拳击手的上海少年蔡龙云告诉大家——帝国主义和殖民者们并不可怕,他们一样是人,一样会被我们击倒。同时,这也是我国武术界从1840年以来,首次在现代公共媒体的直播中,在职业拳击格斗擂台上彻底ko白人,开创了划时代的纪录。
到了三年后的1946年,蔡龙云的手下败将马索洛夫邀请他的师父——美国黑人重量级拳击手“黑狮”鲁塞尔来沪报仇,公开挑战蔡龙云。同年9月2日,这场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外格斗世纪之战在上海西藏路八仙桥青年会堂内进行。
非洲裔美国人“黑狮”鲁塞尔体重近80公斤,一身黑色的肌肉闪闪发亮,一头卷发似狮,双拳硕大如斗。为应对拳击快拳的进攻,“神拳大龙”蔡龙云研究了远踢、近打、贴身斗的战术,合理规避了传统武术散手不能脱手远距离对抗现代拳击凌厉进攻的缺点,扬长避短,在战术上充分发挥了传统武术贴身击打的优势。
只见,比赛一开始,鲁塞尔以连续快速的直、摆、勾组合拳向蔡龙云进攻。蔡龙云护头防御,连续抵挡住鲁塞尔的第一波猛攻,消耗其体能。当鲁塞尔的一轮进攻衰竭后,蔡龙云顺势强入鲁塞尔中门,贴身近打快攻,连续击打鲁塞尔的头部、颈部、胃部,以此法连胜鲁塞尔三局。在最后一局中,蔡龙云主动迎击,先用双拳痛打鲁塞尔的两腮,乘其步伐不稳之时,重直拳打中“黑狮”腹部膻中穴,“黑狮”惨叫一声,倒地不起。现场的摄影记者康正年拍下了“神拳大龙”击倒“黑狮”鲁塞尔的瞬间的历史镜头,永留史册,成为了中国现代武术史上的划时代标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著名书法家沈尹默曾赋诗一首赠于蔡龙云,诗曰:
少林拳击世莫当
动迅静定力蕴藏
蔡君得之制强梁
柔非终柔刚非刚
刚者先折柔转强
妙门洞辟唯东方
技与道合乃有此
一洗东亚病夫耻
“我的师父蔡鸿祥老师和蔡龙云老师是堂兄弟也是师兄弟,他们都是从小在蔡桂勤师父手把手的调教下学习的少林拳、华拳、螳螂拳等传统武术技击。” 笙爷默默的说着,喝了一口茶。在上世纪中叶,蔡氏师兄弟凭借着打擂台的战绩和难以超越的赛事对抗经验,在解放后参与组建了上海体育学院武术教研室、上海武术院和上海武术协会后,特别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他们承担起了在上海武术界传承、研究、发展现代武术散手搏击系统的重任。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