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问吧精选︱黄埔军校被高估了?
【编者按】
军史研究者胡博近期做客澎湃问吧答疑解惑,许多读者对黄埔军校充满兴趣。黄埔军校不叫“黄埔军校”,那么它有多少个正式校名?黄埔军校和保定军校的地位谁更高?日军熟悉国军战法,和国军军校的教学体系有关吗?黄埔系军官排外吗?哪一期学员名将多?
黄埔军校学生合影金泽平:黄埔军校、中央军校和陆军大学是一所学校吗?民国时期的军校教育水平和正规化程度如何?国军高级军官多出自保定,而保定的教官多是日本士官学校毕业,所以日军熟悉国军战法,对此说法您有什么看法?
胡博:您好,黄埔军校只是一种简称,因坐落于黄埔岛,故有黄埔军校之名。这就好比保定军校,它的正式名称就是“陆军军官学校”,但因坐落于保定,又为了与后来位于南京的陆军军官学校区别,所以习惯称之为“保定军校”。黄埔军校的正式校名有四个,刚开始成立时叫“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此后历经“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最后到1928年才正式定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这也是您问题中“中央军校”的完整校名。
至于陆军大学,则是一所高级军事学府,按照报考要求,考生只有接受过类似于中央军校或者保定军校的教育,或者相同学历的上尉以上军官,才有报考资格。此后限于高级指挥人员的需求过多,陆军大学又特例开办特别班、将官班等,为了培养优秀的高级参谋人才,又开设了参谋班等,报考要求又有了很多标准。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总体来说,民国时期开办的正规军校(不包括那些速成培训军校或者短培班)等,都是按照军官严惩教育的模式实施教学标准的。民国时期的正规军校虽然有不少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毕业生担任教官,但也有其他途径的留学欧美的军校毕业生回国教学,甚至还有大量本土毕业生,这并不能构成日军对国军战法熟悉的理由,只能说是其中之一。
历史系男生:请问,如今黄埔军校比保定军官学校更为人所知,抛开革命情感因素,这两个军校在中国近代军事史上到底分别处于什么地位?二者谁出的著名将领更多?
胡博:您好,从学制安排上来看,保定军校是中国近代军事教育史上唯一一所严格按照军官养成教育方案实施军事教育的机构。考入保定军校者,需经过陆军小学和陆军中学(后改叫预备学校)的教育,这是民国时期的标准三段式军官养成教育。学员毕业后才有资格投考陆军大学。而黄埔军校前六期的施教方针是以速成教育为主,在这方面完全无法与保定军校相比。但从第七期开始,黄埔军校的教育实行了重大改革,所有入校学员都开始接受为期三年的军官养成教育,并后来居上。
以抗战阶段为例,保定军校的开办因早于黄埔军校,大部分毕业生都已经是中枢、战区、集团军或军级军事主官了,而黄埔军校毕业生则大部分居于军、师级指挥岗位,直到抗战中后期才后来居上。要说名将哪个军校出得多,从知名度而言,恐怕还是黄埔更多一些。
我心湃:《李宗仁回忆录》里对黄埔毕业军官颇多微词,比如:唯中正才必遵,结党排外,军事训练不专业等等,请问您如何看待他的这种说法?
胡博:您好,黄埔军校第一期到第五期所从事的主要还是军官速成教育为主。如第一期仅教授了半年,第二期和第三期一年,第四期九个月,第五期一年半,第六期受内部分裂等原因,断断续续搞了两年半。直到从第七期开始才正式步入军官养成教育的正规模式。从这方面来看,黄埔前几期学员所接受的军事教育确实存在“缺斤少两”的情况,许多毕业生只能靠自己的实战经验来不断提高自己的军事素养。因此,李宗仁所指出的不专业是有一定道理的。
民国时期,大小军阀各成一派,即便是蒋介石的国民政府,也仅是做到了名义上的统一,像李宗仁这样的地方实力派依然在不断威胁着南京的中央政府。在这种情况下,不同的派系自然就会形成不同的团体,排外也就再所难免了。
Blue格子:黄埔军校出名将最多的是哪一期?
胡博:您好,您所询问的“名”我们暂且以能打仗为标准。从这个层面来看,黄埔四期生相对较有名气。由于四期生是前四期学员中里人数最多的一期,他们在抗战期间又大多担任军、师、团级指挥官奋战于一线战场,自然出名的就多了。反观一、二、三期,名将者也不在少数,但受人数限制,反倒不如四期了。至于毕业人数更多的第五、六、七期,大部分都都还没有当到这个级别,自然也无法与四期相比。
亚丝娜de剑:抗日名将多数是什么出身?军校、军人家庭还是地方武装?
胡博:您好,名将不分贵贱,他们自然是什么出身都有。综合来看,军校毕业生是主流,尤其是在抗战期间占据主导地位的当属保定军校毕业生和黄埔军校毕业生。这其中保定生多为高级指挥人员,黄埔生则属一线奋战人员。
在清末民初这一时期,投考军校者大都是一些拥有高小或高中文化水平的青年学生,甚至还有少数大学生投笔从戎,而军人世家的数量想对来说少之又少。
老衲也用飘柔:国军有这么多黄埔的将领,为什么还会输得一败涂地(除了民心原因)?
胡博:您好,国军的失败和拥有多少黄埔将领是没有必然联系的:)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