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社论】医改不需要“全球最大医院”
一个国家的GDP增长过快,表明其经济过热;而医院的规模扩展太快,也不是什么好事,患的是“虚火上炎”症。
教育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说法,医疗领域何尝不是这样?一个医院的发展壮大需要长时间沉淀,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医院是高级知识分子的集中地,是高精尖设备大量使用的地方,面对的是精妙绝伦但经不起折腾的人体;医院的运作,需要医、技、护、后勤、管理人员之间良好无间的合作,需要人与设备之间的磨合,需要医患之间的配合。医院不是流水线工厂。
因此,医院不能简单粗放式地扩大规模,否则恐怕带来灾难性后果。
医院拿地盖楼,相对来说还比较容易,难的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如何保证有足够的患者。郑州大学一附院这些年的超常规发展,离不开患者群体的支撑。从大的背景来看,是该医院抓住了全民保健体系建立的有利契机。河南的农业人口比例高,新农合给各家医院的业务带来了普遍增长,比起沿海发达地区,医院受益更多。因为存在地区之间的技术落差,河南各地的病人纷纷涌向了省城,该医院利用优势地位切到了最大一块蛋糕。
但仅凭这个似乎无法解释75亿元的营收规模。从全国范围来看,公立医院营收远没有这么高的增长率,即使与同城的兄弟医院比较,该医院的业绩也太过耀眼。有理由追问,超常规增长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可以想见的是,该医院必然采取了一些超常规的手段,现在我们知道的有:薪酬收入的另类激励办法,与地市医院的分肥机制,医护人员的加班加点,等。这些超常规手段创造了奇迹。但我们同时要反思,这些发展是否建立在牺牲了病人利益、国家利益、医护人员休息权的基础之上?
就算是靠自己的硬实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是否与整个医疗体制改革的大局相协调?今天,我们强调的是医疗资源均衡配置,而大医院过度扩张是逆势而为。良好的医疗生态环境需要三级医院、二级医院、社区医院分工合作,取长补短,形成一个正金字塔形状:三级医院主要承担疑难重症和教学科学研究任务,二级医院主要面向多个社区提供综合医疗卫生服务和承担一定教学、科研任务,社区医院主要承担辖区内常见病、慢性病的防控和治疗。这样,病人可在各层级的医院之间有序流动。
不同级别的医院通过双向转诊机制达到平衡,既能保障患者健康,又可节约费用,最终目标是建立可持续的国民医疗保障体系。
而倒金字塔的医疗保健制度只是看上去很美:人人都可以往大医院跑,但不能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根本问题。而且因环境拥挤、费用昂贵,就医感受不会很好。
在全国范围内来看,北上广等一线城市集中了非常多的优质医疗资源,大量外地病人不远千里前来求诊,增加了这些病人的治病成本,同时也给这些地方带来了较为沉重的吃住行负担。在北上广开始主动采取措施,积极向外疏解医疗资源之时,各省城的医疗吸附能力却在大步跨越,这种“虹吸效应”可能让我们最迫切希望改善的县乡基层医疗系统坍塌。
置于中国医疗改革的大背景下观照,“全世界最大医院”的王冠绝非荣耀,相关医疗管理部门当有切实反思。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